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武汉协和肿瘤医院淋巴瘤科
- 病理报告
- NK/T细胞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康复1-3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NK/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武汉协和肿瘤医院淋巴瘤科
目前状态康复1-3年
最后登录2025-5-10
|
发表于 2024-4-15 22:0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通过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手段,属于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一般来讲,在早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完成靶向联合化疗后需接受放射治疗来巩固疗效,而在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可能大家会问晚期病变范围那么多,放疗哪里?放疗有用吗?
在国际权威杂志《白血病》最新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章表明:晚期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母细胞性套细胞淋巴瘤等病理类型)患者,完成了靶向联合化疗后,接受放疗的患者相较于不接受放疗的患者疗效更好。
在德国的这项研究当中总共入组261例患者,其中120例接受了放疗。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无事件生存 (EFS,64% vs 46%,p=0.001)和无疾病进展生存 (PFS,67% vs 54%,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放疗部位上,对结外病变进行放疗,放疗组10年EFS为62%,未放疗组为51% (p=0.017),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而大包块患者中所有生存终点均有显著差异:10年EFS (64% vs 35%,p<0.001), 10年期PFS (68% vs 47%,p=0.003)和最重要的10年OS (72% vs 59%,P=0.011),均为放疗组更优。
安全性上来看,放疗引起的毒性多为轻中度,3级报告了24例,4级报告了8例。大多数毒性,尤其是3级或4级毒性为血液学毒性(分别为19/24和8/8),其中白细胞减少最常见(分别为14和6例)。典型的放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如皮肤毒性和吞咽困难)仅限于1级和2级(分别有28例和3例或23例和6例),不影响生活质量。第二肿瘤的发生率在放疗组和未放疗组也没有统计学差别。
德国的这项研究表明:靶向化疗后对结外病变、大包块病变进行巩固性放疗,可改善晚期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对于这类患者,应强烈考虑在最先进的全身性治疗后给予结外病变、大包块放疗。
EFS与PFS的最大区别在于,PFS观察的是疾病进展/死亡事件;而EFS观察的是疾病复发/死亡事件,还包含了新辅助独有的终点事件:疾病进展未能手术。
P是统计学上的一个符号,P小于0.05就是差异明显的意思,否则,即使数值上有差别,但P大于0.05,那就是差异不明显的意思。
参考文献
Oertel M,et al. Radiotherapy in younge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ggressive B-cell lymphoma—long-term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R-MegaCHOEP trial. Leukemia . 2024 Mar 27. doi: 10.1038/s41375-024-0223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