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最后登录2025-8-28
|
滤泡淋巴瘤(FL)并非所有患者确诊后都需立即治疗,其治疗指征主要基于疾病活动性、症状、器官功能影响及疾病进展风险,具体如下:
1. 有明确临床症状
出现与淋巴瘤直接相关的症状,且排除其他病因,包括:
-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6个月内下降≥10%)
- 持续性发热(体温≥38.5℃,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
- 夜间盗汗(需更换衣物或床单的重度盗汗)
- 明显乏力、疲劳,影响日常生活
- 淋巴结肿大导致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腹腔淋巴结肿大导致腹痛、肠梗阻等)
2. 疾病进展或负荷增加
满足以下“进展性疾病”表现之一:
- 淋巴结或结外病灶进行性增大(如短时间内淋巴结直径较前增大≥50%,或出现新的肿大淋巴结/结外病灶)
- 骨髓侵犯导致血细胞减少(如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⁹/L),且排除其他原因(如缺铁、骨髓抑制等)
- 脾脏进行性增大(可伴脾区疼痛或腹胀),或出现脾功能亢进(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3. 特定高风险情况
即使无明显症状,若存在以下高风险因素,也可能需启动治疗:
- 病理活检提示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影像学(如PET-CT)显示高代谢病灶广泛分布,或累及关键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脏等)
- 符合“FL国际预后指数(FLIPI)”高风险分层,且疾病进展迅速(如无治疗间隔期<2年)
4. 患者主观需求与生活质量影响
部分无症状患者若因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明显肿大)产生严重心理困扰,或病灶位置影响外观、社交,在充分评估利弊后,也可考虑治疗。
需注意:滤泡淋巴瘤治疗需由血液科医生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如合并症)、病理分级、影像学结果及预后评分综合判断,避免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