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眉 于 2017-6-13 00:08 编辑
看到一个坛友的朋友圈,转发的是父亲节的祝福,写的文字却是“我已经用不上了,你们还有用,及时行孝”。有点小伤感。
她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女孩子。陪着父亲治病,坚持了2年多,父亲还是离他而去。论坛上已很少有她的身影。这个论坛,大多数消失了的曾经熟悉的ID,要么是人去了;要么是回归正常生活,没空上了。
我是幸运的,属于后一种。当然不算消失,但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让自己总是难得登录去看看。今天翻了下以前的帖子,感慨万分。经历过生死的,似乎什么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回想起2014年的那一天,我能清楚的说出几月几号,因为女儿刚好半岁,而我第二天就准备回去上班了。妈妈让我带爸爸去医院,我以为只是开点药的小事,直到医生把我单独留下,说“你父亲应该是恶性肿瘤”。那时的我是蒙的,出门对着爸爸是笑,支开他去交费时,却已泪流满面。之后的回忆,一方面疯狂上网查资料;一方面跑医院预约各种检查;一方面注意爸爸的各种情绪,先隐瞒后一点点的透露;还得安慰已经濒临崩溃的妈妈。那时爸爸经常一个人不说话,盯着地面发呆;妈妈经常背着爸爸对着我哭。
作为女儿,我丢开了自己的女儿,跑遍了各大三甲医院。检查、问诊、病理复查、住院预约。看似简单,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上海,只有一个字:等。而这时候说 ”时间就是生命“,绝不为过。感谢舅舅帮了很多忙,复旦肿瘤李晓秋的病理诊断一般至少要两周才能拿到,我把切片拿过去等了三个多小时就拿到了。所谓世间人情冷暖,最容易感知便是在危机时。冷,也受过,还是来自很亲的人。有一次被打击时,在高速上开着车,挂掉电话泪流满面,我想起的是小时候最喜欢爸爸帮我整理床铺和盖被子。因为他都会帮我在肩膀掖一掖、腿上拍一拍,一丝凉风也进不来。
第一次化疗住院13天,第二次住了8天。请假就请假吧,就这么按部就班也行。却无意中我发现爸爸的用药剂量只有标准的一半。因为我已经看过很多资料,对标准治疗方案比较了解,又把另一位病友的用药清单拿来做了对比。我又去了很多医院、找了很多专家问诊,他们的意见都是一致的:的确如我发现的,医生给爸爸的用药剂量不合适。告诉了舅舅,舅舅还是相信医生这么用药会有自己的原因。但我也相信其他专家的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不能冒这个险。妈妈是害怕变化的人,刚刚熟悉医院的路线和一切,爸爸第三次住院又迫在眉睫,她不愿意转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