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83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5-5-17
  
|
发表于 2019-8-7 17: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抽象,用图来解释会更清楚。96小时滴注的目的,是为了让血药浓度恒定在最低有效浓度之上,因为每个人的代谢/排出的能力不同,所以要根据中性粒的情况进行剂量调整。脂质体阿霉素,因为其生物半衰期很长,所以不适合于连续滴注,只能一次性滴注,那么,血药浓度就不是恒定的,如果是图中的绿线,那么一直在最小有效浓度之上,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与普通阿霉素等效,但如果红线呢?那么,有一段时间是在最低有效浓度之下的,这样就无法认为与普通阿霉素等效了。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真正知道最低有效浓度是多少,也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是绿线还是红线,所以,在未经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的验证之前,在DA-EPOCH方案中用脂质体阿霉素来做替代是不稳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