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最后登录2025-7-8
|
时光飞逝这四个字,在妈妈生病后的这段时间特别贴切。
从发现异常,到现在一疗结束,转眼已经一个整月了。
这一个月,我经历人生中的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直面“癌症”,第一次认真了解淋巴瘤,第一次一个人在手术室外等待,第一次在北京的大医院看诊,第一次买五红汤,第一次知道PICC,第一次知道了康复新液,复方氯己定漱口液,乳果糖...
这一个月,是磨砺,也是成长。
从嘉峪关取出活检后,我就开始研究去北京治疗的事情,最初我想到的是协和,但是他们的号实在是太难挂了,为了确保及时看诊治疗,我先花800挂了一个知名专家的国际医疗号,但是这个专家专攻的方向是淋巴瘤寄一个比较罕见的分支,总是让我觉得有点不对症...
随后又在deepseek研究,发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它的淋巴瘤科是国内每年接诊病患人数最多的专科。抱着尝试的态度,我下载了北肿的APP,就那么巧,周一(6月16日)谢彦医生的号还有一个。既然挂上了,我又顺便挂了北肿病理科的一个知名专家号,想让他们做病理会诊,确保诊断结果准确。
后来觉得,协和应该也去看一下,于是卡着日子,又抢了一个周三的淋巴瘤科副主任医师的号,退了前面的国际医疗号。
同时,还挂了一个北京中医药大学许亚梅医生的号,看网上介绍,这位中医一直专攻的也是淋巴瘤,我想着如果可以,能否在治疗过程中用中药辅助。
这样一来,一周的安排基本很满了,周一咱在北肿看诊,送病历。周三咱在协和看诊,周四咱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看诊。
挂好了号,我们着手买机票,订宾馆,一切过程倒是都很顺利。
在这期间,我把所有在嘉峪关的检查资料复印了两份,按时间顺序分别装了两个文件夹,方便在北京让医生看。说到这儿,又想感谢嘉峪关市医院,管床的霞霞医生热情的替我打印了所有检查资料,还给我联系病理科,顺利借到了包括蜡块在内的所有病理切片。
知道了妈妈生病,我要带她去北京,远在新疆昌吉照顾年迈婆婆的小姨也定了机票到北京陪我们一起。他们在廊坊,现在退休之后在昌吉照顾婆婆。
亲人的支持对妈妈来说非常有用,妈妈虽然身体疲惫,但是整体的精神状态很好。
6月13日下午一点,我和妈妈坐上了嘉峪关到北京的飞机。路上还遇到一个来嘉峪关旅游的美籍华裔老奶奶,很热情的和我聊天,问我是不是带着妈妈去旅游,得知妈妈生病,还鼓励我说,没事的,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她二十年前摘了一颗肾,现在照样好好的,75了还可以自己坐着飞机满世界旅游...分别时还专门问了妈妈的姓,她说下一站她要去日本,一定会替妈妈祈祷...
这应该是心情最不雀跃的一次飞行。妈妈的病就像是巨石,压在心口,挪不开忘不掉...
下午三点半,我们落地大兴,四点半,小姨落地大兴,我们顺利会师,一路地铁加走路,到达了北肿门外100米远的如家酒店顺利入住。
周末在宾馆附近活动,休息了两天,为下一周的看诊做好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