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症状: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间断性发烧,最高温度38.5℃,2011年3月中旬偶尔出现手指关节疼痛;4月份后发热频繁,伴有寒战,盗汗,最高温度40℃;体力差、食欲减退,体重减轻5KG;身上有皮疹。 二、入院前检查: PET---CT : 1、双侧颈部(SUVmax:2.06)、腋窝(SUVmax:4.69)、上腹部、腹膜后(SUVmax:3.24)、肝胃韧带及脾胃(SUVmax:3.36)、腹股沟(SUVmax:1.68)及左侧盆壁(SUVmax:2.18)多发淋巴结伴有异常代谢;脾大伴有异常代谢;中轴骨及双侧下肢长骨近段代谢弥漫性异常增加;首先考为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脂肪肝;其余未见异常。 淋巴结活检:取右腋下淋巴结,可见淋巴滤泡,滤泡间血管和淋巴组织增生,增生的淋巴组织成分混杂,有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HRS细胞样异型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异型大细胞:CD30(+),PAX-5(弱+),EBV(-),CD15(-),KI-67(+),CD3(-),CD20(-)。考虑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基因检测:未检测到特征性基因异常。 白血病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无特殊异常。 骨髓细胞分析: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72.8%,核稍微偏左,NAP值增高;红系占20.4%;巨核细胞增生,各型可见 三、住院后化验及特殊检查: 2011年4月18号:真菌D-葡聚糖检测:1332pg/ml ;抗核抗体滴度:1:320(颗粒); CPR:12.1mg/dl ;ESR:87mm/h ;血红蛋白测定98.0g/L;白细胞计数11.76 x 10^9/L;血小板计数326 x 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73.4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4.0g/L。 四、最后诊断: 1、霍奇金淋巴瘤 ; 混合细胞型
IVB期
;IPI评分:3分 2、脂肪肝 3、霉菌感染 五、化疗方案: 1、2011年5月6日,真菌D-葡聚糖检测:1223pg/ml。 第一次使用ABVD方案,体温控制不佳; 进行抗真菌治疗。 2、2011年5月16日,真菌D-葡聚糖检测:758pg/ml。 第二次使用ABVD方案,体温控制良好; 使用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再次发烧。 3、2011年5月31日,真菌D-葡聚糖检测:226pg/ml。 第一次使用CHOP方案,体温控制良好; 皮疹症状减轻; 使用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4、2011年6月21日,真菌D-葡聚糖检测:56.61pg/ml。 第二次使用CHOP方案(剂量同前),体温正常; 皮疹消失; 使用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5、2011年7月13日,真菌D-葡聚糖检测:<5 pg/ml。 第三次使用CHOP方案(剂量同前),体温正常; 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 6,第四到六次chop情况正常 六、PET复查(9月13号): 1、目前躯干及脑部PET/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高代谢征象,考虑CR。 2、两侧腋窝高代谢淋巴结消失 3、中轴骨及双侧下肢长骨近段高代谢消失 4、腹膜后高代谢淋巴结消失 5、脾脏较之前减小,高代谢消失 备注: (ABVD:盐酸吡柔比星50mg;酒石酸长春瑞滨10mg;盐酸托烷司琼5mg;博莱霉素15mg;达卡巴嗪700mg) (CHOP:环磷酰胺1.2g;表阿霉素100mg;硫酸长春地辛4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