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6
- 您的身份
- 疑似患者
- 病理报告
- 疑似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待确诊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疑似患者
病理报告疑似淋巴瘤
目前状态待确诊
最后登录2023-1-5
|
本人今年36岁(周岁),身高181,体重78公斤,不吸烟,不喝酒,不嫖不赌,日常饮食,慢性咽炎
于2017年7月(具体那天不记得了)发现左边颈部中间位置有一个肉眼可见肿大淋巴结,由于不疼不痒以及其他症状,对淋巴瘤也没有什么认知,就没当回事。
2017年8月,参加体检中心(市面上商业化的那种体检中心)体检,血常规,心肺肝胆脾无异常,就更没有把淋巴结放心上
2017年9月,发现淋巴结有生长趋势(每天老婆在家用尺量大小,由于在浅表,测量方式固定,偏差应该不大),于月中去附近三级甲等医院做了b超,结果是:左侧颈部包块处扫查,皮下可见一1.60.8cm的低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可见血流信号,内可见淋巴门结构 诊断结果:左侧颈部皮下低回声团(考虑为淋巴结)当时医生连药都不给开,说可以不用管,多数是炎症引起。(诊断医院是武汉市普爱医院 西区)
2017年9月17日再次去普爱做b超,结果是,淋巴结大小无变化,但是实质增厚,门部受压缩小,可探及门型血流信号。诊断结果:左颈部包块为肿大的浅淋巴结(结构轻度异常,反应性增生?) 当时就普爱外科医生建议穿刺,但是周末不能做。当天就让医生先开点药,医生开了头孢地尼胶囊,一周的药量,吃了两周头孢地尼发现无任何效果,就拿着两次的b超结果去了武汉同济,挂了一个外科,医生看完以后居然也说可以不管,如果看着不爽可以做一个外科小手术拿掉即可,也不给开药,说吃药没什么用。
因期间无任何不适,也不知道这个有可能是肿瘤以及工作正好处于高峰期和体检结果无异常等因素,就把这个淋巴结给放下了,只是每天老婆的测量工作在断断续续
一直到12月的时候,发现淋巴结开始有生长,自己测量都达到了长颈3厘米,当时就觉得可能问题大了,于12月18号去武汉同济外科就诊(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应该看血液科),外科医生看了以后立马安排了穿刺,穿刺结果: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幼稚淋巴细胞有增生,请治疗观察,必要时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由于拿到结果很晚,给我看病的医生已经下班就暂时回家了
次日晚上去同济直接挂了一个外科专家号(刘敦贵),他看了以后说找打消炎针看看,说那个幼稚淋巴细胞有增生不太好。就开了5针卡伦西(500元一针),由于该药必须18:00前拿,就少打了一针,但是前四针的效果很好,肉眼都看着淋巴结在变小,打完以后又去找了刘教授,他说效果不错,就接着又开了5针,但是这后面5针虽然效果还是有,但和前面几针比起来就差了很多,打到第8针的时候我就再次去找刘教授,他看了以后就要我再次穿刺,由于是下午打针再去看的医生,细胞室下班了,只能第二天再去,正好第二天是周五(12月59号),下午就去做了穿刺,由于是工作时间出来的,就没有等结果,直接回单位了。
等到周六去拿结果时,细胞室的主任不在,是一个学生在哪里,我还记得她看到我的眼神,就和看到鬼一样,说你等下,我问下老师看看结果能不能给你,我去。当时心里就一沉,觉得事情玩大了,等她打完电话说是可以给我,上面结果是:幼稚淋巴细胞转CA,不排除非霍奇金淋巴瘤。
那些结果就立马去找了外科医生(刘教授不在,正好遇到给我开第一次穿刺的医生),他看了以后也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嘴里重复的问我,我艹,这是你啊,我艹这是你啊。我就问他前面那个转CA是什么东西,他说是癌,那我说后面那个呢,他说那也是癌,当时就直接让我去看血液科和肿瘤科。当时拿着结果就去挂血液科,由于当时不知道血液科就是内科里的一个分支,就硬是没在自助机上找到血液科,肿瘤科居然显示没号,当时也是心乱如麻,在医院门口徘徊了15分钟,直到老婆打电话过来问我结果,我才醒过来,毕竟是8年多的夫妻,相互之间几乎了解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我不敢不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就只能告诉她结果不是很好,有个什么细胞转CA(她和我差不多,都是医院大门在哪都不是很清楚的类型),想用些专业术语混过去,结果见面以后她就一个劲抱着我哭,我知道她还是猜到了,整个下午到第二天她都是丢了魂一样,只是很用力的抱着我,然后眼泪不停的流。
本来我也是很乱的,但是看到她这个样子,突然觉得心好疼,比起得知得了肿瘤的消息更难受。这个时候才知道比自己死更难受的原来还有很多,怕看到老婆的眼泪,更害怕老妈知道结果后的样子。所以我要坚强起来,他们可以哭,我不行!我不能像一个怕死鬼一样每天以泪洗面,我要活着,好好的活着,不为自己,只为亲人!
这个时候我开始疯狂的在网络上查找淋巴结相关的信息,最终找到了淋巴瘤之家,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淋巴瘤APP,当时就觉得很惊讶也很兴奋。毕竟网上的信息量太片面,不够详细。
在看了好多病友的症状自己知识库里的相关资料后,居然找不到一个和我症状类似的淋巴瘤,我第一次觉得有可能是误诊
因为拿结果时细胞室主任不在,医生并没有结合临床来下判断,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就和老婆去找那个细胞室的主任,她触诊以后也很惊讶,说这个不像淋巴瘤,有可能弄错了,要给我再做一次。听到这里我和老婆当时别说多高兴了,当时就准备去交钱,结果那个教授居然说不用去交钱了,免费给我重做一个,她亲自看,当时心里真的是很温暖,穿刺结果不到30分钟就出来了。结果是:镜下见幼稚淋巴细胞增生,偶见小圆细胞,不排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CA可能,建议手术病检。细胞室主任说这次的结果和上次好太多了,有可能是因为前期淋巴结肉壁增厚,打了消炎针后有部分坏死成份被穿刺给吸出来了,关键也没看到我本人,如果当时看到我本人,可能上一次就会重做了,但是考虑到第二次毕竟看到过不好的信息,所以还是在报告里写明不排除非霍奇金等字样,让我暂时不要担心,现在还无法确诊就是肿瘤(细胞室教授:刘利敏)。让我尽快找外科医生开外科活检手术。
当时已经到了午休时间,为避免再次出现意外,我挂了下午肿瘤科专家的号。午饭后直接拿着结果去了肿瘤科,教授看了以后也说目前还无法确诊,也是说完手术活检才可以。我问有没有可能是炎症,他说炎症是肯定的,但也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炎症那么简单,还是要求我活检。
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活检是必须的了,从肿瘤科出来立马去外科找了刘教授,结果他看完结果就信誓旦旦的说,你这个就是淋巴瘤,还指给他的学生说,你看,这个就是淋巴瘤,让我赶紧住院,结果一看正好是元旦假期,住院部不收,就说让我节后过去,我说活检不是外科门诊可以做吗?他回答说,外科门诊的人做不了,颈部血管太多,只能住院做。
当时就想呢,细胞室和肿瘤专家都不能确诊,你就单凭一个不排除的因素就确诊了,还很肯定,依据在那里?何况目前就只有穿刺和前几个月的b超,我直接把他说的当空气了。
1月2号,早上直接去了同济,本来也打算听从外科刘教授的去住院做的,但是谁知道天意弄人,正好排到我的时候,他要安排我前面的病人去住院,正好这个时候停到旁边一个外科医生在和一个淋巴结肿大的病人解释病情,我立马跑过去停,症状和我一样,也是颈部肿大,就一个病灶,说的十分细致,还相处两种检查方案给病人选择。当时就觉得这个医生人品不错,虽然不是专家,但医德不错,可以为病人考虑,我就立马排他的队了。
他看了我的检查结果也是要我活检,而且就在外科门诊做就可以,我说刘教授已经确诊我这个就是淋巴瘤了,他当时听到了一愣,指着旁边问:刘教授?我点头,他说我确定不了,你还是活检再说。
拿着结果又去外科门诊手术室约手术时间,当时也问了一句说,医生建议我去住院部手术,你们这里确定没有问题吗?(我没有说医生说他们做不了,都在一层楼,离着也近,怕不好),手术室的回复很牛,说你即便是住院了,也还是我们这里的医生去给你做手术。手术就在次日早上,手术过程很成功,肿块全部拿了,全程40分钟。接着就是等待活检结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