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落幕的第十三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大会,汇聚国内外血液病领域权威专家,围绕淋巴瘤在内的多个血液病专题,深度分享血液病诊疗前沿进展。这些专业内容不仅为临床决策提供高纬度视角,更助力提升淋巴瘤综合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精准治疗的新希望。
为此我们推出淋巴瘤专题报告系列回顾,旨在延续学术交流价值,推动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双向赋能,为医患共同应对淋巴瘤凝聚智慧与力量。系列回顾文章将系统梳理专家发言精华,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能够帮助淋巴瘤患者和家属更清晰地把握淋巴瘤诊疗的最新动态,为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之路送去更多信心与希望。
在第十三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大会上,陆道培医院曹星玉教授作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题分享,针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治疗进展,尤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时机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分享。
1 疾病特点与预后分层
蕈样肉芽肿(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最常见的类型,早期(ⅠA–ⅡA期)表现为惰性,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70%-90%,但进展至ⅡB期及以上时预后显著恶化,ⅡB期中位生存仅5年,ⅣB期仅1.4年。而Sézary综合征(SS)传统被认为是MF的变异型,但最新WHO分类将其分为独立疾病,属于侵袭性白血病亚型,中位生存期仅32个月。
2 不同阶段如何治?别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MF早期(ⅠA、ⅡA期)以皮肤局部治疗为主,如外用激素、光疗、放射治疗等,整体缓解率可达50%-100%,但需注意,常规药物无法治愈,疾病会逐渐进展,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进展期(ⅡB期及以上/SS):需全身系统治疗,包括靶向药(如CD30单抗、莫格利珠单抗)、化疗等,但效果有限——客观缓解率多为20%-40%,且缓解时间短,难以长期控制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自体移植并不能让CTCL患者获益,虽然能让患者获得短暂缓解,但大部分病人会在自体移植后短期复发,而且进展迅速。
虽然常规药物无法治愈进展期CTCL,而且自体移植并不能让进展期的CTCL患者获益,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数据显示,进展期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五年生存率约50%,若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PR),生存率可提升至74%。
3 异基因移植是最重要的治愈手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治愈进展期CTCL的最重要手段。尤其对于ⅡB期及以上的MF和SS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但移植的时机把握对预后有着较大影响,EBMT(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会)研究数据显示,从疾病诊断到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间隔时间若超过18个月,移植效果会显著变差,生存率降低。因此进展期患者需尽早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行性,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不仅是移植的时机,疾病的类型对移植疗效也存在差异。SS患者通常对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GVL)更敏感,移植疗效相对较好;而MF患者易形成大肿块或发生大细胞转化,这些因素会削弱GVL效应,导致移植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尽量在发生大细胞转化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 治疗策略与注意事项
目前,针对MF/SS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尚无统一的预处理方案标准,但临床上多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如含氟达拉滨、马法兰等)。该类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尤其适用于体能状态较差或伴有皮肤感染风险的患者。
移植前应尽可能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状态,研究显示移植前达CR/PR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可提升至74%。为进一步降低肿瘤负荷、创造有利移植条件,可考虑采用全身电子线照射、CD30单抗、自体移植等作为桥接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使用CCR4抗体或PD-1单抗等进行移植前桥接治疗。由于其半衰期较长,移植后仍可能持续存在于体内,会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风险。
5 移植后需关注复发监测与干预
复发多在2年内,因此移植后2年内需定期复查(如皮肤活检、血液检查),若发现复发,可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激活“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GVL)”,让部分患者再次获得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区分复发与GVHD,移植后皮肤异常可能是原发病复发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需通过活检明确,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对于进展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ⅡB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选择,别让“等等看”耽误治疗。尽早与医生沟通评估异基因移植可能,在病情进展前完成干预,才能为自己争取更高的治愈希望。
专家介绍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实验血液学会第一届造血干细胞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理事会理事 主要工作方向:血液病良、恶性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和三次移植均有丰富经验。
END 供稿:喵喵 | 排版:小米 | 审核:硕哥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