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今年2月初体检发现的乳腺问题,随后在乳腺手术快切中明确病灶源于淋巴,属弥漫大B。在随后的八个月里,母亲经历了漫长的治疗,庆幸的是在专业医务人员和之家大家庭的助力下,顺利结疗。现将一路走来的个人感悟记录如下,以敬畏这段旅程,若病友们也能从中借鉴些许意见建议,甚感荣幸。 1.就医选择,当然主要是指医院和医生。个人认为淋巴瘤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特异性强和方案统一。看似有点矛盾,但却可以为我们就医时提供参考。特异性强指的是淋巴瘤亚型很多,不同亚型预后有差别,就算同一亚型在不同个体中可能反应也不同。方案统一是指初治基本方案全球统一,北上广大医院能实施,地市小医院也可落地。所以诊疗方案建议大家要找大医院、大专家,具体落地可以到属地医院,因为大医院一般都是科研性质的,床位紧张,如果后续因为床位问题耽误疗程是不值得的。 2.知识储备。工作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无知无畏,可能是因为心大,但拜托,现在我们遇到的是肿瘤,虽然淋巴瘤已然是目前临床治愈率相当高的肿瘤之一,但依然有瓶颈。有位专家曾经玩笑说,国人生病大都想瞒着病人,最好不要让他知道,国外生病基本都是病人自己搞定,最好不要让外人知道。这里面可能有性格和文化的差异,但我认为病人或者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你不能认为,花了这么多钱,医生都应该搞定的。其实越到后面,你会发现,会面临很多选择,基因测序、fish要不要做,初治要移植吗,需要维持治疗吗等等,很多时候医生也给不了确切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不管如何抉择,建立相关知识储备应该是第一步,只有你了解了,才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可能,不然只是无头苍蝇。如何学习,我觉得淋巴瘤之家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知识、交流体会、发布心得等功能一应俱全,关键是像雨丝、战斗等大牛马上会给予回复。诊疗指南也是不错的参考资料,通读一遍,至少也能跟上医生的节奏,熟悉相关术语和指标。 3.情绪疏导。总结了下,病人和家属可能主要有三种情绪:恐慌、焦虑和纠结。毕竟是重疾,确诊时每个人都是害怕的,恐慌、无助感油然而生,作为家属,我们要尽可能做好病人情绪的疏导。随着治疗的深入,像床位什么时候有啊,要是复发转移了怎么办,这个疗程白细胞掉很快怎么办等等大问题小问题,可能都会引起我们的不安和焦虑。站在家属的角度,建议各位陪护者先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多工作、跑步、跳绳出出汗都是好的,分泌多巴胺,分散注意力,记住一点,统一方案,全球金标准,一般三甲医院都是没有问题的。纠结其实也是选择,前提得是你了解病情,才有纠结,才会选择困难。个人建议是把顾虑贴到淋巴瘤论坛上,专家大牛或者病友会有真诚意见给到你。也可以到大医院多挂几个号,多咨询方案,分析利弊,综合判断,一方面益于做出科学判断,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纠结情绪。 4.医患关系。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前有眼科专家陶勇事件,现在又恰逢医疗反腐。个人认为红包和关系都是必须的,毕竟得了这个病,光治疗可能都得半年左右,结疗后还要按时来复查,还没考虑后续可能复发的问题。这么算下来,医务人员至少都得处成朋友了,至少为了让自己内心踏实一点,作为家属你说红包和关系难道不是必须的嘛!当然还有一个点大家争议也比较大:该不该问?个人意见得问,还得问清楚,越厉害的医生可能更倾向跟你表述清楚,婉拒你的往往都是些小医生。当然怎么问也有技巧。涉及治疗方案的一定要跟大医生咨询沟通,细节操作问题可以咨询小医生。当然我们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你不能老是想起来不分时间的就把问题抛过去,次数少也算了,多了人家就会觉得你没礼貌,毕竟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要休息。 5.生活方式。最近读了《每个人的战争》获益匪浅,中药、食补、营养等到底有没有用,运动、情绪、心态对于疾病影响几何,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有些人不太相信所谓的养生学,觉得是个例或者营销,甚至陷阱,为什么,因为主流诊疗方案没写啊。是的,为什么没写,因为没做临床研究,循证医学不充分啊。为什么不做呢,如果真得有效,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新药、专利、垄断,因为大部分都是触手可及的,这样药企怎么存活?当然有些人非常相信养生学,甚至觉得传统疗法弊大于利,副作用大。这也是不对的,毕竟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都是经过检验和试验的金标准,是有循证依据的,也是目前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案。我们可以将科学的养生学作为传统疗法的补充,不管效果如何,至少也是一种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6.之家建议。相似的疾病会让患者惺惺相惜,这就是互助小组存在的意义。美国的互助小组非常普遍,戒酒互助会,暴食互助会,还有罕见病互助会等等。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因为相同的疾病走到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互相鼓励。在中国,同样像《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不是药神》里的病友群,也都是真是存在的。我想之家是否考虑推出一些互助项目,让病人找到组织,进而疏导情绪,更好地保障诊疗效果。其次是否可以更加重视健康生活的指导,整合权威资源,按照日常饮食、合理运动和情绪心态分三大类,更好地服务广大家人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