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98|回复: 0

【转载】上亿人次参保!多地2023年惠民保已生效→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91

主题

1229

帖子

727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4-6-1
发表于 2023-1-5 1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转载自经济日报公众号)

2023年1月1日,多地2023年度惠民保产品正式生效。近年来,惠民保可谓火遍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60余款惠民保产品已问世,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参保人群达到亿人次级别。总体来看,多地上新的产品在保费与上一年度持平的同时,进一步延展投保范围、降低免赔额,提高报销比例,增加保障责任和增值服务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惠民保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以保持较高的参保率、续保率,获得可持续发展。新一年度产品生效2022年12月31日24时,北京普惠健康保关闭了为期2个月的个人参保通道。项目方表示,截至上述时间点,该项目参保人数达到343万。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1月1日,多地2023年度惠民保产品正式生效。部分地区投保通道实施了不同程度延期。例如,2023年度“江苏医惠保1号”“重庆渝快保”等投保通道延期至2023年1月31日。

2d6e27f2481329735a0b058a783b033b.jpg
总体来看,各地惠民保存在地域化特色,但都具备一些共性特点,如由地方政府牵头支持,产品性质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健康保险;保险公司深度参与,在产品设计、技术支持、数据共享、推广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同质化高,保费门槛低、参保条件低,涵盖了重大疾病特药和其他增值服务等。多地推出逾260款产品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22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知识图谱》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我国共推出263款惠民保产品,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从产品费率来看,《图谱》显示,86.59%的惠民保产品采取单一定价,其中80.09%的产品费率集中在0至100元。从参与主体来看,我国惠民保的参与主体已形成了“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保险公司参与方面,目前很多城市惠民保项目采用多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模式。分析人士称,此模式可提升惠民保项目整体运营稳定性,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专业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惠民保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纵观2022年度及2023年度惠民保产品,一大突出特点是覆盖新市民群体。例如,2023年度广州“穗岁康”新纳入在该市南沙区就业、居住和就读的香港、澳门居民等,满足了新市民群体的投保需求。提高可持续性“惠民保有价格便宜、不限制年龄、健康状况等优点。总的来说,惠民保对于老年人、健康状况欠佳、预算非常有限或者高危职业群体是比较友好的。”一位资深保险行业人士表示,“不过,消费者要有预期,因为惠民保的报销门槛确实不低。如果不是大病,几乎不可能用上它;如果是大病,那还是挺有用的。”
业内人士指出,要优化产品设计,防止“惠而不保”。惠民保若想可持续发展,参保人数需要足够多,资金池规模需要足够大,保持足够的参保率、续保率,尽可能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才能形成风险分散机制。
04ac9feb8c79235bc84d1055dfcbf784.jpg

发展普惠保险需久久为功
于 泳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就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向业内征求意见,并首度明确普惠保险的范畴,该类保险产品包括普惠性质的保险和专属普惠保险两种保障形式。具体来看,普惠性质的保险主要包括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城市定制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此外,保费或保额相对较低的意外险、健康险、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等产品与服务也被纳入了普惠保险范畴。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惠型保险产品,征求意见稿中普惠保险的产品范畴更广,这将推动市面上的普惠保险产品扩容。当前,普惠保险市场依然存在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创新不足等问题,保险供给与公众的保障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成为保险公司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发展普惠保险,需要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改善特定风险群体保险服务;需要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抗风险能力;需要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的风险保障,鼓励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等。这三方面内容既是发展普惠保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从政策方向上看,“鼓励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尤为受到各方关注,因为征求意见稿不仅给出了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的基本要求,还给予了特殊优惠政策。具体来看,按照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创新开发的专属普惠保险费率水平应低于普通保险产品费率水平。同时,险企在申请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审批或备案时,还须提供该类保险的业务方案,对产品设计、保障对象、定价、投保方式、预期效果和风控等举措进行详细说明。
在优惠政策方面,监管部门也会优化专属普惠保险偿付能力的计算规则,降低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的资本占用,完善该类产品的费率调节机制等。显然,这一政策导向将进一步提升险企开发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的积极性。
从长远来看,普惠保险业务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锤子买卖”。保险公司应明确普惠保险业务牵头部门,建立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机制,还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等。从风险控制角度看,发展普惠保险既是创新机遇也同样面临挑战,若想在这一业务上走稳走好,在战略上要树立长期科学的业务发展理念,在战术上要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盈亏分担机制,才能避免赔本赚吆喝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还可以尝试建立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定期回溯机制,及时优化调整产品设计,实现持续稳健经营。保险公司参与政府主导的专属普惠保险业务,可在“惠民保”业务的基础上,探索与政府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进而促进普惠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来源/综合经济日报(作者于泳)、中国证券报等
监制/张益勇审核/彭金美编辑/于浩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