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区淋巴瘤 (MZL)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血液肿瘤,不同类型的MZL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如何判断罹患MZL后的生存期有多长,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一个棘手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边缘区淋巴瘤的认识,让患者得到更为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对MZL的预后评估进行深入科普。
01 如果不幸得了MZL能活多久呢?
MZL是人体第二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因为其惰性发展过程,「总体来说预后较好」。MZL目前主要被分为三个类型:黏膜相关MZL、脾MZL和淋巴结MZL。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最为常见,占比约70%,脾MZL约占20%,淋巴结MZL约占10%。「这三类淋巴瘤的预后有一定差别」,例如,胃MALT淋巴瘤在所有MALT病例中约占30%,「经常局限于某一部位」,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治疗,75%的患者可实现肿瘤组织消退。一项临床研究入组了胃和非胃MZL患者,研究结果显示,10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10年总生存期(OS)分别可达87%和76%。还有约25%的MZL,「可能在初始时已全身播散」,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这类患者通过免疫化疗治疗5年PFS和5年OS也可达70%以上,因此可以说,「大多数MZL的治疗效果较好」。此外,脾MZL在临床过程中也为惰性,10年PFS及10年OS也有不错报告,淋巴结MZL相对少见,可能与丙肝有关,此类患者相关研究数据也在不断丰富之中。
02 临床上如何更好的预测患者能活多久呢?
这个问题患者和临床医生都非常关注,也确实颇具挑战。既往而言,关于MZL的预后评估主要是「针对某种特定亚型」,针对所有亚型的预后相关指数「较缺乏」。2024年,意大利林福米基金会(FIL)制定了MZL相关预后指数,此预后评估系统主要「对PFS进行评估」,包括五个指标:例如乳酸脱氢酶是否达到正常上限、血红蛋白是否>12克、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MZL亚型。在这五个指标中,每个危险因素会有1分,总分为5分,可将MZL分为三组:低危组,0分;1~2个危险因素,中危组;高危组,3分以上。研究发现,「不同危险分组的5年PFS有明显差别」,分别为87%、66%和37%。所以说,FIL的MZL IPI评分,目前能够「比较全面」来评估MZL的相关预后。
03 各类创新方案的出现是否更利于MZL患者延长生存?
MZL总体预后良好,且生长较缓慢,大多数患者都可实现长期生存。但是,惰性淋巴瘤亦存在「反复复发」风险,在临床过程中,就常常遇到复发/难治MZL。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很多新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如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奥布替尼等)、CD20单抗以及CAR-T治疗等,「不断改善复发/难治性MZL的疗效」。例如,中国一项临床研究共入组90例复发/难治性MZL,患者接受奥布替尼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两年PFS可达92%以上,此外,CAR-T也是当今的热门治疗策略,ZUMA-5研究中入组了22例的MZL,研究结果显示,通过axicabtagene ciloleucel输注治疗,复发/难治性MZL整体缓解率可达92.9%。因此,「随着一些新药或新疗法的出现」,确实使复发/难治性MZL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04 您认为在MZL日常治疗管理中,患者还需要做好哪些事情呢?
因为MZL是一个慢性的、惰性的过程,那么在整体的治疗过程中,不同MZL可能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患者跟医生的「配合与理解」非常重要。在整体治疗过程中,我们建议患者要「定期随访」,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学指标检查、影像学检查,密切监测疾病的进展过程,以来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另一方面,在整体治疗过程中,可能我们会尝试不同的用药方案,无论是免疫化疗,还是BTK抑制剂,亦或是以后采取CAR-T治疗,所有治疗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患者朋友们也可根据自己的不良反应,跟主管大夫进行「充分沟通」,沟通以后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更及时更科学的调整。因为目前相对的药品和方法还是比较多,所以希望所有患者朋友们都能真正的「树立信心」,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的特点,跟医生充分配合,定期随访和检查,未来一定会获得更好的结局。
MZL是第二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分为黏膜相关、脾边缘区及淋巴结边缘区三类,具体生存预后不能一概而论。意大利林福米基金会(FIL)制定的预后指数可评估所有类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值得我国临床诊疗中去进一步广泛应用。新药如BTK抑制剂、CD20单抗及CAR-T疗法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也为复发难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患者需定期随访、检查,与医生充分沟通,树立信心,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和更长的生存结局。
邹立群 教授
END 来源:心怡 | 排版:悠然 | 审核:心怡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