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88|回复: 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4⃣️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9

主题

160

帖子

159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
医生
最后登录
2025-5-1
发表于 2024-4-8 23: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
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会出现脱靶效应而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双靶点CAR-T细胞治 疗的研究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应用 CD19/CD22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侵袭 性B细胞淋巴瘤,在16例可评估的患者中,ORR为 87.5%,CR率为62.5%,2年OS率为77.3%,2年EFS 为40.2%,研究过程中观察到1例患者出现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关于CD19和CD22串联双特异性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研究中, 共入组28例患者,疗效评估时患者的ORR与CR率 分别为79%、71%,出现3~5级不良事件仅为14%。 上述研究证实CD19/CD22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 复发/难治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并且其能 降低因脱靶效应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目前,关于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CAR-T细 胞治疗主要以CD19靶点为主,但在临床研究中也 发现,部分使用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究其原因可能为CD19靶向的 CAR-T仅消灭了CD19阳性的肿瘤细胞,而CD19阴 性的肿瘤细胞仍在增殖,因此对于CD19以外靶点 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在前期临床试验中 构建了Raji细胞株的DLCBL小鼠模型,分为使用 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组与使用CD70 靶向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组,两组小鼠的肿瘤负荷均出现下降,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靶向CAR-T细胞治疗的两组小鼠的 肿瘤负荷与未使用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CD19表达呈阴性的 Raji细胞株的DLCBL小鼠中,使用CD70靶向 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肿瘤负荷明显低于使用 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主题

2358

帖子

3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5-5-8
发表于 2024-4-9 00:3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01

主题

7413

帖子

6010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5-5-9
发表于 2024-4-9 03:1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双靶点CAR-T细胞治 疗的研究更有价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9

主题

160

帖子

159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
医生
最后登录
2025-5-1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08:5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
常春藤2027 发表于 2024-04-09 03:12
双靶点CAR-T细胞治 疗的研究更有价值啊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9

主题

160

帖子

159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
医生
最后登录
2025-5-1
 楼主| 发表于 2024-4-9 09:0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
使用靶向CAR-T细胞治疗的两组小鼠的 肿瘤负荷与未使用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CD19表达呈阴性的 Raji细胞株的DLCBL小鼠中,使用CD70靶向 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肿瘤负荷明显低于使用 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CD70靶向CAR-T细胞治疗 适用于CD19表达阴性的DLCBL小鼠。此外,CD70 靶向CAR-T细胞治疗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提示未来CD19/CD70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望用于治疗复发/难治DLCBL患者。
临床上,CAR-T细胞治疗同样存在联合用药的 可能性。在前期的小鼠模型试验中,阻断PD-1 与PD-L1通路能有效增强CAR-T细胞的扩增与抗肿瘤作用,并延长CAR-T细胞总生存期。而临床报道了1例复发/难治DLCBL患者在使用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原因是患者的肿瘤细胞强表达PD-L1,故于输注后第26天加用抗PD-1药物 治疗,输注后45天患者影像学提示肿瘤病灶较前 明显缩小。此外,BTK抑制剂同样可以增强 CAR-T 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在前期的动物实验中,伊布替尼或阿卡替尼与CAR-T细胞联合使 用可提高CD19肿瘤清除率,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研究中,共入组7例使用了CD19靶 向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的套细胞淋巴瘤或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予以伊布替尼联合第二次 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疗效评估时6例患者 为CR,1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为PR,提示联合用药 的可行性,但是第二次CD19靶向细胞治疗的细胞 拷贝峰值高于第一次,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 CAR-T细胞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仍然 缺乏BTK抑制剂联合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 DLBCL的相关报道,相关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 (NCT04257578),具体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可行性仍 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结 目前临床上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仍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同时对于R-CHOP方 案的探索也在进一步推进,包括第二代、第三代利 妥昔单抗的应用及对R-CHOP+X治疗方案的探索。 此外,随着临床上DLBCL相关的分子遗传学、诊断 学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的进展,针对DLBCL的靶 向治疗药物也逐步增多,目前CAR-T细胞治疗具有 良好的治疗前景,有望在未来成为治疗DLBCL的二 线甚至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他方案如抗体药物偶联 物、靶向药物等虽在前期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疗 效,但目前仍未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 仍需更多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治疗DLBCL的有效性。 回顾近年来DLBCL领域的研究发展,根据DLBCL 患者不同的生物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望 为患者的疾病预后带来显著的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