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89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5-7-1
  
|
接着说剂量的问题。前面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MTD,另一个是DLT,这里展开说一下。
我们用一个药,为什么要首先弄清楚它的最大耐受剂量是什么?那是因为,大多数药物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即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个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但可以笼统的说,通常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当然,剂量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的,因为1)剂量到了一定水平,继续增加将不会增加疗效;2)剂量太大了以后副作用可能会非常大,以至于无法耐受。所以,I期临床试验就是要找到这个最佳的剂量,即在不影响疗效的同时副作用又在可控的水平。
我们一般人喜欢说副作用,但是穿白大褂的都喜欢说毒性,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一般人说的副作用是可见的,可感受到的,主观的因素更多一点,而毒性,也叫做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叫做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这个概念更加的科学和系统,从分类上讲,比较常见的AE有:血液学毒性,例如白细胞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等;胃肠道毒性,比如说呕吐、腹泻等;肝肾毒性,即肝肾功的异常等,另外还有心血管毒性,皮肤毒性等等。
而我们最关心的,是一个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即DLT,这指的是决定这个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的关键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直接制约临床用药剂量调整。我们以淋巴瘤治疗中最常用的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为例,其主要的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如粒细胞减少),所以,我们前面说过,一般在每三周一次的化疗中,多柔比星的标准剂量是50mg/m2,但这是它的MTD吗?是,也不是。实际上在多柔比星的I期临床试验中,确定的MTD是70mg/m2,但我们需要注意,在淋巴瘤治疗中很少用单药,一般都是联合化疗,多柔比星是经典的CHOP方案中最重要的药物,在联合治疗中,由于各种药物在毒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所以标准剂量是要在MTD的基础上下调的,所以,50mg/m2是多柔比星在CHOP方案中的MTD。
严格的说,多柔比星的DLT并不只是骨髓抑制,还有心脏毒性,累积剂量超过400-550mg/m2后,心衰的风险就过大了,所以我们要尽量把累积剂量限制在这个水平之下。为了解决心脏毒性的问题,开发了脂质体多柔比星,骨髓抑制更小,心脏毒性更小,一般认为脂质体多柔比星的累积剂量在900mg/m2以下对心脏来说会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既然心脏毒性不是脂质体多柔比星的DLT,骨髓抑制也不是脂质体多柔比星的DLT,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CHOP方案中把脂质体多柔比星的剂量进一步上调啊?实际上,不仅不能,反而要下调,因为脂质体多柔比星有其独特的DLT,即手足综合征,在初期的临床试验中,由于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过高,现在中国指南认为在CHOP方案中其剂量需要控制在30mg/m2的水平!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于粒细胞减少这样的血液学毒性,我们有所谓的升白针,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来解决,而对于手足综合征这样的皮肤毒性,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只有降低剂量,而降低剂量,会不会影响疗效?很难说,因为从未做过随机的、头对头的临床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很少有淋巴瘤患者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原因。在国内,脂质体多柔比星使用的非常广泛,不过,进入集采后,脂质体多柔比星似乎突然不香了,有些地方开始推荐价格更贵,没有进入集采的脂质体米托蒽醌,“所以爱会消失对不对”?原来几千块一瓶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浑身都是优点,现在百十块一瓶,改叫人家牛夫人,挑鼻子挑眼,开始嫌弃了,唉,世态炎凉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