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50|回复: 3

痒痒痒!肿瘤患者皮肤瘙痒怎么办?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原创 陈博士团队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2

主题

5063

帖子

3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胃部malt淋巴瘤
就诊医院
医科院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7
发表于 2024-2-13 2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瘙痒”的治疗现状
最被忽视的“痛”觉、最被低估的“感”觉。1922年Max Von Frey观察到,针状物刺激皮肤虽然最初会引起疼痛,但随后会产生瘙痒感,因此提出假说:瘙痒是同样引起疼痛的物质温和刺激引起的。
尽管后来也不断有人提出新理论,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瘙痒是疼痛的温和变体,而不是一种独特的感觉。因此大量资源被用于研究慢性疼痛的机制,而瘙痒就这样被忽视了。此外,瘙痒带来的社会偏见比如缺乏个人卫生、传染病、精神障碍等等也将慢性瘙痒患者所孤立。

瘙痒的定义:
1660年,德国医生Samuel Haffenreffer对瘙痒首次进行了正式的定义,即“一种引起抓挠欲望的不适感”。瘙痒是自觉皮肤不适的一种主观感受,是由皮肤病变、各系统疾病或心因性疾病引起的不良感觉,表现为持续强烈抓挠欲望,通常将持续超过6周的瘙痒定义为慢性瘙痒,瘙痒可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睡眠质量、情绪和自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者全身瘙痒的发生率约为27.1%,结肠癌者瘙痒的发生率约为30%,前列腺癌者约为24.2%,乳腺癌者约为26.5%,卵巢癌者约为28%。
肿瘤性瘙痒可能与肿瘤本身产生的有毒产物的直接作用及机体对其产生过敏反应,及与大脑或神经(脑肿瘤)的直接作用有关。霍奇金病者的瘙痒通常始于腿部,夜间严重,很快遍及全身。一些活性因子的分泌、组胺的释放及皮肤内沉积高水平的IgE可能致淋巴瘤的瘙痒。类癌综合征也可发生瘙痒。此外,抗肿瘤靶向药物也可能诱发瘙痒。
伴皮肤瘙痒的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广泛皮肤瘙痒的人比没有皮肤瘙痒的人更可能患有肿瘤。研究发现,皮肤瘙痒和下列肿瘤具有强相关性:皮肤癌、肝癌、胆道(胆囊和胆管)癌、源于骨髓的癌症,如霍奇金氏淋巴瘤、白血病等。

皮肤癌:皮肤癌主要是鳞状细胞癌。出现皮肤癌时,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形态改变。少数情况下,皮肤癌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皮肤瘙痒。

淋巴瘤:淋巴瘤侵犯淋巴系统的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种类很多,其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常见症状就是皮肤瘙痒。淋巴瘤的皮肤瘙痒,可能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针对淋巴瘤而产生的组胺等化学介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诱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肿瘤,导致人体产生过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种肿瘤的确切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皮肤瘙痒是这种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在皮肤接触水之后出现。由于肿瘤可过量产生免疫细胞触发组胺释放,而引起皮肤瘙痒。
胃肠道肿瘤:有些消化道肿瘤,如胃肠道间质肿瘤,可引起皮肤瘙痒。胃肠道肿瘤发生后,肿瘤可堵塞连接肝脏和小肠的胆管,阻碍血液中代谢物排往小肠,这些代谢产物因此进入皮肤而触发皮肤瘙痒。
瘙痒的传导通路

当皮肤被致痒物质刺激后,瘙痒感受器向脊髓后角传导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脊髓丘脑束传到丘脑,直达躯体感觉皮层。外周和中枢形成的特殊反应模式和投射是瘙痒形成的神经通路基础。瘙痒感受器是皮肤中对组胺敏感的特殊无髓鞘神经末梢C纤维的亚型。致痒物质:机械性的搔抓、强酸、乙酸、甲酸、弱碱、甲基溴化物、芥子气、某些植物以及机体细胞受损后所产生的的一些物质(组胺、活性蛋白酶及多肽物质等)。
瘙的传导介质:
1、组胺:

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中,机体受刺激后细胞发生脱颗粒而释放组胺,组胺可以刺激C纤维末梢相关受体从而产生瘙痒和疼痛。

2、P物质

是一种致炎性神经肽,由11个氨基酸组成,产生于神经节背根,由感受伤害的神经纤维A和C转运到外周。高浓度的P物质会使肥大细胞脱颗粒;低浓度P物质则刺激肥大细胞上特异性受体NK1,使肥大细胞致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α作用于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引发瘙痒。
3、5-羟色胺

其致瘙痒是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共同作用产生,在外周,它间接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在中枢它通过类阿片物质神经递质系统发挥致痒作用。

4、前列腺素(PGE)

是一种血管舒张剂,存在于正在愈合的伤口中。PGE可引起日光照射的皮肤发生炎症和瘙痒,抗组胺药物能部分减轻由它引起的皮肤瘙痒。PGE2自身不会引起痒感,但它能降低痒感阈值和增强由组胺产生的痒感。
5、乙酰胆碱

为一种神经递质,属自主神经系统,患者在病发特应性皮炎时,瘙痒感觉在出汗时或出汗后产生为典型症状,故特应性皮炎与乙酰胆碱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验表明:经皮注射乙酰胆碱,在正常人体表现痛觉超过痒觉,而在特应性皮炎中主要表现为痒觉。

6、白介素(IL)

IL-1是致炎因子,但不引起瘙痒。IL-2引起轻微痒感,可以发生在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也可发生在皮内注射IL-2的正常人。

7、白三烯

白三烯B4是被P物质和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激发的下游致痒介质。向小鼠皮内注射白三烯B4可通过白三烯B4受体1(BLT1)受体的介导引发瘙痒。
8、蛋白酶

一种引起非组胺依赖性瘙痒的重要物质。主要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引发瘙痒,蛋白酶激活受体是通过蛋白酶诱导的作为栓系配体的细胞外结构域的部分裂解来激活,已经在传入神经上被识别,主要是PAR2和PAR4两种受体。

9、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

可以被辣椒素激活,所以又叫辣椒素受体,也可以被高温(>42℃)和酸性(pH<5.9)环境激活。各种瘙痒介质,如花生酸类物质、组胺、缓激肽、ATP以及各种神经因子等,都可以归结为拥有香草样物质的作用,他们可以直接激活或者通过激活各种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通路激活TRPV1。该受体的激活可以使神经末梢去极化而释放分泌性颗粒,其中含有神经肽P物质等。
抗肿瘤治疗相关的瘙痒
一、放疗引起的瘙痒

皮肤损伤是放疗后最常发生的局部副作用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脱皮,糜烂、溃疡等;好发部位为皮肤薄嫩及多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放射性皮损的发生除了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结构有关外,还与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总疗程时间、射线种类、外界气候条件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应对策略: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灼烧感、瘙痒感时,可用0.2%冰片淀粉或消毒干燥的滑石粉涂抹患处,保持患处皮肤干燥、透气。不能使用凡士林软膏及湿敷,尽量不用肥皂清洗患处皮肤,忌用力搓擦,抓擦,抓挠。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或干性脱皮,应停止照射2-3天待局部受损皮肤恢复,避免皮损进一步发展成为湿性脱皮。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渗液、糜烂甚至溃疡时,应暂停放疗。可用氯地霜外敷,或硼酸溶液湿敷,以促进皮损愈合。可用庆大霉素等湿敷,以达到消炎抗感染、加速织修复的目的。禁用酒精擦拭。对于皮肤破溃合并细菌感染者,若破溃较局限,感染较轻,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氯霉素软膏;当感染严重时,需加用静脉抗炎药物,如:青霉素、头孢。
https://mp.weixin.qq.com/s/sXzpGVK-taCX_YOnG12SlQ
释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2

主题

5063

帖子

3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胃部malt淋巴瘤
就诊医院
医科院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3 23:0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血液肿瘤病人皮肤瘙痒原因很多,请教淋巴瘤专家经治医生,请教好的三甲皮肤科医生,辨别瘙痒的原因,积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注意心情愉快,睡好觉,老年人洗澡用碱性刺激轻的洗涤剂,注意皮肤的护肤品的使用,防止皮肤干燥。
释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主题

2358

帖子

3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5-5-6
发表于 2024-2-14 06:5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

主题

1752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就诊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5-6
发表于 2024-2-14 12:4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