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716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北京肿瘤医院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 目前状态
- 康复3-5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就诊医院北京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3-5年
最后登录2024-8-10
|
这是一例长期卧床的71岁老年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挽救性化疗后,在粒细胞缺乏期反复发热,感染迁延不愈,究竟谁是背后的”元凶“?
患者历经10天的治疗后,竟自己走出了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他都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病情回顾
找到呼吸道症状的病因之前,这例老年患者面对反复的感染,身体日渐虚弱、每况愈下,几近放弃。我们一起通过时间轴来回顾他的病情发展过程。
疑云密布,间质性肺炎痊愈后再发感染
患者于2021年4月被确诊为Ⅳ期DLBCL,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患者先后经历了一线、二线化疗及抗CD19、CD2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病情仍反复进展。
同年10月,患者在我院接受挽救性系统治后两天,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诊断为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肺炎,予甲强龙等抗炎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肺损伤痊愈。
图片
图1:胸部CT(2021.10.21-2021.11.18)
11月18日,患者再次出现粒缺期、发热,体温峰值达38.5℃,咳嗽、咳痰(黄白色脓稠痰)加重。病原学筛查血培养明确为血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迁袭至肺部所致,查胸部CT(图2)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斑片影、团块影。
考虑到患者正处于粒缺期,于是及时给予患者抗真菌联合抗感染治疗,但效果不佳,患者体温虽降至正常,但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且有加重倾向。
治疗8天后复查胸部CT(11月26日),提示肺部感染灶较前明显进展;且因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下,出现了肺泡出血,伴间断咯血;血氧饱和度下降,最低降至87%。此时,尽快有效控制感染成为当务之急。遂于11月26日,患者转入我科治疗。
图片
图2:胸部CT(2021.11.26)
入科检查:
1、感染指标评估:C反应蛋白104.42 mg/L↑;真菌(1-3)-β-D葡聚糖<10.00 pg/mL;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阴性;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筛查均阴性。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65×109/L、淋巴细胞计数0.82×109/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计数28×109/L↓。
3、生化指标示:肝、肾功正常;心肌酶:乳酸脱氢酶251.00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199.00 U/L、N端-B型钠尿肽前体616.00 pg/ml↑。
4、血气分析:PH 7.43、二氧化碳分压(PCO2)46.9 mmHg↑、氧分压(PO2)58.3 mmHg↓。
5、其它:胸部CT:双肺片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团块影;G试验及GM试验阴性。
治疗过程
第一阶段:精准强化抗感染治疗,奈何缓解只是“昙花一现”
入科时检查报告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显示,患者不符合真菌感染特征,且经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无缓解迹象,于是我们果断为患者停止了抗真菌治疗,并加大抗感染力度,将抗感染治疗方案更换为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联合用药;同时针对其它症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密切监测各项相关指标。
经综合治疗后,患者咯血明显减轻,咳嗽、咳痰频次较前减少,粒系和巨核系水平明显回升。
但好景仅如“昙花一现”,第3天时(2021年11月29日)患者又一次发热,最高体温达38.8℃,伴嗜睡、腹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持续上升,G/GM试验阴性,血培养60小时无阳性回报,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性延长。
复查胸腹部CT显示双肺片状实变影较前明显进展,双肺广泛病变,可见弥漫性结节团块影和条片状不规则影。所幸肿瘤学评估尚稳定,右肾病灶较挽救性系统治疗前明显缩小,为部分缓解(PR)状态。
第二阶段:查明致感染细节,“釜底抽薪”,患者症状快速好转
那么,患者此次再发热的原因何在?是“输液港”未拔除?还是合并了新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如革兰阳性球菌、真菌)?亦或是肿瘤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我们结合本次胸部CT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肺部无新发感染灶,不支持新发病原微生物感染,且原发肿瘤无进展,也可排除肿瘤热。
经过分析,临床高度怀疑的“元凶”有二:“输液港”有菌栓附壁,导致感染迁延不愈;铜绿假单胞菌发生耐药。针对这两方面可能的因素,我们当即停用“输液港”,并于次日在本院输血科、淋巴瘤科和外院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同道协作下为患者拔除了输液港,术中见皮下有少量脓性渗出,由此佐证了输液港存在菌栓附壁的可能性;更换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以克服耐药。同时针对其它症状对症支持治疗。
果然,停用输液港次日凌晨(2021年11月30日),患者体温即降至正常(图3),拔除输液港后未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明显好转,炎症指标进行性下降、血象稳步回升,意识状态明显改善,食欲和体力状态也快速恢复。
图片
图3:体温单(2021.11.26-2021.12.16)
后期我们根据胸部CT所示肺部感染灶恢复进度(图4),及时进行抗感染降阶梯治疗,患者逐渐可生活自理。3周后出院,进入口服左氧氟沙星维持抗感染治疗阶段。
图片
图4:胸部CT(2021.11.30-2021.12.27)
总结复盘,分享诊治经验
本例老年难治淋巴瘤化疗后粒缺期绿脓杆菌黏液型菌株感染,同时又合并肺泡出血,期间剧烈咳嗽,致死性大咯血发生风险极高。
我们知道,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一方面可以抵御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抵制抗菌药物的杀灭作用,因此一旦感染,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予以彻底清除。
正是如此,本例患者绿脓杆菌血流感染后,菌栓附“输液港”管壁寄植,间断释放入血引起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此病例可以看出,如果考虑血源感染,及时拔除“输液港”是抗感染治疗关键的一步,否则再好的抗菌素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所以临床中这个环节值得注意。
此外,合适的治疗策略、多学科之间的密切协作、专业的护理、患者和家属始终如一的高度信任与配合都是让我们能果断决策、有效控制疾病、脱离险境、顺利康复的关键要素。
https://ysz-web.yxj.org.cn/ysz-h5/index.html?code=061la7000VDyRP1fri300TpkPK3la702&state=STATE#/articel?typeId=377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