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游客
最后登录2022-1-10
|
一、放疗前的准备
1、了解放疗的相关知识2、调解好自身身体状况3、头颈部病变放疗者,放疗前应修补龋齿,拔除残根或断牙,对牙周炎或牙龈炎者也应采取相应治疗后再进行放射治疗,避免放疗引起放射性骨髓炎(放疗后三年内禁止拔牙)4、如有切口,放疗前妥善处理好切口,除非特殊急需外,一般应等切口愈合后再行放疗4、如有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疗5、做好自身防护,防止感冒、腹泻6、定位后的标记切记不要清洗掉,一旦标记点褪色,及时报告医生切勿自行标记,以免造成照射野偏移。7、为提高放射敏感性并预防感染,应保持照射野部位的清洁。
二、放疗期间的护理
1、照射野皮肤的护理:放疗过程中,根据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积、部位、剂量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1)放疗期间应选用全面柔软、吸湿性好的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2)放射野皮肤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3)禁涂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禁用任何化妆品,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冷敷)。(4)照射野皮肤禁止剃毛发及注射,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5)外出时照射野给予遮挡,避免日光直射加重皮肤反应。(6)照射野局部皮肤禁止抓挠,脱皮时禁止撕剥,防止感染。(7)照射野内禁贴胶布,以免增加射线吸收。(8)多汗区皮肤应注意保持干燥。(9)放疗开始便开始使用皮肤保护剂(如使用金银肽)。(10)照射野处浅表皮肤出现糜烂、破溃、渗出时可涂抹紫药水,渗出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清创清除结痂。若伤口较深时须请烧伤科给予处理。放疗期间破溃处皮肤禁涂油状膏剂,放疗结束后如有破溃可涂抹油状膏剂(如烧伤膏)促进伤口愈合。(放射野皮肤未经医生允许,请勿使用任何药物)(11)放疗结束后,照射野皮肤仍需继续给予保护,直至基本恢复正常。
2、营养饮食的护理:
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应加强营养促进组织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禁忌辛辣饮食。
(1)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进餐环境。(2)鼓励家属为患者准备一些可口营养的饭菜,并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3)对全腹或盆腔放疗引起的腹泻,应嘱其进食少渣、低纤维饮食,避免吃产气的糖类,豆类、牛奶、碳酸类饮料等,严重腹泻者必要时给予补液。(4)放疗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减轻全身放疗反应。(5)进食困难者,必要时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如头颈部放疗者口腔黏膜及食道反应较重者;腹部大面积大剂量放疗胃肠道反应较重者)
3、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定期检查
(1)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及有无发热现象,若体温大于38度,应停止放疗并给予相应处理,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2)常规每周检查血常规1-2次,若出现血象下降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放疗期间禁止使用血象下降的药物(若需要放化同期的患者更应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
4、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
(1)轻度口腔黏膜表现为:红、肿、红斑、充血、唾液腺减少、口腔稍感疼痛进食略少。
护理措施: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每日用漱口水含漱至少4次(可用盐水及苯扎氯安);放疗后黏膜脆性增加易收损伤出血,勿用硬物刺激;应进食软食,避免过冷、过硬、过热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2)中度口腔黏膜反应表现为: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斑点状白膜、溃疡形成,有明显的疼痛和吞咽痛,进食困难。
护理措施:根据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如碳酸氢钠和呋喃西林交替漱口,预防口腔细菌及真菌的感染),每日可多次含漱;给予保护黏膜、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喷金银肽、SM-33凝胶、康复新溶液口含);进食前可口含(氯化钠250ml利多卡因20ml地塞米松10mg)10ml,减轻进食性口腔疼痛;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3)重度黏膜反应表现为:黏膜极度充血、糜烂、出血、融合成片状白膜,溃疡加重并有脓性分泌物,剧痛不能进食、进水,并偶有发热。
护理措施:暂停放疗;加强给予口腔护理,每日3次;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可多次含漱,清除脓性分泌物;监测体温,静脉输注抗生素;静脉营养支持。
5、头颈部放疗的护理:
(1)放疗前应先取下义齿,减少口腔黏膜反应。口腔黏膜照射后,因颌下腺受到抑制或损伤而出现口干。照射停止后半年到一年部分能恢复,有的口干会延续多年。由于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化学成分的改变,至使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率增高,应使用含氟牙膏。放疗后由于咀嚼肌和下颌关节纤维变,可导致张口困难,应坚持进行张口练习,以免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不便。
(2)鼻咽肿瘤患者,应每日进行鼻炎冲洗1-2次,若鼻腔干燥,一般在放疗后三周可出现鼻黏膜反应,可使用复方薄荷滴鼻剂。
(3)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用湿纱布遮盖,预防尘土落入,必要时可给予眼冲洗。
(4)若出现放射性喉炎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加抗生素于雾化液中。
(5)加强口腔护理,严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根据口腔黏膜反应的分度标准遵医嘱妥善处理。
(6)头部放疗,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高压的症状,警惕脑疝的发生。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血压增高、脉搏减弱、呼吸增快、意识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
6、胸部肿瘤放疗的护理:
(1)保护好放射野的皮肤及放射标记。
(2)放疗期间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由于射线对气管及支气管的刺激,可出现频发性干咳。剧烈咳嗽伴胸痛时,应给予镇咳药物,并行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黏膜,减轻症状。
(3)潜在并发症:
1)放射性食管炎,主要表现是进食疼痛,吞咽困难伴有梗阻感和胸骨后疼痛。应给予半流食及全流质饮食,禁食过热、粗、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少量多餐,速度宜慢,进食后嘱患者自饮少量温开水冲洗食管,起到减轻食管炎症和水肿的作用。症状较重者可用2%利多卡因20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地塞米松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次进食前口含10ml慢慢吞服。
2)食管处放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食管的疼痛情况,进食、进水有无呛咳现象。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警惕食管气管穿孔的发生。
3)放射性肺炎一般发生在放疗中或放疗后1-3个月。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发热,伴有肺部感染。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放疗,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适当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毒素的排出;高热患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做好降温后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剧烈咳嗽者可给予镇静止咳类药物,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同时给予叩背,以使痰液顺利排出,必要时给予吸痰,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及性质。
(4)乳腺部位放疗的患者应做好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预防功能障碍的发生。
(5)三维调强放疗时,对患者体位的固定至关重要,保持治疗体位与定位体位一致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7、腹部肿瘤放疗的护理:
(1)做好肠道及膀胱准备,盆腔照射时若需要憋尿的患者最好每次憋尿的程度应基本一致,应牢记定位时的饮水量及憋尿程度。
(2)腹部大面积大剂量放疗时,胃肠道反应较重,尤其是胃部放疗应警惕胃出血的发生,注意观察有无内出血的先兆,注意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状及量。
(4)潜在并发症:
1)放射性肠炎时可出现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加、有里急后重感,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给予止泻抗炎治疗,也可进行小剂量保留灌肠。
2)放射性膀胱炎时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血尿,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一般轻者可口服消炎利尿药物并大量饮水,严重者应暂停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