- 主题
- 97
- 您的身份
- 病友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10-29
|
发表于 前天 1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抗CD20单抗,诱导CDC/ADCC的活性能力
抗CD20单抗介导B细胞清除依赖于三类核心机制:诱导靶细胞凋亡、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抗CD20单抗在这三种机制中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图2)。
以利妥昔单抗和奥法妥木单抗为例,二者均以CDC活性为主导(CDC活性>ADCC活性),但作用强度差异显著:体外实验显示,在利妥昔单抗敏感的细胞系中,奥法妥木单抗的ADCC活性达到利妥昔单抗的2倍,而CDC活性是利妥昔单抗的10倍。奥法妥木单抗这种高效价与其分子特性密切相关——奥法妥木单抗通过优化Fc段结构,显著增强了与CD20抗原的结合亲和力(解离速率比利妥昔单抗慢10倍以上),从而延长了靶细胞表面CD20-抗体复合物的稳定时间。这种特性进一步反映在CDC活性动态比较中:暴露2小时后,奥法妥木单抗诱导的CDC活性高达77.1%,而同样时间内奥瑞利珠单抗仅能达到7.1%,这与其快速内化特性导致的膜结合稳定性降低直接相关,从而削弱了CDC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