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8|回复: 1

【专家说】慢淋的临床特征、诊断、检查及治疗管理要点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20

主题

1469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9-9
发表于 昨天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本期《专家说》中,淋巴瘤之家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瘤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围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础特征、诊断要点等内容进行了初步讲解,为病友及家属提供了疾病认知的基础框架。

本期内容,李建勇教授将针对慢淋检查项目、治疗时机及随访管理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度解读,为临床诊疗及患者日常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第一百一十六期 慢淋的临床特征、诊断、检查及治疗管理要点

视频更精彩,请点击观看

1 什么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核心特征及发病群体有何特点?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成熟小 B 细胞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其免疫表型以 CD5、CD19、CD23 共阳性为典型特征。从发病群体来看,慢淋主要见于老年人,但我国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年轻 8-10 岁 —— 国外约为 72 岁,我国则约为 62 岁。

随着体检的普及,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并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或持续增高;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疾病晚期可能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2 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S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什么关系?两者的诊断标准有何区别?
在 WHO 分型中,CLL与SLL被归为同一种疾病,统称为 “CLL/SLL”,但两者的诊断标准不同:

  • CLL:要求外周血克隆性 B 细胞≥5000 / 微升,或存在骨髓侵犯导致的血细胞减少(即使外周血克隆性 B 细胞不足 5000 / 微升,也可诊断)。

  • SLL:以淋巴结、脾脏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中 CD5、CD19 共阳性的异常细胞<5000 / 微升,且无血细胞减少。


CLL和SLL从本质上来讲,这两个疾病是相同的,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免疫表型。但是慢淋一般起源于外周血和骨髓,以一个白血病的表现为主,而小淋主要的起源是淋巴结。尽管它们起源的部位不一样、受累的部位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细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表达CD5、CD23,还有CD20、CD19等,都是惰性的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 SLL 可能进展为 CLL,但多数会长期维持 SLL 状态两者的总体处理原则(包括治疗指征)一致;对于早期、仅局部淋巴结受累且无外周血和骨髓侵犯的 SLL,可采用局部放疗或手术切除,与其他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相同。

3 慢淋患者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哪些检查需动态监测,哪些无需重复?
慢淋的检查需结合治疗指征及病情进展风险综合判断,核心检查项目及监测原则如下:

无需常规完善的预后指标

对于无治疗指征的患者,诊断明确后,FISH(荧光原位杂交)、二代测序等预后相关检查不强制要求,仅需进行生化肝肾功能评估等基线检查即可。

需完善的检查(针对有治疗指征或病情进展的患者)

1 染色体核型分析
推荐采用 CPG(白介素2刺激)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优先使用外周血(无需骨髓)。

2 FISH 及二代测序
二代测序 panel 需涵盖 TP53、NOTCH1、SF3B1、BIRC3、EGR2、BRAF 等与预后及新药疗效相关的基因。

3 IGHV 突变状态
与预后密切相关(无突变者预后相对较差),且整个病程中状态不变,无需重复检测。

需动态监测的指标

染色体核型、FISH、二代测序等检查的异常可能随病程变化(以 TP53 异常为例,初诊时约 5% 患者存在,治疗阶段升至 10%,复发难治时达 30%,Richter 转化时可达 50%),因此需动态检查,以指导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调整。

4 为什么对无治疗指征的慢淋患者推荐 “观察等待”?观察期间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吗?
目前所有研究证据均显示,对无治疗指征的慢淋患者,提前干预(如使用氟达拉滨、FCR 化学免疫治疗或伊布替尼等新药)虽能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无法提高总生存期,且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可能超过获益 —— 即使是存在 TP53 基因异常的患者(其病情异质性大,部分合并 IGHV 突变、CD38 不表达的患者可长期稳定),如果没有治疗指征,也不推荐即刻治疗。

观察等待期间,患者可维持正常生活: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饮食、参与日常活动,甚至可正常接受手术;但需注意:感染风险高于常人,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并保证休息、避免熬夜。暂时不需要治疗的患者,在等待观察期间需要遵医嘱,定期随访。

5 慢淋患者的治疗指征是什么?
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患者,均需在出现明确治疗指征后启动治疗治疗过程中若疾病进展(如 BTK 抑制剂治疗失效),则需及时更换方案。具体治疗指征包括:

进行性血细胞减少
血红蛋白或血小板<100(需确认由骨髓侵犯引起;若为缺铁性贫血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 溶血性贫血,应先针对病因治疗,无效后再启动慢淋针对性治疗)。

进行性肝脾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直径≥10 公分、脾脏肋下≥6 公分(无局部压迫症状时以此为界)。

全身症状
包括湿透性盗汗(晨起全身湿透)、不明原因发热、半年内无诱因体重下降>10%。

器官侵犯
如慢淋细胞侵犯肾脏导致蛋白尿、尿红细胞等症状。

6 观察随访阶段需要注意什么?随访频率如何?
观察随访的核心是监测病情变化,具体要点如下:

随访频率
初期建议每 2-3 个月随访一次;若病情长期稳定,可延长至每半年一次。

随访内容
症状询问:有无感染、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重点关注淋巴细胞计数,若从 3 万开始,2 个月内增长≥50% 或半年内翻倍,需启动治疗);每 3-6 个月可做 B 超检查肝脾淋巴结大小;医生体检时需触摸肝脾及淋巴结,评估是否达到治疗阈值(如淋巴结≥10 公分、脾脏肋下≥6 公分)。

此外,若淋巴结增大较快且体积较大,建议做 PET-CT 检查,若 SUV Max>5,需警惕 Richter 转化(转化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或进入慢淋加速期。

慢淋作为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其诊疗的核心在于 “精准评估、适时干预”通过规范的检查监测、合理的观察等待及严格把握治疗时机,多数患者可获得与正常人接近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专家建议

患者层面严格遵循 “观察等待” 原则,避免因焦虑自行提前干预治疗,同时在观察期间保持正常生活节奏,注重个人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积极配合定期随访检查。

若出现感染、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或血常规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计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沟通。

医疗层面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全面完善相关检查(如 CPG 刺激的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二代测序等),动态监测病情变化,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详细解释疾病特点、治疗时机及观察等待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总结

CLL与SLL同属 CLL/SLL,虽诊断标准不同,但处理原则一致。我国患者中位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年轻,多数患者因体检发现,部分表现为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症状。

检查方面,无治疗指征者无需常规完善预后指标检查,有治疗指征者则需进行多项相关检查,其中 IGHV 突变状态无需重复检测,而染色体核型等指标需动态监测。

对于无治疗指征的患者,“观察等待” 是推荐策略,此期间患者可正常生活,但需注意预防感染并定期随访。治疗需严格遵循指征,包括进行性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特定全身症状及器官侵犯等情况。通过规范的诊断、监测和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专家介绍


4ce4ca45372c2d2728b73ec88c75a2a2.png

李建勇
江苏省人民医院
淋巴瘤中心主任、A类特聘教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 江苏省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END
供稿:浦蝶  | 排版:悠然  | 审核:娟娟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8

主题

714

帖子

677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5-9-10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