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54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0-8-7
 
|
也听老人言没有考证喜欢口述历史的可以读读。
上世纪五十年前中国的知名的教会办医学院都是最难考最难学最难毕业的,这点和美国医学院难考难毕业有点相似,但学位没有美国高。以老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为例。老华西是加拿大教会办的综合大学,有加拿大医学学位,也是比加拿大低。上世纪四十年代医学院学制七年,更早是九年。学医只学四年,前几年是预科,学数理化和英文等等,听老人讲那时的数学教学内容比现在医学院还要深内容还要多。大多考入医预科的学生未能完成临床医学学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按美加传统对医学生要求要比其它专业高,另一个毕业率比美国加拿大还低的原因可能是不少学生英语水平达不到学习要求。原因很简单,医学院的教授大多是讲英文的外国人,个别中国教授也是英国皇家医学会员什么的上课都用英文,但更要命的是那时没有完整中文的医学教材,主要靠英文原版医学教材。据我所知,现在国内考到奖学金去美国功读博士学位也时有用中文教材,母语总要好懂些(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本翻译者杨献益教授是牛津大学英国文学博士,他翻译的红楼梦英文版还要靠他英国籍夫人,英国文学士戴女士给他最后按母语习惯顺稿校定)。老华西医学院教授、讲师、助教都说英文和拉丁,教材也是英文和拉丁医学术语成为多数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临床实习都要求说英文说拉丁。
在美国医生查房也常说拉丁术语,目的是不让病人听懂可能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的医学讨论。美国病人母语虽然是英文但大多听不懂医学专业拉丁术语(拉丁文早已不是生活中的语言,拉丁语系的拉丁美洲人也听不懂拉丁医学术语)。还好,老华西是综合大学,预科医学生可以转系,成绩稍差转口腔系(考分与现在相反,当年华西口腔系可是铁定的全国第一,现在也是在第一或第二名之间轮流转),再稍差转药学系,再稍差转理学院,文学院,家政系。最后能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的就很少了。
抗日战争时期,协和学医学院、湘雅医学院、齐鲁医学院等国内知名医学院齐聚华西,与华西医学院教师与学生共教学共学同班学习,是为中国医学院校史上校际大交融重彩的一页。抗战胜利后老师和学生各自回校,老师任教,学生毕业行医,学生中就有著名医学家、原协和医学院的大外科主任(好像曾任副校长)的吴蔚然教授。另外好像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抗战时期也曾在华西医学院工作过。
解放后华西协和大学院系合并,只保留了医学院,成为四川医学院。理学院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文革前四川大学数学研究所蒲所长就是老华西理学院教授),神学院、家政系的一部分并入四川音乐专科学校,就是现在李雨春,张靓颖他们曾就读的四川音乐学院。早年四川音乐专科学校业务校长蒋校长就是华西神学院圣歌领唱。
当年华西协和大学远比四川大学名气大、考分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又一次院校大合并,华西医科大学被四川大学合并,有的老教授还有点不服气。不过如果华西医大不合并就要从全国重点大学中除名(全国重点院校被降格对医学院可是大不利),另外四川大学也给华西更多投入且不从华西医院获利。当然从合并中,四川大学获得更高的声望。
反观重庆大学的境遇,重庆大学原本比四川大学声望还高,但未能合并重庆医科大学,排名就被四川大学甩出一大截。其中原因很复杂说不清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重庆医大原本就不是全国重点(重医原本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分出来的一部位也很强大)也就不怕被降格,就不同意合并,重庆大学也没办法。四川大学合并华西医大和成都工学院后就进入了中国排名十来位左右的名牌大学行列。而重庆大学没能合并重医大排名就差远了。有子女要准备考大学的可以查查中国大学排名表。
而中国医学院的老大北京协和医学院似乎被清华大学合并,但据说那只是并列,名义上合并,其实没有像其它大学对医学院有直接统属关系,清华大学还吞不下协和医大。其它老牌的医学院如湘雅被湖南的华中什么大学合并,上海的情况比较复杂,最终是上一医被复旦大学合并,上二医被上海交大合并,齐鲁医学院被山东大学合并,中山医大被中山大学名正言顺合并。武汉的同济医学院现在属于谁。以前就是同济大学的医学院。分分合合这些老医学院的传统还基本没变,还都是我国的好医学院,其它新的什么医科大学就难说。中国的四所军医大学也很好。看病或希望子女做医生的可以考虑这些老牌医学院。上海圣约翰不知道变成什么了,不知道是上一医还是上二医收了它。北方日系的不清楚,东北的可以谈谈。
退休、年老、患病,无力考据查证史籍,但凭怀旧再加化疗中的激素做作祟姑妄言之,请各位看官不吝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