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 罕见又复杂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7

主题

1485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9-22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因其罕见性,去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为了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我们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的邹立群教授,为我们深入解读CTCL的诊疗知识

1 CTCL的疾病特性
CTCL是一种起源于皮肤,由T细胞演变而来的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它属于一类疾病的统称,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例仅约4%,因此发病率相对较低,属于罕见疾病范畴。

2 CTCL的诊断难点
CTCL的诊断对皮肤科医生来说是一大挑战。由于其在皮肤上的表现多样,常与湿疹、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加之CTCL多数呈惰性,疾病进展缓慢,有时甚至会自行消失,使得早期识别恶性肿瘤变得困难。只有当疾病反复发作、病程延长,并出现斑块、破溃等症状时,医生才会考虑进行病理活检,而病理检查是确诊CTCL的金标准。

因此,当皮肤出现湿疹、银屑病样症状,且反复发作并伴有斑块、破溃时,患者应尽快寻求具有皮肤淋巴瘤诊疗经验的皮肤科医生的帮助,以排除CTCL的可能性。

由于CTCL的罕见性和病理诊断的非特异性,病理科医生在诊断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在鉴别CTCL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淋巴瘤中常用的PET-CT检查对于鉴别侵袭性较强的CTCL亚型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发现淋巴结、内脏和骨髓的受累,所以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分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仅局限于皮肤且惰性较强的亚型,PET-CT检查的意义可能不大。CTCL患者做PET-CT时,建议和PET-CT医生强调要照到四肢,这样获得的检查信息才更全面。

3 CTCL涵盖的亚型
CTCL涵盖多种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蕈样肉芽肿(MF),约占CTCL病例的50%-70%。当MF出现血液受累时,即称为Sézary综合征(SS),约占CTCL病例的5%。另一种常见的亚型是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约占CTCL的20%,包括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和淋巴瘤样丘疹病。此外,还有一些更为罕见的亚型,如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等。

4 CTCL的预后

CTCL,尽管其性质通常表现为惰性,却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CTCL患者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五年生存率普遍较高。然而,也有个别侵袭性较强的CTCL亚型,虽然存在治愈的可能性,但五年生存率却相对较低。

在所有的CTCL亚型中,蕈样肉芽肿的预后相对较好,其五年生存率高达70%-90%以上。多数患者的疾病进程表现为惰性,病情反复迁延。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受累、大细胞转化、内脏及血液受累等严重情况。特别是当疾病进展为Sézary综合征时,治疗难度会显著增加。

对于原发性皮肤C30+淋巴增殖性疾病,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其预后通常非常乐观,五年生存率甚至超过95%淋巴瘤样丘疹病在多数情况下甚至无需特殊治疗。而对于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仅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等后续问题。即使短期内出现包块溃疡,通过局部手术或放射治疗,预后也通常良好。

5 CTCL的治疗
CTCL的治疗方式与淋巴结起病的淋巴瘤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由于许多患者最初在皮肤科被诊断,且皮肤局限期的CTCL(如蕈样肉芽肿)主要在皮肤科接受治疗,这包括了局部对症治疗和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局部治疗手段多样,如涂抹药膏、光照疗法、干扰素治疗及口服药物等。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皮肤科治疗,患者也应在专注于淋巴瘤亚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处就诊、治疗和随访。

随着疾病进展,如出现淋巴结侵犯、大细胞转化或进入肿瘤期,淋巴瘤科的介入变得必要。对于局限性病变,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较长时间。而全身治疗则通常在淋巴瘤科进行,治疗策略可能包括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或温和的治疗方案,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科治疗期间,皮肤科医生的参与同样重要,他们负责皮肤的治疗和保护,以预防因大面积脱屑和破溃导致的感染,这对于治疗选择和整体疗效至关重要。

因此,CTCL的治疗需要一个综合团队的支持,不同疾病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为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患者应根据疾病分期选择相应的就诊科室。

为加强多学科协作,MDT(多学科会诊)机制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华西医院的MDT会诊可由皮肤科或淋巴瘤科医生发起,也可由患者在MDT门诊主动申请。对于CTCL患者而言,拥有一个MDT团队是极为有益的,这有助于患者明确治疗方向,减少选择上的困惑。

6 CTCL的靶向治疗以及新药
在CTCL的治疗中,除了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外,占相当大比例的蕈样肉芽肿也表达CD30,因此CD30成为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靶点目前,已经有一种针对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维布妥昔单抗(BV)获得批准用于治疗CTCL。当患者的皮损对光照、放疗等手段反应不佳,或出现淋巴结、脏器、骨髓受累时,符合BV适应症的CD30阳性的pcALCL或MF患者均可考虑使用BV治疗。值得一提的是,BV现已纳入医保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于非脏器侵犯且病情进展较慢的符合BV适应症的CTCL患者,我们的治疗经验是单独使用BV治疗。此外,还有一款名为莫格利珠单抗的药物也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Sézary综合征(SS)或晚期蕈样肉芽肿(MF)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之前已经接受过系统性治疗。

在CTCL的治疗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化疗药物,如脂质体阿霉素、吉西他滨、米托蒽醌脂质体、普拉曲沙等,以及HDAC抑制剂、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以及即将上市的JAC1抑制剂。尽管CAR-T技术包括CD30的CAR-T在CTCL的治疗中备受关注,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7 华西医院在CTCL诊疗方面的经验与特色
华西医院在CTCL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我们拥有一支由淋巴瘤亚专业皮肤科专家领衔的优秀团队,淋巴瘤亚专业皮肤科专家既精通病理又擅长皮肤科,这使得我们在CTCL的病理诊断时能充分考虑到临床表现的因素,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此外,我们还特别关注罕见病例的积累和研究,以期在CTCL的诊疗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华西医院在CTCL诊疗方面的另一大特色是多学科协作我们建立了完善的MDT机制,淋巴瘤科、皮肤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患者,我们主要在皮肤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当皮肤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我们会通过MDT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需要放疗的患者会被转诊至放疗科进行专业治疗,而需要全身治疗的患者则会被转诊至淋巴瘤科。即使在淋巴瘤科治疗期间,皮肤科医生也会积极参与,提供皮肤症状方面的治疗建议和疗效评估。通过MDT讨论,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得益于优秀的团队和成熟的MDT机制,华西医院在CTCL这个罕见淋巴瘤亚型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帮助他们重拾健康与信心。

8 给CTCL患者的建议
首先,我想强调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CTCL的重要性因此,我建议患者们在皮肤出现非照光部位反复皮疹时,应及早前往皮肤专科就诊。如果皮疹迁延不愈,且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应考虑进行皮肤活检以排除CTCL的可能。

一旦被确诊为CTCL,患者们不必过于恐慌。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一挑战。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身检查,明确疾病分期,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就医过程中,建议患者们尽量寻找具有淋巴瘤亚专科背景的皮肤科医生进行就诊这类医生对CTCL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此外,多学科协作对于CTCL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MDT讨论,患者可以获得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我建议患者们积极寻求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信任与沟通的重要性。患者应充分信任医生,与医生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告诉医生您的需求和担忧,以便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能够充分考虑您的实际情况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积极了解疾病知识和治疗进展,以便更好地与医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872fe74e88f5f4682a39365859dd7b57.png

邹立群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科副主任
  • 淋巴瘤专业带头人
  •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康复整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前/候任主任委员



END
编辑:孔雀河|排版:悠然 | 审核:孔雀河、娟娟
声明:本资料仅为信息传递及知识普及之目的使用,不得取代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处方。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