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62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北大人民 北医三院
- 病理报告
-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北大人民 北医三院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5-5-5
|
姐姐的抢救日记(七)
2023年12月25日,这是一个重生的日子。
这天是周一,清晨一觉醒来,又抖擞了精神,先打发老大上学,然后送老二上学,从老二学校直接又回到校医院住院处,我需要将头一天打包好的物品取走,这两日全天都在急诊,只能抽早晨时间分两次将物品清理带走。这时候,姐姐电话进来,她用很虚弱的声音说:“刚才北医三院打电话,说今天可以住院。我给他们说,我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我说,“可以住院,当然要住院啊!至少可以先答应下来,后边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我心想,先答应下来,后面即使去不了,也不会被惩罚,现在一切以有利于救人的方向努力,其他事很难周全了。我又咨询了校医院住院处的朱大夫,是否现在合适转诊去三院,朱大夫说“当然要去”,这又坚定了我的判断。
我将姐姐的轮椅和一个陪护床放在校医院门诊大厅的角落,掂着其他打包好的姐姐的日常物品和药物,就打车赶往人民医院急诊。在路上,我赶紧给三院血液病房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决定去住院,并询问他们可以入院的时间,“尽快来吧!”接电话的护士回答。如果有人说“尽快”,那么意思是,时间是相对灵活的。这是一个很有利的信息,因为急诊那边一定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坐在出租车上,我开始想,为什么三院会忽然打电话让我们去住院?12月中旬,那时候姐姐还没有开始发烧,但是已经开始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的趋势,所以我当时决定去走访“名医”,同时也是寻求能接收姐姐住院治疗的地方。12月19号我去问诊了北医三血液科的克晓燕主任。所以克主任对姐姐的病情是了解的,我当时还提出了住院治疗的请求,克主任给我开了三院住院的单子,同时,她也嘱咐我,21号可以打电话到博仁医院,问问有没有可能收住院。当时,我对博仁医院没有什么了解,和克主任也是一面之缘,所以没有抱很大期望。22号,当我带着姐姐在人医急诊孤立无援的时候,我曾经在急诊打过几个电话,其中一个就是按照克主任开的住院单上的电话,打给了三院的血液科,当时接电话的是一个男医生(应该是郑医生),我问他是否已经有床位可以住院,他说去问问,后来我就放下来此事;当时我也联系了一些朋友,都属于是那种落水后双手乱抓的状态。
但是,事后证明,只要求救了,挣扎了,事情就可能会有转机,如果任凭沉没,那等待我们的就只有沉没!人间的事,莫不如此。
重病号的转诊,并不容易。我在路上就打电话给姐夫,“今天要准备转诊去三院住院。”他一方面是愿意住院的(至少外地医保住院就可以用了),另一方面也很担心转诊的风险。是的,风险肯定是很大的:两方面的治疗需要衔接,三院医生是否愿意接收现在姐姐病重的情况(毕竟当时门诊开住院单的时候,病情还没有发展到这么严重),路上的风险,包括姐姐的身体是否能经得住这次转诊的折腾等等。外甥也打电话给我说“今天早晨从复苏室,搬到了二楼抢救1间”他觉得治疗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似乎并不想现在转诊。
一通电话过后,我也赶到了人医急诊。先上楼看看姐姐今天的状况,外甥说,用了激素,尿色有好转。但是他也给我说,急诊医生早晨时候建议去友谊医院找一位医生,是治疗噬血的专家。我知道,这是急诊觉得没有更有效的办法了。
我又去找急诊的医生,正好遇到急诊的主任,她说,“病人情况非常差,随时都有可能死,她还有别的孩子吗?都过来吧。”我说,“现在三院说,今天可以住院,我在犹豫要不要过去。”“赶紧去啊”她有些激动,“这是你们的机会,继续在这里,就是等死。”我其实已经决定去三院,但是我要听一下急诊医生的意见。
接下来急诊医生就开始抓紧时间给姐姐用今天的丙球,激素,以及辅助治疗的液体,而且这一天还按照杨医生的急救建议,申请到了2个单位的血浆。这些液体都输完了,转诊才更安全。但是需要时间。
姐姐在抢救室输液,我在楼道里发微信,联系可能会给出建议的朋友。因为我虽然决定转诊,但是我最担心的是三院住院处的医生看到姐姐目前的状态会拒收我们;但如果现在打电话和三院病房沟通现在的紧急情况,又担心他们现在就拒收……
我在楼道里走来走去,我公公婆婆都很信任我,我已经和他们讲了转诊的必要性,他们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次我也心里没底。
最后,我决定和三院提前沟通病情,我觉得不管三院如何反应,拒收与否,让医生了解真实的情况,是我应该做的,是正确的做法。
正在我做出决定的时候,看见有朋友微信进来,她说,“有朋友帮姐姐问了,去三院住院是克主任专门给住院部的赵医生联系的,克主任听说姐姐情况危急,所以想要救姐姐,你们放心去吧,不会有问题,克主任大爱!”
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眼泪夺眶而出… … 我相信人性的善,相信人间的爱,相信让这个世界运转的绝不是金钱与权贵。
我走进抢救室,走到姐姐的病床旁边,我轻声告诉她这个消息,也让她放心,我说,“你在这里继续输液,我正好去一趟三院,我把住院手续办好,你一会就可以直接去病房。”姐姐嘱咐我,路上别着急,慢慢来。
从人医到三院并不很远,我打车到了三院,这一趟就是来摸路线的,我必须保证姐姐一会儿一路畅通的进入病房。北医三院规模很大,楼很多,我先去办理了住院手续,取到了病人的手环(这个很重要,这是进入病房的必要条件),然后按照住院单上的地址,去找内科一病区,9层。进楼大厅有保安拦我,我让他看了我拿着的手环,“您自己来住院啊?”他说,我顺利进入电梯,上了9层,血液科病房,按了门铃,有护士出来,我说告诉她,病人一会就到。护士说,“你们尽快来吧,5点有的护士就下班了。”
路线踩好,和护士打好招呼,我就出医院,赶回人医(三院门口和协和门口是最堵车的地方,如果赶时间,建议步行到大路口打车)。
回到人医急诊,血浆、丙球已经输完,激素正在输,抗生素还没有输。时间已经将近4点,我和急诊医生商量,立刻叫120转诊。这几次感觉北京120还是比较快的,120接线员和急诊医生沟通了车辆所需设备:重症监护和氧气设备,另外需要一个微量泵来打胰岛素,还有就是需要保暖。
等待120的时间,急诊医生开好了病例,我帮姐姐穿好了衣服,打包好随身用品。姐姐两只手上都有输液的管子,还带着吸氧的管子,而且她极度虚弱,穿衣服并不容易。
120的医护人员也特别小心谨慎,最终安全地将姐姐安置到急救车上。(这里省略2000字的细节)因为已经事先踩好了路线,所以,一路上毫无耽搁,顺利到达血液科住院处。
时间是4点半。护士出来迎接我们,大家一起将姐姐抬到病床上,护士姐姐为姐姐忙碌着,赵伟医生和郑医生一起进来向我询问病情,首先我介绍了这几天在急诊的用药情况,确定了与急诊用药需要做哪些衔接,然后我跟两位医生进医生办公室,开始具体沟通病史,他们最后让我把所有的病例,包括最近急诊的各种检查报告都留下,郑医生说,“我们看完,整理好,再还给您。”
三院血液科管理严格,没有探视时间,不允许递送食物;但是这里也是我见过的最有温度的血液科病房,走廊里有装饰画,病房很宽敞,两人一间,有独立卫浴,还有通透的南向大阳台,可以有一家属陪护。护士姐姐们都态度温柔,立刻给人愉悦的感觉。
姐姐的儿子留下陪护,我就离开了病区,离开时,看见办公室里,两位医生还在认真地研究姐姐的病例……
我走出病房区,所有的家人都在门外等着,我绘声绘色地赞美了病房里的情况,大家终于都松弛了下来。我先生指着门口挂着的牌匾,一字一顿地念出来,“淋巴瘤研究中心”,他说,“这回可以好好治疗了!”
25日圣诞节,我们顺利进行了转诊住院,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这一次姐姐在急诊的抢救,是从12月21日写到25日,就先写到这里了,感谢友友们的关注与祝福!
26日星期二,早晨收到姐姐发来的微信,她不小心又抢了一张当日的杨申淼医生的号,我有些困惑,问她,“需要我去问诊吗?”她不好意思地说,“早上6点看见有号,就抢了,我现在就退了,不需要了。”我说:“那就赶紧退了吧,咱们别浪费了医疗资源,哈哈哈……抢号会上瘾。”
最后奉献给大家一个我们自己总结的屡试不爽的抢号攻略:杨医生每周二,周四下午出诊,每两周周日上午出诊一次,出诊前7天早晨6点放20个号,前3天再放5个号,如果你都手气不佳没有抢到,那就在出诊当天早上再试试,经常会有人(黄牛)退号(当天随时刷一刷就有可能刷到);如果你还是没有抢到,那么还可以去加号(外地病友此方法更可行):个人经验,周日加号的成功率极高,早上7点半(带全病例)去人医门诊2楼一分诊台旁边215诊室门口排队,8点上班,杨医生的助手会询问你病情,一般会同意加号。只是加的号需要等的时间比较长,应该会等到下午才能轮到,下午几点能轮到?那就看你早上去排队加号的次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