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992|回复: 26

网名乱谭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发表于 2019-4-15 15: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捞鱼 于 2019-4-15 15:43 编辑

【原】捞鱼 -(175)网名乱谭
2017-08-27  zjh捞鱼360   阅 165

[url=]修改[/url]






                        网名乱谭


    当今世界,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看电视用华数,用电脑上宽带,玩手机,玩游戏,玩微信,玩QQ,上微博,冲“新浪”,网购、微商,支付宝,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但是这些都离不开网络。小到家用“锅形天线”,大到发射人造卫星、洲际导弹,“北斗”、“GBS”导航系统这些统统都离不开网络!
    所以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摆脱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了。            
    捞鱼今天不与朋友们探讨网络方面的大问题,只想调谐搞笑一下自己的网名。
    刚开始上网时捞鱼其实不叫现在这个网名,而是用自己姓名的拼音缩写“zjh”作为自己的网名。于是乎,用这一网名上网初期,网友们无论是原来认识的的老朋友,还是刚交结不认识的新网友,这个zjh是何许人也?尽管捞鱼告诉他们,这zjh乃是自己姓名的拼音缩写,但是对方仍然搞不清捞鱼的真实姓名。什么“张家辉”、“赵俊豪”、“周静涵”、“章金花”……等等,一场乱猜。
    捞鱼也觉得茫然,自己已经清清楚楚告诉大家了,这是捞鱼自己姓名的拼音缩写呀!为搞清楚大家乱猜的根由,捞鱼用电脑上“搜狗拼音输入法”键入了“zjh”三个字母,它跳出来的竟然有上百个汉字对应词组,除了上面几个姓名词组外,还有什么:邹继红、曾俊红、张金华、詹静海……等等,等等,只要声母是z字头的不同的姓氏,与以j、h作声母的许多不同名字组合,可以变化出许多以zjh为拼音缩写的姓名来。更有甚者,除了姓名外,还跳出了许多以zjh为拼音缩写的其它名词词组来,如:指甲花、扎金花、纸巾盒、做记号、自己黑、专家号、自己化,……等等,等等。到这里捞鱼自己也晕了!
    最后捞鱼接受了朋友们的建议,以捞鱼在网上发的第一则帖子的标题:“捞鱼”作了自己的网名。亲们:你的网名是否也含有自己的趣事呢?



109403288_4_20170827072905171.jpg


109403288_5_20170827072905452.jpg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5: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原】捞鱼
2015-01-18  zjh捞鱼360   阅 154  转 1

[url=]修改[/url]





                                                                                     捞 鱼

  五、六十年代,北大荒有一句俗语: “棒打狍子瓢捞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在第一年的冬天,捞鱼也有过一次“捞鱼”的经历。 刚到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时,连队里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伙食:主食以窝头、大碴子饭、高粱米饭为主,副食基本就是冻白菜、土豆干之类了,除了过节时偶尔有点猪肉之类的荤腥以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调味的了。 一天,一位好象是来自吉文的老员工(记不清名字了,就叫“老员工”吧!)悄悄地拉着捞鱼和一位岭友的手说:“走,咱去搞点东西。”说着他随手拿起一把镐头,叫我们各自拿一把斧子带上装衣服用的网兜子,三个人就一起往山下走去。走了大约一公里多路,老员工把我们带到了一条小河套边。河面已全部封冻了,他跪在冰面上,伏下身子,用耳朵贴着冰面听了一下后,说,“行,就这儿吧!”说完,就用镐头在冰面上刨了起来,不一会,就把十多厘米厚的冰层刨开了一个五厘米左右直径的冰洞,看到了下面的流水。他刨得满头大汗,在一旁停了下来,叫我们用斧子把冰洞再扩大一点,我俩用斧子不到十分钟后,那冰洞已扩至直径二十厘米有余,老员工叫停了下来,又教我们用柳条把网兜围了一个硬圆口,网兜就变成了鱼兜。我们三人密切注意着冰洞中流水的动静,一会,突然发现流水中有几条小鱼竟在冰洞中露出了头,老员工赶紧要我们用网兜,哦,不!是鱼兜!把鱼儿捞了上来。也真奇怪,那鱼儿竟不怕死,越聚越多,真是太傻了!我们就这么一兜一兜往上捞,不一会鱼儿就在冰面上扔了一地,都冻起来了。我们看看差不多了,就把硬棒棒的冻鱼都拣了起来,口里哼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的歌曲,高高兴兴地打道回府了! 那天晚上吃的当然是鲜美的鱼汤,但捞鱼还想和网友们讨论几个问题,那冻鱼还能活吗?如果能活怎样才能活过来呢?—期待网友们的参与。


t01b584053514054d75.jpg


109403288_5_201708270729054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9

主题

1553

帖子

1976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
上海瑞金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1-9-18
发表于 2019-4-15 17: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7: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15 15:51
【原】捞鱼2015-01-18  zjh捞鱼360   阅 154  转 1
修改



捞鱼(2)-有关书信的故事
2015-01-20  zjh捞鱼360   阅 33






                                                                                有关书信的故事

    现代信息的传递真是飞速之极,“手机”、“网聊”瞬间即达。而在“大岭”时期的信息传递,那可叫做“望眼欲穿”啊!
    如果当初在连队里要问: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大家一定会说,非通讯员莫属了!而捞鱼却认为这个小通讯员啊,既可亲、又可“恨”!
    刚到“岭上”时,艰苦的环境和生活,强烈地加深着大家的思乡情绪,每当通讯员从东方红(呼中)归来时,大家都会象迎亲人似的出现一阵欢呼声,从帐蓬里蜂涌而出,争着从小通讯员手中索要信函。
    捞鱼的信件在连队里算多的,记得当初晚上休息时,第一件事是给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亲朋好友写信。为了方便书写,我们每个人都自制了小煤油灯,捞鱼还自己做了一个小坑桌。每天晚上就这样向远方的亲人叙发感情。尽管这些信函发出后最快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得到回音,但我们还是期盼着在这漫长的旅途之后的回函中得到安慰。当自己的信函发出后,捞鱼更是每天板着指头计算着这些回函的时间。
    每天,当捞鱼从通讯员手中接过信件时,脸上总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声向他道谢。而连里其他战友都对捞鱼报以羡慕的眼光。
    一天,捞鱼计算着家里和一些好友的回信应该到了。听到通讯员回来的消息,捞鱼马上冲出帐蓬外,高叫:“有我信吗?”没想到通讯员响亮地回答:“没有!”捞鱼心中不觉一阵茫然,感到十分失落,战友们也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似乎在说“这天天收到信函的捞鱼,今天怎么就落空了?”
    捞鱼只好呆呆地走向帐蓬,开晩饭了,明明饿着的肚子也没胃口了,满肚子的不高兴。草草地洗漱了一下,就准备早早地睡觉了。
    谁知刚打开被子,“稀里哗啦”地一阵响,也不知什么东西掉了一地,低头一看,可乐坏了,捡起来一数,竟是八封书信!
    原来通讯员看到捞鱼今天那么多信就准备蒙我一下,假装说捞鱼没信,趁捞鱼去食堂打饭时,又偷偷将信件塞进了捞鱼的被窝里。
    捞鱼真的感到既好气,又好笑。你们说,这小通讯员到底是可亲呢?还是可“恨”呢?



d08152c9-1a78-4e91-a381-d3841d082fff.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16 07:07
捞鱼(2)-有关书信的故事2015-01-20  zjh捞鱼360   阅 33
修改




【原】捞鱼(3)- 品酒
2015-01-19  zjh捞鱼360   阅 48

[url=]修改[/url]






                                                                                                  品   酒



    在岭上时,恐怕没有一个男同胞能做到滴酒不沾。就在那天捞鱼回来的晚上,我们班的帐蓬内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家看到我们三人捞回来一大盆“冻鱼”,都赶紧帮起忙来。有的提起水桶,向鱼内倒入凉水准备“化鱼”,有的向大铁炉子里面加起了棒子,准备把炉子烧得旺旺的,好做鱼汤,还有不知谁又从连队小卖部那里“挖”来了仅有的三瓶“北京二锅头”,有的则拿出了早几日刚从“东方红”买回来的午餐肉罐头……。那时我们连队每个班排的生活,基本上是“原始共产主义”式的,刚到大岭时的艰苦生活,使大家对这一盆鲜鱼唾涎百尺,既然有了这“新鲜”的,那还不“有福同享”!哪知不知道谁的一声惊叫,竟把大家惊了个目瞪口呆:这大盆里原本都已冻得“棒硬”的“冻鱼”,忽然都“起死回生”活了过来,竟在这水盆中悠闲自得地游动着。虽然看着这盆活鱼,大家有点舍不得,但是为了解嘴馋,还是把它们做成了鱼汤。
    捞鱼本不会喝酒,但在全班岭友们的鼔动下,那天晚上捞鱼在鲜美的鱼汤宴的诱惑下也和岭友们一起喝了个兴高彩烈、热火朝天!
    那二锅头应该是58度吧,也算是高度酒了。捞鱼第一口喝进嘴的时候,感觉的那个辣呵!赶紧把嘴巴张得大大的,还连连呛了几下!可是岭友们还是劝酒,说:“连个酒都不会喝还算男子汉么?来来来,感情深一口闷!”于是在岭友们连劝带蒙之下,又是一大口烈酒下肚,只觉得整个胃里和肠子里象火烧似的发热,连忙用几口鱼汤下肚来中和一下,又鲜得满嘴似乎有一层异香,使捞鱼久久不能遗忘。就这样那次我们班热闹了将近一个晚上,而捞鱼也在那次喝酒,也是第一次喝酒中,就喝了个不知天南地北,最后终于在半夜里不得不起来,将什么鱼汤、鱼肉、午餐肉啊,还有那个二锅头酒,统统还给了大地,吐了个一干二净!直到第二天还头疼得历害!这也使捞鱼只一次就断绝了与白酒的交往,从此与它无缘了!


kzfMfsUMkL_138789367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8 06: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17 09:45
【原】捞鱼(3)- 品酒2015-01-19  zjh捞鱼360   阅 48
修改




【原】捞鱼 - (20) 夏 日里的“冬 泳”
2015-02-03  zjh捞鱼360   阅 14

[url=]修改[/url]






                                      夏 日里的“冬 泳”
  
    看到了许多网友们的老照片,一下子又把我们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也是在这个时候吧,反正是夏天。呼中的夏天可真美啊!你看 翠绿翠绿 的山峦远近环绕,碧蓝碧蓝 的天空一尘不染,就象能望穿整个宇宙。近前是潺潺 的小溪,稍远是湍急的呼玛河,一条已经基本成形的卡玛兰公路象一条玉带从群山深处缓缓而来,穿过呼玛河通向远方;这仙境般的地方就是我们二连的驻地。
    这是个星期天,中午,灿烂的太阳悬挂在蔚蓝的天空,劳累了一个星期的捞鱼和twc决定去欣赏一下呼玛河畔的风光,我们顺着公路路基来到呼玛河畔,上面是还未完工的卡玛兰大桥,对面是桥队第三施工队,因为是星期天,路基上没人影,桥队也没什么动静,安静得出奇,河沿边是桃花水时从上游冲下来堆砌得杂乱无章的倒木;耳边只听得呼玛河“哗哗”的流水声。我俩顺着河沿走向上游,转过一道弯,不见了杂乱的倒木,但见河水清沏见底,一粒粒鹅卵石在流水的冲涮下,显得五光十色,十分可爱,偶尔还可见到几条黑色的小鱼在上面游过,由于是夏天的中午,虽然在高寒的呼中,天气也有点热,面对这仙境般的景象,对我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不足20岁的毛头小伙来说,马上就有了下水一游的想法。我俩向相而视,点了下头,说干就干,赤着脚就下河试了一下水,感觉很凉,但既想下河了,就什么也顾不得了,环视了一下四周反正也没什么人,我俩脱光衣服,象泥鳅般光溜溜“滋”一下就钻到水里去了。一下水就不觉“啊呀!”一声,感觉水刺骨地凉,浑身上下针扎似地   疼,心里真的想返回去,但twc说,既然已经下来了就游一趟吧,人家还冬泳呢!可不是吗!这河水哪象夏季的水,简直就是在“冬泳”么!唉!“泳”就“冬泳”吧,就忍着痛,咬着牙,硬着头皮,跟着twc往下游去。顺水快,游不一会就拐过了弯,已经看到桥队和卡玛兰大桥了。我们不由得不好意思起来,必竟我们都光着身子么!于是也忘记了冷了,拼命往回游。刚才是顺游,现在可是逆行了,太累了!还不敢起来往岸上走,衣服在上游呢!咬咬牙继续往上游吧!这一游足足过了 半个多小时,才赶到我们的下水处。真的累坏了!我们在河边找了块大岩石,躺在上面晒起了日光浴,刚才身体还刺骨地寒,现在却是浑身通红,火辣辣地冒汗!真是冰火两重天哪!这个夏天里的冬泳,深深地铭记在捞鱼心中!


36236725_1485268203085_mthum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9 1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18 06:36
【原】捞鱼 - (20) 夏 日里的“冬 泳”2015-02-03  zjh捞鱼360   阅 14
修改




2015-01-21  zjh捞鱼360







                                                                  帐蓬里的 “ 春晚 ”

     在岭上的文娱生活是十分乏味和枯燥的。但有时也有例外:

       那是1971年春节。由于是我们知青到岭上的第一个春节,连队中弥漫着严重的思乡情绪,董连长和李指导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来稳定大家的情绪,都收效甚微。眼见已快临近春节,连长、指导员在对各班、排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各班、排中有不少有艺术细胞的文艺苗子,当即决定自办一场春节联欢晚会。
    离过年只有半个多月时间了,来得及吗?连长指导员决定发动各班排推荐人才,积极进行准备和筹办。
    年青人到底是年青人,我们这帮少男少女们一听说要举办联欢晚会,都来劲了,不少人都想在晚会上一展身手,亮一下自己的绝活。各班、排纷纷开展排练等准备工作,有的还对外“保密”,当兄弟班排的人来串门时,原本热闹非凡的帐蓬内就会突然鸦雀无声,唯恐走漏风声、泄露秘密,在晚会开演时起不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时间,整个连队都积极投入到了准备联欢晚会的欢乐气氛中,将刚刚还严重存在的思乡不稳定情绪一扫而光。
    除夕晚,姑娘们早早地用她们的巧手把联欢会的会址——一排帐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帐蓬门外挂起了喜庆的大红灯笼,帐蓬内自制的煤油灯多了许多,显得比平时亮堂了,帐蓬上贴着用红纸写的横幅:“呼中区筑路三处二连春节联欢晚会”几个大字,更使地处北国偏僻大岭的二连驻地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不一会二连的岭友全部涌进了一排小小的帐蓬,把两排铺位挤得满满的。李指导员首先向全连岭友发表了热情扬溢的新年贺词,董连长紧接着宣布联欢晚会开始。岭友们自编自导的精彩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有独唱、独舞、合唱、诗朗诵……等等,都淹没在岭友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
    这台晚会,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耀眼的明星,但却给我们第一次在遥远异乡过大年的岭友们带来了少有的欢乐!
    晚会有几出节目,至今还使我记忆犹新。一出是:宣汉成表演的扑克牌小魔术。他将扑克牌由大变小、由小变无的幽默技巧赢得了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还有就是很有才艺的朱玉宝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那嘹亮的歌声也博得了岭友们的阵阵喝彩声……。
    由于年代已久,许多有趣的场面已记忆不再,但这次帐蓬“春晚”应该也算得上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特殊的联欢晚会。



091702ekt9l25vjklgc94v.jpg

091452ox2co3dc0gx62ety.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07: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19 11:09
2015-01-21  zjh捞鱼360



【原】捞鱼 - (13) “与虱共舞”
2015-01-28  zjh捞鱼360   阅 14

[url=]修改[/url]





                                          “与共舞”
      

    时间过得也真快!转眼间还历历在目的奔赴大兴安岭支边的那激动人心的。现在毎我们坐公交、地铁刷卡时那一声“老人卡的提示,已没有了开始时的别扭,而变得麻木了人人都说到上了年龄时记忆力会变得很特别,身边的事丢三拉四,老是记不;而年轻时的事却时常是一幕一幕如在眼前、异常地清晰!也许是太刻骨铭心了,初上兴安岭的那些事成了我们最难忘的经历!
    初到兴安岭时啥都不懂,那是千真确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家时大事、小事都有父母张罗,现在轮到自己独立生活了,便感到处处都是困境、事事总遇难题,开头总是不适应。你看这不又遇到难题了,而且难题还不小呐!
    一天晚上,经过了白天打拌子、劈柴火的劳动后,人感觉有点累了,吃完晚饭,洗漱完了后,就钻进了帐篷中自己的舖位里睡觉了。半夜里,可能还在做着“回家去,享受在父母身边真好的美梦的时候,忽然间被一阵浑身痒痒所惊醒,马上坐了起来,只觉得两只手浑身上下挠痒痒,还是不管事。看看同在一趟舖上的岭友们,虽然还睡着,但也是经常不是就是右手挠着痒痒,不得安宁。当时真的有“东打西勿着,浑身怪结煞的感觉。猛然间想起了前几天有的帐篷里闹虱子的事情,忽然就感到自己的汗毛管都竖起来了,马上翻开自己的被窝,借着烧得炉管火火红的大铁炉子的微弱亮光,我仔细地检查着每一道被缝,真叫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被缝隙里竟然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无数个白白胖胖的“老白虱!再脱下内衣仔细检查,那些衣缝、边角,照列有“老白虱在站队!睡了气得我当即就把棉被、褥子全部拆了,这一折腾不要紧,我们整个帐篷里的岭友全都惊醒了,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当即有人问道:“半夜三更的,捞鱼你发什么神经啊!我随口应道:“虱子、虱子!随着这叫声一落,帐篷舖位上的岭友们象得到号令似的,涮地一下全都坐了起来。大家抖棉被的抖棉被、查看的查看,在看到棉被缝隙里一排排的“虱老爷吓傻眼了。年龄小一点的还“呜呜地哭了起来。当夜我是把被里子和内衣都放在大铁炉子上煮了起来,大家有的还把舖板拆下来用开水浇!就这样打起了清除“老白虱”的歼灭战,而我们就在这“与虱共舞”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夜!
    实际上直到如今也不清楚当初那些虱子是怎么来的,捞鱼现在分析因为当时那些舖板大多是以前别人用过的,我们看着喜欢,它比小杆平整、舒服多了,拿来后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用了。而那些该死的虱爷们生命力极强,在寒温下,它们都冬眠着,一旦进入帐篷的暖温下,就会苏醒过来,并且迅速大面积的繁延开来!让你一想起来都会起鸡皮疙瘩!


大岭时的捞鱼

49594101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06: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原】捞鱼(5)- 樟子松板箱
2015-01-21  zjh捞鱼360






                                                                                     樟子松板箱



    看到岭友们上传的“樟子松板箱”图片,不竟联想翩翩,令人动情。在岭上时,不少岭友们都有自制或为人代制樟子松板箱的经历。
    捞鱼也自制过樟子松板箱,而且有过“几代”经历呢!第一代:实用型的;刚到岭上时,我们自带的行李都简单得很。哪位岭友如果带有衣箱之类,那是很稀奇的了,大多数人都是靠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的。当时我们一般都去检一些稍平整一点的板皮,稍稍清理掉一些树皮碴子,用大板锯锯成一块块的木料,拼凑着拿钉子钉一下,也不管它方正歪斜了,里面糊上报纸,盛上衣物、安一个盖子就算我们的行李箱了。
    过了年吧,就有人开始筹划第二代的了。不少岭友在回家探亲时带来了木工工具,大家把裁好的木板用家里带回来的“家伙”精加工一下,用钉子钉一下,拼装起来,虽然还不怎么漂亮,但木箱里外面都光滑了,看起来也舒服多了。这样第二代的箱子在连队伴捞鱼好多年,就象岭友们所说,里面放着捞鱼所有家当,当成宝贝嘎达放在捞鱼的床头舖边。
    后来象连队小木匠这样会木工手艺的人,就占了先机了他们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率先完成了象图中的漂亮的“三代木箱”过渡了。当时我们都很羡慕。
    捞鱼的“三代木箱”是捞鱼调到三处机关材料库后完成过渡的。那是有一年春节,捞鱼没回家过年。在处里放假前些天,心想,反正休息天闲着没事,库里有现存的木工工具,何不也让自己的破行李箱来个更新换代呢?于是,捞鱼就在处机关后面的锯板场搞了几块樟子松板,在春节时,拿起工具象模“不象样地”干起了“木匠”。但是木匠活对捞鱼这个外行来说,可不是件轻松事,几天下来腰酸背疼了,手也磨破了,尤其是拼装铆合尾榫,更是技术活,三反五次地返工,自己恨自己太笨!后来还是在材料库老工人师傅的帮忙和指导下,才算草草完了工。虽然没有连队小木匠做得标准、好看,但是到底是用自己的心血完成的,心里还是很开心。

    几年后,捞鱼那“三代箱”也随捞鱼的调转回到了老家,因箱子木板厚,家乡聪明的木匠将它解体后,把板子统统一剖为二,重新组装,居然成了一模一样的两只“双胞胎”箱!捞鱼想这应算“四代箱”了吧!



Gucn_20110823258352131903Pic4.jpg

20111229163902_UQKVQ.jpg

20131028223238264751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06: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1 06:44
【原】捞鱼(5)- 樟子松板箱2015-01-21  zjh捞鱼360



【原】捞鱼 (7) - 逃 票
2015-01-23  zjh捞鱼360







       捞鱼喜欢写点短文,因为长文既没时间也没水平。那今天写点什么呢?挖空脑子想也没想出个好素材来,只好自挖疮疤,给网友们讲一个那时的负面经历的故事吧!


                                       逃     票


    要说年轻人啊,可塑性就是强,好的能学进去,不好的没脑子时也会学着做。那是1971年春节刚过,连队还放着假。没事干,捞鱼几个老乡凑合在一块,琢磨着到哪儿去玩一下。实际上这天寒地冻的,还真没什么地方好玩,可是成天猫在帐篷里不是更无聊啦!于是有老乡提议坐小火车到加格达奇去玩一趟,立即得到众人的响应。加格达奇当时在岭友们的眼中可算得上是一个上档次的城市了,地区所在地么!年轻人心里都跃跃欲试想去。但是钱怎么办?囊中羞涩,才发的两个月工资我们几人差不多都邮回去补贴家用了。这时有老乡提出,逃票去加格达奇,还说他前几天有事去了一趟宏伟,是跟老员工一起去,而且是逃票去的。众人虽然心感疑惑,但在内心中“想去”的念头还是占了上风。于是众人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当即商定,大家准备一下,当天晚上就走!
    呼中到加格达奇,每天就一趟车,是碧水发往加格达奇的,途径呼中时值晚上11点多,捞鱼一伙有将近十余人上了车,小火车每节车厢大概可以坐50多人,每节车厢间用铁链和踏板联接着,设施比普通的票车简陋多了,车上基本上没什么暖气。我们一行人为了逃避查票都二、三人一组,分坐在各个车厢;季节还没出“九”,深夜里车厢内只有十多个人,使得原本就很冷的车厢里更加寒气迫人。尽管我们这些人穿戴了棉袄、棉裤、棉帽子,棉鞋、棉袜、棉裹子,躺在空荡荡的车厢硬板凳上,着实有点冷,再加上怕被查票查着,心寒着,更是冷得有点想发抖,吓得全无睡意。深夜的列车在咯噔咯噔地向前行进,途径的车站在一站一站向后退去,这四、五百km的路程好像特别长,时间也好似变得特别慢,……。渐渐地、渐渐地,瞌睡老人终于找上门来了,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走向了梦乡。突然间,一阵噪杂声将捞鱼惊醒,只听到前面车厢里不少人在往后面拥,“查票了!”捞鱼脑子里第一时间闪出的就是这三个字,马上从躺着的凳子上跳了起来,招呼同车厢的岭友,两人一溜烟地挤进了车厢的厕所,也顾不上气味难闻了!只听门外好像列车员和乘警的声音,“验票了、验票了,大家醒一醒把票拿出来验一下!”等了一会,这吵噪声终于慢慢地小了下来,远远离去。捞鱼等两人从挤得紧紧的厕所里出来,深深地吁了口气,惊喜这逃票终于过关了,赶去其它车厢找还有几位同伴,庆幸没有一位被捸着罚款。
    现在想起来,那乘务人员又不是傻的,要认真查验票,逃票的在这小火车上还不被瓮中捉鳖吗?就捞鱼两人在厕所里,他们一打开门你还跑得了吗?在那时的环境下,在有众多逃票现象时,他们的验票无非是一个警示警告罢了。对你只是开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现在网友们不妨互相打听一下,或许没有逃过票的岭友可能只占少数了吧!但是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发生的特殊事例,请现在的年轻人千万吧不要学呵!


逃票到加格达奇在地区照相馆所摄
微信图片_201904211954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0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2 06:20
【原】捞鱼 (7) - 逃 票2015-01-23  zjh捞鱼360




捞鱼 - (21)泡病号
2015-02-04  zjh捞鱼360   阅 11





  

                                                             泡病号


       捞鱼这段时间写得比较多,昨日写完“雨季的故事”后,顺口对夫人说,“呵呵,该写的素材基本都已写了,这下可以消停几天了。”夫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这个人会停下来吗?只要你不影响基本工作,我支持你!怎么样,我想你还有一个很好的题材没想起来写吧?”“还有好题材?”捞鱼一楞,就想让夫人提供提供。夫人却硬是要捞鱼猜,捞鱼左思右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只好求夫人了。夫人被捞鱼磨不过,只好说:“你泡过病号吧!”一句话提醒了捞鱼,呵呵,“这不就是一个好素材吗?”真要谢谢夫人了!所以今天就讲讲“泡病号”吧!
      说到“泡病号”,到过大岭的知青同胞们可能都不会陌生,当时哪位都至少“泡”过一、两回吧?捞鱼当然也不会例外!
      那是1971年的5、6月份,在大岭还是春、夏之交。轰轰烈烈的卡玛兰主干线筑路大会战正在紧张地进行。连续多天的强体力劳动,岭友都感到很疲惫。不少岭友都感到受不了,有少数调皮的岭友便打起了“泡病号”的主意,来逃避出工。针对这种情况,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提高全连员工,特别是南方知青士气,连部在全连范围内连续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以部队教育的手段,向全连提出了“轻伤(病)不下火线,重伤(病)不叫苦!”、“大干一百天,打通卡玛兰!”等口号。使全连知青的“厌战”情绪稍稍得以稳定。
      一天凌晨,捞鱼醒来后,感觉头痛脑胀,浑身上下的骨头象散了架似的难受,脸色和眼珠黄黄的,右上腹还时而伴随着一阵阵的绞痛。那时,捞鱼是班长,为了能带着全班继续出工,捞鱼想坚持着爬起来,不了,脚一落地,就眼前发黑一阵头眩,站立不住而摔在地。同班岭友们慌忙七手八脚地将捞鱼抬回床上,同时叫来了卫生员。据初步诊断为急性肝炎。连长、指导员当天当即派车派人送往呼中医院,经确诊为“急性黄胆性肝炎”,第二天又转送到了加格达奇地区医院。捞鱼就正式“泡”上了病号的生活,而且一泡就是两个多月。



现在的捞鱼成真病号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3 06:24
捞鱼 - (21)泡病号2015-02-04  zjh捞鱼360   阅 11
修改




【原】捞鱼-(12)“政治任务”2015-01-27  zjh捞鱼360   阅 12
[url=]修改[/url]






                                                                     “ 政 治 任 务 ”



      那是1971年的夏天,二连的工地正热火朝天。一天,捞鱼正准备上班去工地,却被指导员叫住了,“捞鱼,工地你暂时别去了,留下来,我有事。”
   在那个年代,象捞鱼这样出身不好的人,是很敏感的。心想:不要又犯什么错了吧?内心嘀咕着十分不安地走进连部。不想,指导员见捞鱼进去,热情地跟捞鱼说:“捞鱼,来、来、来,有一项光荣而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交给你。”说着他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10*20cm左右的工农兵形象宣传画、一块油画调色板、以及油画笔、油画颜料等。说:“这些我已给你准备好了,操场上黑板报旁已立了一块宣传画栏,黑板报任务暂时交给zyb,这宣传画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捞鱼一听忙说:“指导员,这油画捞鱼可不会!”没想到刚才还满脸堆笑的指导员一下子就把脸沉了下来,严肃地说,“你别推了,这个我们都了解过的,想办法完成任务!”看到指导员把话说死了,捞鱼只好硬着头皮走出连部,心里在骂,是哪个捣蛋鬼把自己爱画画的事捅出去的,况且自己只在群众运动中画过宣传画,压根儿没画过油画呀!这个政治任务弄不好就会变成“政治错误”!
   顶着压力回到帐蓬,把自己的小板箱中有关画画的书藉一股脑儿都找了出来,现学现画,拿调色板和颜料反复进行调色试验。连晚上睡觉、做梦都在画画。经过一天多时间的准备,第二天下午,按方格放大的原理在宣传画栏上打上了草图。第三天开始上色,捞鱼一反常规,没有先给人物上色,而是先挑选接近边框的非关键部位进行了上色,实际上也是一次次的现场试验,几经修改终于初步掌握了一些油画的着色技巧。第三天开始,正式为人物上色虽也有修改但是由于有了前几天的基础,绘画起来反而顺手了很多。经过将近一个星期的艰苦努力,这幅油画终于初步画成,油彩虽然显得有点粗糙,但人物造形却也显得粗犷有力,反而符合了那个时代的人物本色。油画完成后指导员在大小会议上几次表扬了捞鱼。许多岭友以此画为背景留有留影,捞鱼也在画旁照过相,可惜因为岁月流逝和几次搬家,终于不见终影。这次幸逢有网友所发的老照片中发现了此画,三生有幸也!现已加以收藏!此乃网络之功!一时性起,特发此文。



055741y3nn1kefecdz3nx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10: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4 11:20
【原】捞鱼-(12)“政治任务”2015-01-27  zjh捞鱼360   阅 12
修改




【原】捞鱼 - (8) “数九”天
2015-01-24  zjh捞鱼360   阅 25

[url=]修改[/url]






                                                                                                   “数九”天

    东北有句俗话,叫做“三九、四九,冻死老牛”,说的是在东北每年“三九、四九”前后的严寒状况。实际上在处于地球北温带之地的我国版图内,每年从冬至节气开始数九到“三九”、“四九”的时候,正值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寒”、“大寒”之季,无论是南方、北方,都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今天是“三九”第二天,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同属于江南之地的上海、杭州、萧山等地,最近的气温比历年来的平均气温略高0.5度。属于正常年份。然而,捞鱼总觉得现时有暖冬之嫌,没有了儿时那西湖大结冰和断桥残雪的寒冷。今日见林涛兄上传的“严寒中的呼中”又使捞鱼勾起了对在大岭过冬时那一幕幕天寒地冻的景象的记忆。
    呼中区位于我国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呼玛河中上游地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2°39′30″-124°21′00″,北纬51°14′40″-52°25′00″。北与漠河县、塔河县接壤,南至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松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相邻,东与新林区相连,西与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交界。全境东西宽115公里,南北长125公里。总面积为7419.99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是神州北极漠河县的邻居,同处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的高纬度区域,曾被称为不适合人类活动的高寒禁区。我们在大岭时是搞修路的,是大岭的先行者,要比采林伐木的、农业种地的都要先进去一步。那个地方的寒冷程度,对于没有去过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的。不要说冬天了,就在最暖和的夏季,我们在看似一片片绿茵丛丛的草垫子里,可是当你把上面的草皮刨去不久,就显现出底下坚如盘石的永冻层。冬天就更不用说了,大小河套到数九天时基本上是连底冻,那河套平整的河面变成了车辆运输的极佳道路。这几年每年的数九天,我们这里来个一、二天零下3、4度的天气,就会感到冻手冻脚地难受了,想当初,数九天时呼中零下四、五十度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要说这零下四、五十度有多冷吧,可以讲,只要人在野外,看到的几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上挂满雾凇是白的,脚下不化的冰雪是白的,岭友们穿得棉绷绷的,戴得严实实的。那棉帽子、皮帽子、围巾上面都是自己呼出的气体结成的霜,连眉毛、胡子都是白的。稍不小心耳朵、鼻子,手指、脚趾就会冻白,非得搞雪搓才能缓过来,得以健愈。晚上,住在帐篷里,在大铁炉子的烘烤下是暖和的,但是如果晚上要大、小解就有点麻烦,连队的间易厕所离帐篷有点距离,我们男同胞没有痰盂罐的,在小解时,把帐篷的门帘往外一挑,往门口就就地解决了。那小便浇出去时是热的冒着一条热气的白线,一落地时就只听到“叽、叽、叽”的象撒珍珠一样的声音,力马就冻上了,加上帐篷内平时泼倒出去的废水,每幢帐篷门前都会结起一座座小冰山。捞鱼讲的这些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会当成“神话”,但是对于广大的岭友,那都是切身体会。今天就讲这些吧!希望能激起岭友们对那时的回忆。
再打一下酱油:
                  说“数九”
                  北国严寒还依旧,
                  三九四九冰上走;
                  杭州暖冬也许久,
                  断桥残雪已少有。



111944062_7_20170926040752879.jpg

111944062_8_2017092604075317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10: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5 10:18
【原】捞鱼 - (8) “数九”天2015-01-24  zjh捞鱼360   阅 25
修改




【原】捞鱼 - (9) “冻冰棍”
2015-01-25  zjh捞鱼360   阅 20

[url=]修改[/url]






                                           “冻冰棍”



    前几天写了一则“数九天”的帖子,让岭友们回顾了一下大岭那严冬的滋味。那里的数九天确实是够冷的,捞鱼浏览了一下“巍巍兴安岭”版块中岭友们的回忆文章,多数与那里的冬天有关。可见那儿酷寒的经历对岭友们脑海里印象之深刻!
    在谈到那儿的严冬,就离不开那里避风挡雪的帐篷,更离不开赖以取暖的大铁炉子!捞鱼在百度上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有大铁炉子靓影的图片,只找到几张帐篷和柈子,以及大铁炉子的炉烟管穿出在帐篷山墙上的痕迹。下面就是找到的两张图片,岭友们看着觉得象吗?


084326qj0sjo5szspj1tzq_副本.jpg

084416qszplrb6333863u3_副本.jpg


    岭友们对大铁炉子,一定有一种抹之不去的深深情结。在严冬的大岭,帐篷内,只有把大铁炉子烧得暖暖的,大家在晚上才能休息得好、才能睡得香。初到大岭时,我们可没少受到半夜里炉子熄灭后,大家被冻成“冰棍”的苦味折磨。记得初到大岭时不久,一个深夜,那烧炉工可能是白天缺睡,在连队里烧了两圈炉子后,禁不起瞌睡虫的围困,不知在什么地方就猫起来睡着了。个把小时后,炉子内柈子烧没了,炉温很快地就降了下来,没了暖暖的炉温的把守,帐篷外的寒气就毫无顾忌地入侵了进来。零下三、四十度哪!帐篷内没了大铁炉子的烘烤,还不象在冰天雪地中露营一样!大伙儿那个冷啊,一个个在被窝里卷索成一团。渐渐地连呼出的气体也在被口上凝结成一层薄薄的冰晶,正当大伙在被窝中打颤时,不知谁呼了一声:“我们来个齐声呼‘冻死了!’吧!”于是在他的“1”、“2”、“3”下,全帐篷一声齐呼“冻死了!”的喊声响彻了连队,惊动了连长,他把烧炉工狠狠地骂了一顿,这天晚上连长亲自为我们点燃了大铁炉子,连长安慰着大家,大铁炉子终于又旺起来了。岭友们内心感谢着连长,然而那场“冻冰棍”,也让岭友们终生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7 1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6 10:10
【原】捞鱼 - (9) “冻冰棍”2015-01-25  zjh捞鱼360   阅 20
修改




【原】捞鱼 - (18) 雨季的故事
2015-02-01  zjh捞鱼360   阅 19

[url=]修改[/url]






                                         雨季的故事


    捞鱼讲了不少小故事,但是还从没讲过岭上“雨季”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大岭雨天少,可以值得回忆的事情不多吧!呵呵,今天捞鱼就要一反常态,讲一讲大岭上下雨天的事情。
   大岭的降水以雨水的状态降落的日子相对来讲比较少,所以它不象江南一带是潮湿的沿海型气候,而是相对比较干燥寒冷的内陆亚寒带型气候。但是虽然大岭降水不多,而且大多是以雪的状态降落的,不过大岭下雨的日子还是有的,有时甚至还是激烈的,在捞鱼的印象中,一般好像在5、6月份大岭的春夏之交。不象我们在这里讨厌雨天,在大岭时可以讲,我们这帮筑路队的岭友都希望和盼望下雨天,呵呵,原因没有别的,“下雨天没法施工,可以窝在帐篷里休息了!”实际上是岭友们对长时间强体力劳动的一种恐慌和厌恶!是反映了岭友们强劳动后身体疲倦,而渴望得到休息的一种愿望!每当在工地上看到天气变了,乌云阵阵压来时,工地上就是一阵阵欢呼声。回到帐篷里,听到一阵阵急促的雨打帐篷的“滴答”声,在岭友们的心中变成了美妙的交响乐,听着特别的悦耳!伴随着这“滴答”声,放松了心情的岭友们有的在铺位上倒头就呼呼大睡,有的几个人聚在一起玩起了扑克,有的则在大铁炉子上烤起了窝窝头片……。一场大雨过后,溪水开始猛涨,连队旁一条潺潺的小溪变成了奔腾的河流,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却在雨露的滋润下,竟在一夜间就长满了山坡。在暴涨的卡玛兰河上,伴随着桃花水从上游冲下来的大量倒木,被尚在施工中的卡玛兰大桥的桥墩挡在桥上游的两岸很为壮观……。
   不过,对大岭雨天留恋归留恋,不知有没有岭友碰到过,也有很恐怖的时候。据机械连岭友回忆,记得好像是1974年的初夏,三连驻地,帐篷外下着瓢泼大雨,乌云压得很低很低,白天中午时分,天就黑得象半夜似的,在三连参加施工的机械连员工的帐篷内,众人象往常一样,休息的休息、聊天的聊天,谁也想不到恐怖的一刻猛然就会出现在帐篷内。就听得“轰”的一声惊天炸雷,一个篮球样大小的火球从帐篷山头的烟筒钻入,瞬间又从大铁炉子炉门口窜出,一下就把在铁炉边上的七位岭友略倒了,幸亏连队迅速用车送到呼中医院抢救,七位岭友才无大碍。


      这真是:



大岭平常雷少见,
一旦响雷霹雳现;
七位岭友险遭殃,
多亏众人齐抢险。



    根据机械连岭友的描述,捞鱼估计那次碰到的是罕见的球状闪电。根据资料:球状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亦称之为球闪,民间则常称之为滚地雷。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球状闪电偶尔也有环状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蓝色光晕,发出火花或射线。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和绿色。其寿命只有1~5秒,最长的可达数分钟。

   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2米。它可以穿过门窗,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发出“嗡嗡”响声。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后即发生惊人的爆炸,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
   所以那次三连碰到的事件,应该就是球状闪电,几位岭友亦是不幸中的大幸。岭上的事情有时就是那么神奇!


这就是“球状闪电”:



104241juziiun7hc2j7jz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8 0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7 11:14
【原】捞鱼 - (18) 雨季的故事2015-02-01  zjh捞鱼360   阅 19
修改




【原】捞鱼(6)- 拉练
2015-01-22  zjh捞鱼360   阅 28

[url=]修改[/url]






                                                                              拉  练



    那是1971年农历正月的某一天。深夜,刚刚远离父母亲人,在遥远异乡过完春节不久的岭友们,还都在熟睡的梦乡中。“嘟、嘟、嘟、嘟……”一阵阵刺耳的尖哨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帐蓬中我们在舖上都下意识地猛地坐了起来。“又拉练了!”捞鱼顺眼描了一下手表,凌晨1点钟!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为了能在战时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各班、排都发了步枪,平时还经常进行实弹练习等军事训练,严然已是一支准军事力量。听到激烈的哨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迅速穿好衣裤,跑步赶到操场。正月里的大岭深处是异常寒冷的,尽管大家都穿戴得严严实实,棉帽、大衣、棉衣、棉裤、毡袜、棉胶鞋一件都不拉,但是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奇寒中好象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是冻得直打哆嗦。不到10分钟,大家互相一瞧,嗨!眉毛胡子全白了,下遂的帽耳朵上也结上了厚厚的白霜,严然圣诞老人一个!只听指导员在一旁发话:“同志们:刚才接到上级通知,有几个苏修特务从边境那边溜到我们这边来了,有可能潜伏在我们这一带。大家听我的命令,女战士留下保卫连部,男同志带上武器,跟我上山捜索,决不能放过一个疑点!”听完这个动员,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几天前发放武器时的那股高兴劲,顿时全没了!随即,只听得“沙、沙、沙”的脚步声,引导着一支整齐的队伍,向着白雪皑皑的茫茫林海出发。
    说实在的,到呼中的一个多月来,除了在连队周围打一些柴火、锯一些倒木外,还真没敢走出离开连队多远。而一旦进入深山老岭,我们就都感到新奇而又紧张。呵!好大好高的树啊!虽说是深夜,由于白雪的反衬,夜空还是有点灰蒙蒙的微光。我们边走边欣赏着原始森林的夜景。
    突然听到前面有人报告:“报告指导员,前面发现不明脚印!”本来大家有些放松的心里,顿时又紧张了起来。“注意警戒!顺着脚印搜索!”指导员一声令下,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脚印,仔细捜索,走向密林深处。林越来越密,路越走越难。有的地方横七竖八地倒着不少树干,那脚印却好象跟我们开玩笑似的,一直在前面伸向远方。我们只好小心地跨过甚至爬过这些“栏路虎”。就这样我们跌跌爬爬地行进了大约三个多小时,突然这个一直同我们开着“玩笑”的脚印,竟一下子蒸发不见了!我们多人分头找了好多地方找不到,正准备原路返回,大知道谁在远处叫了一声:“指导员,山下好象有条公路!”我们赶紧赶过去一看,果然在前面陡坡下约7、8米的地方,模模糊糊地好象是一条公路。指导员站在一边,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后说:“是我们二连通向三连方向的简易公路。”大家一下子高兴了起来,追脚印时的紧张劲和疲痨劲都没了,纷纷试着要往陡坡下滑。指导员赶紧制止说:“大家小心!先别下!”随后他找了一个比较缓的坡面,让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慢慢往下滑,紧挨着下到公路上。虽然还是简易公路,但到底比山上好走多了。回程大约5公里路,不到一个小时就赶到了。真所谓“归心似箭”啊!


6d7890c25c62e489be0dab31cdb0652b.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07: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28 09:41
【原】捞鱼(6)- 拉练2015-01-22  zjh捞鱼360   阅 28
修改




【原】捞鱼 - (30) 地铁来回坐
2015-02-16  zjh捞鱼360   阅 11

[url=]修改[/url]







                                                                                     地铁来回坐



    1972年,捞鱼与几位岭友一起回家探亲。按贯例,我们的火车票应该从天津中转,但这次我们在呼中火车站找熟人,打了呼中经由北京至杭州的联票,(因为去北京绕一下,如果不打联票,在财务上是无法报销。以了一下我们对去首都北京向往的心愿
    我们去了北京当然游玩了故宫、长城、颐和天坛、前门、十三陵还要天安门前留个影……等等。但是最使捞鱼忘不了的,还是在北京坐的地铁。那时不象现在,地铁不稀罕,北京已通地铁近期二十余条,地下网线四通八达;连杭州都通了两条线了。那时北京的地铁才通了一条线,而且在全国是唯一的,很稀罕。我们一行人在游玩了几天后,决定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不去其它地方玩了,就去坐一下地铁。我们住宿的旅馆就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离地铁站很近。
    这天,我们吃完早饭就去了地铁站,我们从一个不大的地铁口下午去,一进入底下站台候车区,一看,里面真还蛮大,虽然当时的装修没有现在这么辉煌,但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内心还是感到很赞叹!那时还没有涮卡和无人售票,我们从票房里买了票,通过人工检票上了车,客流量不大,宽大的车厢里面因为人不多而显得有点空荡。地铁票也很便宜,通票一毛钱。我们坐在舒适的地铁上,反复地凝视着手里的地铁票,滴咕着坐到哪儿下车,这一毛钱坐多少路合算……,我们旁边一位来自上海的中年乘客,大概是老出差了,听到我们讲话有趣,就搭上了嘴,说:“你们是到北京来玩的?第一次坐地铁?我们朝他点了点头。他就耐心地告诉我们,现在北京的地铁票价是通票制,每票一毛钱。也就是说你只要买了票坐到哪儿下都可以,甚至只要不出站,来回坐多少趟还是一毛钱。我们听了有这等便宜事喜出忘,赶紧谢了这位上海老大哥,就享受起了这难得来的“便宜事,来回不出站,坐了四五趟,约有四、五个小时。……哈哈,你们说我们傻不吧!


时候的地铁可没有现在杭州地铁先进豪华呵!
86320987_1.jpg

可捞鱼那时还是感到很享受的呵!
86320987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0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4-15 15:51
【原】捞鱼2015-01-18  zjh捞鱼360   阅 154  转 1
修改




【原】捞鱼 - (31)1路车、2路车
2015-02-17  zjh捞鱼360   阅 9

[url=]修改[/url]






                                       1路车、2路车



    昨日跟大家讲了探亲途径北京坐地铁时的趣事,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探回家途径杭州时的一个有趣故事。
    那是1971年春节前夕,捞鱼与十余位岭友一起第一次探亲回乡。虽然都是小伙子、小姑娘,但经过连续7天7夜的坐火车长途奔走折腾,都感觉疲惫了,只希望早点赶回家中。这天火车车到杭州站还只有早上5点来钟,天还未放亮。我们一行人跟现在在外打工春运回家的农民工一样,挎着大包小包出了城站出站口,准备坐公交去龙翔桥转车回萧山。我们虽然名冠“知青”两字,其实有不少都只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青年,他们大多来自萧山农村,当时主要是受“下乡一片红”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家庭情况都比较穷,赁着“黑龙江支边可拿工资”这一点的诱惑,才与捞鱼们一起加入了支边的大军。有几位除了这次探亲途径外,还从未到过任何大、中城市,也不知道城市中公交车的运行规则。那时候城站途径龙翔桥的公交主要是带缏子的1路、2路(就是后来的151、152路)无轨电车,我们一帮人刚赶到1路车站,那1路车却刚启动开走,只听见我们中间回家心切的T岭友一阵高呼:“糟末好!1路车塌出哉,嘎只好乘2路车哉!”我们众人只道是T要带我们去坐2路车呢,谁知他人和行李均在原地一动不动,还焦急等着公交。大家一会儿才领悟过来了,原来T岭友不清楚公交线路的排序规则,还以为按先后顺序来排列的,于是他想当然地认为“1路车”开走后,接下来的就应该是“2路车”了。不想这却成为了一个笑话,很自然“1路车、2路车”也成为了T岭友陪伴10余年的“雅号”了。呵呵!
     
0RxvNBSld7xB2n0X2OsxSnLkwW29wGY5ivezUU5nd7pcm1502847111326transferflag.png

152989205498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1 06: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原】捞鱼 - (14) 生吃菜心
2015-01-29  zjh捞鱼360   阅 43

[url=]修改[/url]






                                                                                      生吃菜


    现在跟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讲起当年在大岭生吃菜心的故事,他们一定会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一定会感到困惑;但是如果有谁在岭友间提一个问题:“哪位吃过生菜心?”岭友们一定不会感到奇怪,而且有不少岭友会举起手表示:“我吃过!”那甜甜的、淡淡的、略带清香味有点象生萝卜的味道,或许在许多岭友心中还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1972年,又一个冬天要到来了,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岭上的生活条件比初到时已改善了一些,尤其是捞鱼刚从连队调到筑路三处机关,更感觉到了条件的改善。未上冻前,已经每天有了新鲜蔬菜,只要你舍得化伙食费,每天也都可以有点肉腥沾嘴。处机关后勤还搞了一个大菜窖,只要能及时从外面搞到新鲜暖菜,真正入冬时就可以和冻土豆、冻白菜、海带条之类难吃乏味佐菜说再见了。一天夜里,后勤部门一下子搞来了几大车大白菜,为了防止白菜冻坏,处机关领导立即发动全体机关和后勤工作人员,连夜把一大草包、一大草包的大白莱卸进菜窖。虽然外面天已比较冷,但是几大车白菜卸完后,大家就都已满头大汗。人也乏了,口也干了。大家都在暖窖里面休息,这时不知哪位嘀咕了一声:“大家都放着眼前这解渴的玩易儿不吃,还楞着干吗?”这话就象一声号令,不少人就在这菜窖中抽出了一颗颗大白菜,把外面的菜叶邦子都一层层地叭啦下来,光剩下里面的白菜心子塞进嘴巴就“嘎吱、嘎吱”嚼了起来,正当捞鱼呐闷这菜心怎么就这么生着吃啦的时候,不知谁也把一颗扒了皮的菜心挮给了捞鱼,在大家“嘎吱”声的感染下,也由于口干得有点难受了,捞鱼也不由自主地将这菜心塞进了嘴里,也加入了“嘎吱、嘎吱”的队伍。终于也尝到了那甜甜的、淡淡的、凉凉的略带清香味有点象生萝卜的生菜心的味道!
   返城回到萧山后,捞鱼也曾想重温一下当初岭上生吃菜心的味道,但用萧山的茭莱(就是东北俗称的大白菜),扒出来的生菜心用嘴嚼几下,始终有一股生腥味,而且是涩涩的,再也尝不到岭上吃生菜心时那难忘的嗞味了!

下面就是东北的大白菜:



4393537_085843043000_2.jpg


86321186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