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68
- 您的身份
- 病友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康复1-3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
目前状态康复1-3年
最后登录2025-5-3
|
封控下的上海,病房里的生活不是局外的你所能想象的。
化疗后,胃里翻江倒海,酸水波浪一样直往喉咙口扑,坐在那儿,那浪花就从嘴里流出来,像狐狸在一片肥肉面前的馋涎,直往下滴嗒。这时候,迫切想吃点水果,尤其是带点酸味的桔子之类,可是根本办不到,已经整整一个月没见过水果了。每天三餐之外,什么也没有。早餐每每是鸡蛋包子白粥加小咸菜,上海的包子味道没法讲,面没有筋道不说,还泛着甜味,不像我们家乡的发面那么有嚼头。家乡的包子馅也好吃,或肉或菜,都喜欢加点粉丝,个头是这边的几倍,吃起来那叫一个快意。中餐和晚餐更不必说了,一成不变的盒饭,一大坨米饭,油腻的猪排肉或者肥大的鸡腿,素菜几乎一直都是包菜、笋瓜、胡萝卜老三样,而且白水煮的一样没滋没味。此等饮食对于我们以面条馒头为生的北方胃来说,实在不够友好。晚上,米饭实在吃不下,就把它浇上开水放进微波炉里煮成稀饭,就咸菜吃。姐姐早上的那份咸菜常舍不得吃,留给我晚上下稀饭。没办法,上海的桥洞下还有不少饿肚子的人呢,能住进医院有吃有喝有治疗,就知足吧。
为了压住我总往上翻涌的酸水,姐姐与送饭的大叔商量,央求他给加一份早餐,多给钱都行,胃里酸水泛滥时,吃一口小包子中和一下,感觉会好些。女儿打电话来,觉得她娘和姨妈很傻,用痛惜的口气说:怎么不吃梅子啊!梅子肯定能压得住!姐姐和我听了,哈哈笑了良久,这傻孩子,不是现实版的晋惠帝吗,大臣说百姓挨饿都在吃草根树皮,他说“何不食肉糜”!哪里去弄梅子呢,梅子之奢侈,不就是难民眼中无法企及的肉糜吗!
那天,隔壁床来了一个上海的阿姨,住院时间比较短,在隔离病房呆了三天,又化疗三天,就可以出院了。她收拾行李,姐姐就在远处偷偷瞟着,那意思我明白,是想看人家有没有剩下什么吃的。当看到阿姨往箱子里装方便面时,姐姐噌地跳出来,好言语商量,让阿姨把方便面转卖给我们。阿姨正嫌皮箱装不下呢,很乐意。那一次,我们收获了四包方便面,一个梨子,一个橙子,一小盒凤梨糕点,还有一包抽纸。阿姨算一算,让给她30元,姐姐给了她50。阿姨接过钱,又在箱子拐角处摸出一个咸鸭蛋递过来,算是赠品吧。
有了这些吃食,那几天,我真是狠狠幸福了一把,晚上的米饭一口也咽不下去,那就不往下捱了,泡一包方便面解解馋。那泡面可真香啊,从不吃此类垃圾食品的我,面对一包泡面,此时如此奢侈的吃食,哪里还有什么化疗反应,捧着饭缸子狼吞虎咽,一筷子接一筷子,吃得大汗淋漓,眨眼一扫而光。平日的龙虾鲍鱼,也没有如此美好的滋味啊!简直太幸福了!酸水再泛出来,也有办法了,一小块凤梨糕,就把它搞定。只可惜,凤梨糕有限,酸水却是无穷,几天下来,尽管努力地节省着节省着,这些宝贵的存货还是消耗将尽,最后一包方便面,怎么也舍不得泡了,胃难受的时候,就掰下一点来,那些蜷曲的黄色碎条卧在掌心里,我一根一根捏起来送到嘴里,小心翼翼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一个患骨髓瘤的阿姨,来的时候带了一板土鸡蛋,还有盐和麻油,给我们分享。姐姐把它做成鸡蛋羹,稀溜溜滑嫩嫩的,那叫一个美味啊,素不喜此食的我差点把舌头都吞了下去,有一回,水兑多了,成了蛋花汤,我也咕咚咚鲸吞而下,如饮琼浆。阿姨走的时候,把剩下的麻油和盐留给了我们,我们用油拌盐,蘸着就包子吃,也算是改换口味了。
偌大的上海整体静默着,被施了魔法一般,所有事物都定格了熟睡了,透过窗玻璃往外看,宽阔的街道空空如也,一辆车也没有,一个行人也没有,夜晚,路灯寂寞地散发着幽幽的亮光,公园的树影黑魆魆一片,有种难以述说的荒凉。只有那些窗口不一样,远处高耸的住宅楼里,一个个格子般的窗口透出温暖的灯火,它提醒你,这还是一座活着的城市。长夜不寐,恍恍惚惚的我,努力在身体的囚牢里困顿挣扎,在那间几平方的病房里困顿挣扎,病人不允许走出去,我经常这样站在17楼的窗口往外打量,看那个沉默的世界,夜深无人时分,有时候也会偷偷跑出去一会,戴紧口罩在走廊下站一站。走廊尽头的电梯旁也有一扇窗,正对着马路那边黑漆漆的小公园,对着马路上鬼魅一样的昏暗路灯,那张小窗的窗台上摆放着两盆绿萝,它们不解人间疾苦,兀自噌噌噌长得蓬勃,肥厚碧绿的叶片似乎要顺着叶尖儿滴出油来,眼瞅着比我初来时壮大了一圈……
到后来,生活用品也没有了,狼狈得不可言说。牙膏还有一点点时,姐姐想留给我用,就天天用清水刷牙。卫生纸也没了,说起来羞于启齿,就用之前带的卫生护垫擦屁股,护垫也很快用完了,咋办?天热了,我有病号服穿,姐姐穿的还是夹绒卫衣,家里没法寄衣服过来,小妹网购的一包衣物一直在医院旁边的快递点里,没法送达。
除了短期来化疗的当地人,在上海久住的病人,境况都差不多,一个泰州的白血病患者,在等着回输CAR-T,T细胞采过一个多月了,厂家已经培养好送了过来,就在上海某实验室里存放着,可疫情之下物流不通,他只能等待,已经在这个病区住了两个多月。他说,平时在家种种鱼啦汤啦补着,在这里盒饭之外一无所有,已经瘦了十几斤。有个东北的阿姨,脚上穿的还是一双厚厚的棉鞋,已过五一,行道树的枯枝蓬勃成两行新绿,窗外阳光白花花的,路上偶而骑行的快递员都穿短袖了。没办法,大家都被封控在原地,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
慢慢地,有些区域管控松了些,姐姐见我的胃对水果思念的紧,就天天盯着手机看,网上终于有水果店开始营业了,就赶紧抢了些苹果和丑橘,很贵,苹果十八块钱一斤,橘子二十。骑手很快给送到了,我们央求送饭的大叔悄悄给拿一下,大叔也负责卫生和消毒,他那里有消毒液,可以把快递喷一下。可他下楼去,骑手根本不把东西交给他,他们有规定,只能交给门卫。交到门卫处的东西,没有医生开的证明,大叔也拿不走。显然,这又不是什么紧急药品,医生不会同意给取的。直到我们出院,那包水果也没有拿到,白白地烂掉了吧。
快出院时,遇见一个物资丰富的病友,她热情地给我分享所有的食物,走之前又把所余吃食悉数相赠,手撕面包、鸭梨、五香花生米、咸菜等,原本再寻常不过的一点东西,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着实地激动人心。那个病友姐姐姓章,肺部惰性淋巴瘤,需要六个疗程化疗。我们聊得挺投机,她是一个开着几个公司的大老板,担心我这个穷酸小文人没钱治疗,甚至要给出资。章姐姐出院之后,疫情管控已经松懈,但出行自由还远远没有实现,她牵挂我营养不够,几次要烧菜给送过来,要想方设法突破封锁给我送水果送零食。快一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偶尔联系,每次想起她,热情爽朗的笑声之外,相伴而来的,还有那手撕面包的朴素麦香、有鸭梨的清甜细糯,以及病友之间才懂的理解、体贴与温暖。
第三次化疗结束时,我已在长征医院住了58天。此时,上海的高铁终于通了,封控中受尽无数委曲的许多外地务工者选择回家,虹桥站出现了春运一样的归乡潮。我们也要回家了,因为身体虚弱,不敢去挤高铁,选择了包车,七千元包了一辆救护车。已经很便宜了,半个月前疫情猛烈的时候,需要一万五。来的时候还是早春,草木多未萌发,归时已是初夏了,绿树成荫子满枝,许久没有见到天空的我,贪婪地望着高速两旁碧绿的原野,望着一闪而过的飞鸟和路旁盛开的夹竹桃花,呼吸着病房之外自由的空气,心情大好。故乡越来越近,呼啦汤和菜盒子就在眼前,煎包和凉皮就在眼前,水果自由马上就可以实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