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700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病理报告
- 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5-6
|
几十年来,“验血测癌”的概念都是肿瘤学中不可企及的一个概念。但是近年来依靠这一概念的液体活检技术正逐渐兴起,不夸张的说,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液体活检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一项查癌“黑科技”。那么凭一管血就能检测癌症的说法是真的吗?液体活检技术是否真有这么神奇?我们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液体活检?
谈起肿瘤检测,大家并不陌生。常规的穿刺活检,通过获得一定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切片分析,或通过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测方法,探查肿瘤的位置、大小。
而与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等直接取材于实体肿瘤组织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是,液体活检是通过采集患者血液、尿液、胸腔积液、脑脊液、唾液或胆汁等体液,检测其中包含的癌症生物标志物。
那么检测生物标志物到底有什么用呢?由于肿瘤细胞在发生凋亡或转移等过程中会将与肿瘤相关的信息如DNA/RNA等小分子物质释放到体液系统中,因此在患者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液体活检对这些生物标志物进行动态检测,对药物的疗效判定,对复发转移的预判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目前,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如通过检测患者血浆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以及外泌体等,获取相应的肿瘤基因信息,辅助临床治疗。
CTC,ctDNA和外泌体检测的是什么东西呢?
CTC
CTC是指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形成或发展过程中,因自发脱落或诊疗操作由肿瘤灶进入外周循环的肿瘤细胞,常被比作肿瘤的“种子”。
以往循环系统中的CTC主要用来预测肿瘤的转移,近年研究证实,早期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同样存在CTC。因此CTC也可用于早期诊断。ctDNA
区别于CTC,ctDNA是漂浮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DNA片段。它并不是完整、有活性的细胞,而是高度片段化、长度极短的DNA片段。
外泌体
除了CTC和ctDNA,外泌体可说是液体活检领域的“新贵”。它是由肿瘤细胞分泌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其内部可以包裹RNA、蛋白质、DNA片段等多种内容物。外泌体在细胞间发挥“通讯兵”的作用,迷惑免疫系统,逃避免疫监视,为肿瘤细胞转移指引方向,创造适宜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液体活检检测结果准吗?
大家可能刷到过同一个肿瘤患者的样本在不同的公司检测出来的液态活检结果会不同的消息。事实上对于液体活检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各种研究一直在不断提高液体活检技术的特异性,但在实际检测中假阴性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所以很多患者在采用血液或胸水等进行ctDNA检测获得阴性结果时,考虑到ctDNA的假阴性率,还是要再去尝试一下靶向药。
总而言之,目前液体活检还处于发展中的状态,检测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组织检测还是肿瘤检测的金标准。
虽然组织活检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因此不可避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且耗时较长。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肿瘤较小,不能进行穿刺,因而不能获取组织标本,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接受液体活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