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700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病理报告
- 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5-3
|
随着医学的进步,药物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利器。然而,药物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种不太为人所知,但同样值得重视的药物副作用——药物光敏反应。
1
什么是药物光敏反应?
药物光敏反应,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并不罕见。简单来说,就是服用某些药物后,皮肤在暴露于日光(主要是紫外线UVA、UVB)下产生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发痒、发热、皮疹,甚至严重的红肿、脱皮和水疱等。更为严重的是,光敏反应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
药物光敏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光毒性反应和光过敏性反应。前者发生率较高,通常在给药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能表现出来;而后者则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需经24-72小时方可出现炎症反应。
2
哪些抗肿瘤药物容易引起光敏反应?
在抗肿瘤药物中,有一些常规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光敏反应。
化疗药物诱发的光敏反应以光毒性反应为主,使用后容易出现光敏性皮炎,常见的诱发药物包括:氟尿嘧啶、氟尿嘧啶相关化疗药(替吉奥、卡培他滨)、长春新碱、达卡巴嗪、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多西他赛、紫杉醇等。
其实,还有一些靶向药物,如维莫非尼、凡德他尼、伊马替尼,其说明书中也明确提到了光敏反应。
一些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比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最常见的皮肤毒性为手足皮肤反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也就是常见的“替尼”家族药物,如吉非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最常见的皮肤毒性就是皮疹、瘙痒等。
在使用上述药物的过程中,预防皮肤不良反应首先就是避免日晒,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
3
如何避免光敏性药物带来的伤害?
严格防晒:使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在用药期间以及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至少5-7天),应尽量避免在光照强烈时外出。若需外出,务必严格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防晒衣、戴宽檐帽、撑遮阳伞等。
调整用药时间:对于一些每日使用一次的药物,在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调整用药时间为夜间使用,以减少光敏反应发生的可能。
注意饮食:除了药物外,一些食物也含有光敏性物质,如芹菜、菠菜、柠檬等。在服药期间,最好少吃这些食物,以免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告知医生过敏史:对于过敏体质或有光敏反应发生史的患者,在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
总之,并不是所有化疗药物都会引起光敏反应,然而一旦发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因此,在使用可能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时,务必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