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83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5-5-6
  
|
发表于 2018-12-23 16: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橙色雨丝 于 2018-12-23 16:15 编辑
很大。每个人的肝脏代谢、肾脏排出的能力不同,所以同样单位体表面积剂量的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形成的稳定状态血药浓度相差很大,最多可以达到一个log,即相差10倍。因为血药浓度的测量很不方便,所以临床上用中性粒下降的幅度来替代,如果中性粒下降的不够厉害,说明血药浓度还有提高的空间。血药浓度的问题,对于R-CHOP方案不太关键,但是对于R-EPOCH这种连续滴注的方案非常重要,因为需要保证高于最低的血药浓度阈值。国内较少用DA,一方面是人种差异,起始剂量就已经够了,另一方面,只能说是医疗资源有限,做不到个体化的治疗。下面这段话是这个方案的发明者所做的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