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700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病理报告
- 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5-3
|
败血症被称为感染界的天花板,是由于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血液循环,其生长和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导致脓毒血症和全身感染。败血症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也较高。
一、什么是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
血培养多为一种病原菌但也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病原菌通常指细菌,也可为真菌、分枝杆菌等。败血症是一种急性感染性危重症疾病,应引起重视!
二、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以及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和精神、神志改变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称之为重型败血症。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典型症状1、原发病灶:多见脓肿、痈或毛囊炎,皮肤烧伤、开放性创伤感染、压疮以及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感染等。2、全身情况:发热(>38.3*C)或低体温(90次/分) 或>年龄正常值之上2个标准差;呼吸增快(>30次1分)3、血压降低:(收缩压< 10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30%)4、意识改变:尿量减少:腹胀腹泻;皮肤黏膜下出血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昏迷、心脏骤停等。
四、感染人群免疫低下人群:如各种慢性病病人,如住院患者、高龄老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尿管、血液透析等;基础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消化系统感染(如胃肠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如丹毒)等。
五、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抗生素目的:有效对抗各种细菌。原则:一旦临床怀疑败血症即应早期足量予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积极完善血培养明确致病微生物并依据药敏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败血症抗感染治疗疗程应足够长,一般为血培养转阴后2周,并注意寻找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皮肤软组织脓肿、脏器脓肿等迁移性脓肿灶,并视病情不同予以外科干预治疗及延长抗感染治疗疗程。常用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2)静脉输液目的:败血症患者通常会立即接受静脉输液,以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常用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等。
3)其他药物目的:改善相对的皮质功能不全、应激性高血糖,调节免疫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症状等。常用药物:低剂量的皮质类固醇药物、胰岛素(可帮助稳定血糖水平)、调节免疫系统反应的药物、止痛药或镇静剂。
4)升压药物治疗目的:提高平均动脉压。常用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2、手术治疗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移除感染源,例如移除脓液(脓肿)和感染组织。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而定。
3、其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动脉导管:目的是动态监测治疗反应性,对经过中心血管进行补液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目的是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用于保护气。
六、败血症的预后目前败血症的病死率约30%-40%。影响预后的因素有:①年龄:老人、婴幼儿的病死率要比儿童、青年、中年患者高;②院内感染病死率75%~85%,院外感染病死率43%~56%,这与医院内感染的多系耐药菌有关;③致病菌的种类: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④合并症及严重程度;⑤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