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楼主: 捞鱼

网名乱谭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07: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5-1 06:52
【原】捞鱼 - (14) 生吃菜心2015-01-29  zjh捞鱼360   阅 43
修改




【原】捞鱼 - (23)骑 马
2015-02-06  zjh捞鱼360   阅 10

[url=]修改[/url]

[url=]微信[/url]
分享:




                  
                骑     马


    应该 是在1971年夏季吧,卡玛兰公路路基已成形。一天傍晚,天还大亮。我们收工后,正在帐蓬里闲聊呢,忽然听到帐蓬外有欢呼声和马啸声,捞鱼闻声跑出帐蓬外,看到许多人围在外面,中间不知哪里跑来一匹高头大红马,也不知道是谁骑在马上,走近一看,好象是LMZ,那马驮着LMZ在“驾” 的呼唤声中一溜烟地顺着路基跑了。那时大伙也不知害怕,还在那里高声呼唤,转眼间,只闻一阵“得得得”的马蹄声,马儿竟又驮着来LMZ四回来了。马儿一停,LMZ一下子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连呼“过瘾。”紧接着又有几人争先恐后地挤上马背,先后去过了一下“瘾”。捞鱼站着看着心里也觉得痒痒的,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捞鱼,上!”大家就七手八脚地把捞鱼推上了马背,一坐上了马,捞鱼心慌了,这马背光溜溜地,没鞍!心里还在慌张,那马已长啸一声“得、得、得”地跑了起来,刹时自己吓得身子紧贴着马背,手紧紧地抓牢马鬃,闭上了眼睛随马瞎跑,身上直冒冷汗,也不知跑了多长时间,忽然听到了一欢呼声,睁眼一看,已经回到连队帐蓬边,在众人的帮助下才慌忙下了马。从此就再也不骑马了。

159-1P129161933K1.jpg

432719_20150419221905236200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 0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捞鱼 发表于 2019-5-2 07:54
【原】捞鱼 - (23)骑 马2015-02-06  zjh捞鱼360   阅 10
修改
微信分享:




【原】捞鱼 (15)关于“生吃菜心”的引申
2015-01-30  zjh捞鱼360   阅 26

[url=]修改[/url]






                          关于“生吃菜心”的引申

    这几天捞鱼响应潮人兄的号召,捞来和自写了一些回忆帖子以纪念哥们、姐们赶赴大岭四十四周年。昨日“生吃菜心”一帖,承蒙大家的关注和跟帖!其中有三处兄的幽默自嘲,林涛兄的据实回放,都发表得相当精彩!特别是肚子里盛满墨水的好堵兄弟,引经据典引申了《晏子春秋》中的典故,解释了南北大白菜因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品质差异,使大家既增长了知识,亦增添了乐趣,着实是难能可贵!捞鱼在“生吃菜心”的结尾中曾描述了返城回萧后曾也试吃过萧山大白菜的情节,其中包含有好堵兄所论述的“天时地理”即“环境”因素以外,尚还另有因素。捞鱼肚子里的货色没有堵兄多,不知道引经据典,只想讲一个儿时从老人那里听来的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传说故事。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发现众多功臣、部将居功自傲的多了,贪腐之风盛了。尽管这位朱皇帝也曾动过杀机,杀了不少贪腐之人,但此风仍有漫延之势。生怕刚得来的锦绣江山坏在这帮不争气的臣子手中。朱皇帝是成天眉头紧锁、闷闷不乐。此事被马皇后马秀英看在眼里,在趁皇上进宫时进言道:“陛下:近日有何难事,不妨讲与臣妾听,妾可分担之。”朱元璋对这位曾患难,又识大体的结发妻子还是比较尊重的,就对她言了朝中之事,马皇后随即答道:“陛下可还记得‘红嘴绿鹦鹉、珍珠镶白玉’之事?”朱元璋听后大悟,即命马皇后通知宫中御厨,明日大宴群臣!
    第二天百官们兴冲冲地赶上殿来享受皇上宴请的恩赐。待皇上一到,群臣们山呼毕,皇上即宣布群宴开始!
    待上得菜来,大臣们一看并非什么山珍海味,只有一碗毫无油星的菠菜玉米豆腐汤!看着皇上自个儿吃得津津有味,平时已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百官们也只好强忍着咽下了这豆腐汤!但心中都在纳闷:“皇上今天怎么啦?怎么拿豆腐汤来宴群臣!”
    只听得皇上发话了,“各位臣工:今日之宴名为‘红嘴绿鹦鹉、珍珠镶白玉’,为皇后娘娘在后面亲自主持!列位,以为味道如何?”话音未落,大殿底下是“好吃!好吃!”的一片阿谀奉承之声!下面还在吵杂之中,猛听得皇上一声吆喝:“牛金星可在?”只见牛金星慌慌张张地离开宴席,跪在大殿下。连声应道:“臣在!”皇上问道:“你说好吃吗?”牛连忙答:“好吃!”皇上曰:“此话当真?”牛慌忙道:“当真!”皇上大怒,猛喝道:“拉出去!”牛连声讨饶求皇上饶命。皇上当着群臣列数了牛金星入京后欺行霸市、欺压百姓的种种罪行!再次严令牛金星把豆腐汤的味道从实讲来!并要牛金星将豆腐汤的来历讲与群臣听。牛只得从实禀报,承认这豆腐汤苦苦的、涩涩的难以下咽,并讲述了这豆腐汤的来历:当初朱元璋与陈友良大战时,初战不利,朱元璋只带出马秀英、牛金星等数十骑等奔于荒山野岭之中,众人已饿得肌肠咕噜、累得眼冒金星,好在由马秀英向附近农户求得菠菜、玉米、豆腐些许,在行军锅中煮得菠菜、玉米粒豆腐汤为众人充了饥。当时连菠菜根子也舍不得丢掉,马秀英还把此汤取了一个“红嘴绿鹦鹉,珍珠镶白玉”的好听名字。群臣听罢无不感动!皇上当即宣布将牛金星抄家充军,并严词警告群臣,不能忘本,再有贪腐者绝不姑惜!群臣皆惊!
    自此终于保得了明初二十余年的社会安定。
    这一讲故事,捞鱼就扯远了。捞鱼讲这个故事的原意是叫做“饥不择食”,人的口味也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当初在大岭时肚子里没油水,吃啥都是香的。现在条件好了“肚饱则厌食”了。不信有机会回大岭时再咬几口大岭的生菜心试试,还能追回来原来那味不?呵呵!当然在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下时不时的做几次岭上口味的饭菜,不要忘了那时的艰苦岁月那到是真的!


sz2rHV0BZJSJWto.jpg

2012122611321264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16: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5-2 09:46
【原】捞鱼 (15)关于“生吃菜心”的引申2015-01-30  zjh捞鱼360   阅 26
修改



一笔陈年帐
2015-01-24  zjh捞鱼360   阅 12






                                                                  一笔陈年帐

                                              捞鱼夫人


    这几天捞鱼写了不少,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本来我想把这个素材交给他,让他写的。可是捞鱼说这个事情没经历过来,没有概念,看来只好自己动手啦。
    今天我叫捞鱼算了一笔帐,他还楞在那里,不知道我叫他算什么帐呢?当我把算账的内容告诉他时,把他逗得哈哈大笑!连声说“真有你的!真有你的!”可是岭友们,当捞鱼夫人我们将这笔帐告诉你们后,你们可别笑!因为我是认真的!
    那还要从刚到三连不久的1971年年底说起,岭友们都知道那时用水非常困难,特别是我们女孩子,用水更比小伙子们要多得多。一天,我们在山上拉了木头回来后,就与往常一样,几个小伙伴一起提着土篮子、小木棍、镐头等工具到连队附近的小河套中刨冰,当时的天很冷,尽管我们“全副武装”,穿得棉棉的,但是还是顶不住零下40多度的严寒的侵袭,冻得直跺脚。我们姐妹几人在严寒中搞了个把小时,才把大块的冰装满了十几土篮子,我们几个人又来回几趟搬运,把冰块整整齐齐地摞在了我们自己的帐篷边上。当时虽然又冷又累,但是想到有几天的用水问题可以解决了时,心里又得到了些许安慰。
    可是第二天一早,当我们准备化冰洗漱时,突然发现昨晚帐篷外堆放着的冰块竟然都不翼而飞了!这一现象犹如晴天霹雳炸得我脑袋瓜嗡嗡直响!这可是我们姐妹几个顶着寒风,辛苦了近半天时间而换来的呀!我们姐妹几个个气得咬牙切齿,估摸着是连队里哪位男同胞给“借”走了吧。从这天起我们姐妹去刨冰就再也不敢堆到帐篷外面去了,而是学聪明了,小心地码在了床铺底下。然而这冰块一“借”就是将近四十多年了。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写到此时捞鱼把这笔陈年烂籽蔴帐也算出来了:当年我们的月工资是加上各种津贴54元,按每月应出勤25.5天计,是日工资2.12元;当天我们姐妹四人去创冰,每人以半个工日计,为两个工作日,计4.24元。这笔欠债权当贷款给这位岭友了,按银行通常的贷款利率为:年息5%,另外,由于我们店面里的用水费上个月忘缴了,水务公司向我们开了滞纳单,滞纳金为每天千分之二,这个模式李峰也借用了。这样目前已超过了四十四年,据捞鱼测算,连本带息已达( ?)元。哪位岭友也可测算一下呵!
    当年“借冰”用的这位岭友是很有勇气的,今日我上门讨债了也请鼓足勇气出来认一下喽,呵呵!



Redocn_2012042606260731.jpg

432719_20150419221905236200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4 1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5-3 16:42
一笔陈年帐2015-01-24  zjh捞鱼360   阅 12
修改




【原】捞鱼 - (35) 语言差异的趣事
2015-02-22  zjh捞鱼360   阅 32

[url=]修改[/url]





                                       语言差异的趣事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各地的语言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甚至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国光是汉族中各地的语言差异,也要大于欧洲小国间的语言差异。在“巍巍兴安岭”版块中,活跃的小飞龙用上海话的照片解说词,力木版主在“力木习作园地”中用萧山沙地方言撰写的中篇小说《就业记》,以及标准的东北大姐牧场鹰在回帖子时学写的几句宁波话……等等,如果要一个从未来过南方、初来咋到的北方老乡来读,恐怕没人能看得懂!就说捞鱼开的小店,生意一直比较好,现在在流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许多外来人口都喜欢来店光顾购物,捞鱼觉得除了商品丰富、品质优良、服务周到以外,语言相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象捞鱼这种杂货店,虽然在附近有好几家,但除了规模小以外,多数为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开办,在讲普通话方面捞鱼夫妇比他们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他们也就基本无法和我们竞争。早前,在电视中看过侯宝林老先生的相声,叫做《戏说方言》,讲的是一个北方人出差到上海,在理发店理发时因语言不通而引起的笑话。大意是这样的,解放初期,一个北方人到上海出差,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头发长了,想理发。进了一家理发店,那时还不流行普通话,里面的理发师看到来了客人笑脸相迎,讲着上海闲话:“剃头伐?”那北方老乡虽然听不大懂,但估摸着大概是问“要理发吗?”的意思,就了点头。理发师让客人坐下,开始理发。中间,有一道洗头工序,那时候的人节约,有的顾客为了省一点钱,在理发店只剪、理发,洗头就回家补洗了。于是在洗头前理发师便问客人:“头汰勿汰?”那客人就蒙了,心想:“你们上海人也真奇怪,怎么理发还要打几下头啊?”那客人就指着其他客人问:“他们都要打吗?”理发师回道:“都汰、都汰。”客人想,既然这样,有什么办法呢?挨打就挨打吧!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么!理好发,客人还坐在那里不敢走,还没挨打么!呵呵!这是个笑话。
    实际上语言不通是会带来许多不便与笑话的。我们刚到呼中时,同来的岭友有不少是在家乡农村里出来的,听、讲普通话都属初级阶段。一个星期天,捞鱼一行几人去呼中东方红采办生活用品,进了一家综合商店,有几位岭友要买牙膏,营业员随即拿来几支北方品牌的牙膏来。那时候刚到呼中不久,岭友们的思乡情绪十分强烈,连商品也总认为是南方的好,他们对营业员拿出来的北方牙膏不甚满意,旁边一位眼尖的岭友忽然看到里面橱窗里有上海牌的放着,就高声叫道:“那不是上海的吗?”营业员解释道:“那是鞋油!”我们那位马大哈岭友误听成“息留”了,即萧山话“差”或“不好的意思”,他还连忙跟着说:“‘息留’不要紧,只要上海的就好!”从此,这“息留”两个字也作为外号伴随那位岭友在大岭生活了!


432719_20150419221905236200_1.jpg

111343046_3_2017091907251029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原】捞鱼 - (10)地火龙
2015-01-25  zjh捞鱼360   阅 127 转 1

[url=]修改[/url]






                                            地火龙


    艰苦的大岭生活到了第二年的初夏开始逐步逐步有了改善。食物方面有点新鲜的蔬菜进来了,冻白菜、冻茭瓜条、海条等逐步进入了历史的尘封。连队里搞起了不小的基本建设,简易的粮库建起来了,半埋式的蔬菜暖窖搞起来了,在挖了一口不浅的水井后,吃水用水就不用再去附近的小河套,方便了很多。最主要的改造要数取暖设施由大铁炉子转换成地火龙了!平原兄说得对,我们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帐篷两个班,帐篷中间拦开,每班12个人。当时呼中区内曾经驻扎有先前进来的铁道兵部队,为了抗衡大岭冬季的严寒,他们用聪明的智慧发明创造了地火龙这一简易实用、卫生实效的取暖设施,取代了传统的大铁炉子,取得了热效率高、保暖性能好、节省燃料、清洁卫生等良好效果,很快在大岭林区对得以推广开来。我们连队当然也得益于这项来自解放军的创造发明。这种取暖设备比较简单,在帐篷山头一端搭一个门斗,门斗内挖一个深坑搭一个火龙头,在帐篷里的床铺底下垒一趟小火炕似的长条烟道,直通帐篷另一端的烟囱,点着火,铺底下的火炕散发热量,帐篷里暖烘烘的。我们的帐篷两个班中间分隔的,地火龙就砌成了7字形状,自从大铁炉子改建成地火龙取暖,帐篷内的环境大为改观,一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烧大铁炉子时上铺受烘烤、下铺就冻脚,炉红盖不了被、炉灭冻成了冰窖的现象,帐篷内的温度变得比较均衡了;而且消除了由于柈子湿润,有时炉子内柈子似烧非烧时冒出的大量烟尘的污染,有效地改善了帐篷内的卫生环境。可以说这种改造对我们当初的知青生活是功德无量的。
    当然在讲了大量地火龙的好处时,也给我们知青,特别是我们懒惰加调皮的男知青带来一些不适应。大铁炉子上面烘烤食物的条件没有了,当然事在人为,当时我们又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方法搞来各种煤油炉子,以解决肚子内油水少的难题,当然这又是题外题了!呵呵。


一般北方居家常见的火炕
bd828984512396006ff345c6fa10a8c8.jpg


那时我们的地火龙是搭建在帐篷里的
110901wzhu5ixxuucuucve.jpg


地火龙的进柴口
154581317304746ba5656c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0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5-5 10:41
【原】捞鱼 - (10)地火龙2015-01-25  zjh捞鱼360   阅 127  转 1
修改




【原】捞鱼 - (37)一张老照片
2015-03-05  zjh捞鱼360   阅 44

[url=]修改[/url]





                                                                                            一张老照片


    昨晚捞鱼儿时的伙伴,几十年的挚友,在微信中发来一张使捞鱼意想不到的老照片,打开看后感慨万千,照片的背面还有捞鱼当年的留言,是在1971年春节期间农历正月初二在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照的。捞鱼在前段时间写过一则“逃票”的帖子,讲的就是那次坐火车逃票前往加格达奇之行的故事。记得那次到了加格达奇之后,捞鱼一行人沿着南北向大街逛了一大圈,感觉中除了稍微比呼中暖和一点以及场面略微大一点以外,街景比呼中好不了多少,但是毕竟是在春节期间,大冷天的逃票出来一趟不容易,总得留个念吧!那时不象现在,没条件。一没手机,二没相机,正好看到有一家照相馆,大伙儿就涌了进去。看到里面挂着不少服装道具,姑娘们爱美,有扮成维族的,有扮成蒙族的;男孩子们大多就挑了捞鱼相片上的皮毛长大衣往身上一套,还真有点象东北老乡了!那时流行革命样板戏,捞鱼穿上这件大衣时,倒是觉得自己象那《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时的杨志荣了!不觉有点飘飘然。不知道其他几位同伴的相片还保存着吗?捞鱼由于几次搬家,早不知道丢哪里去了!连那次拍照之事,业已忘得一干二净!幸亏挚友,才使捞鱼这张珍贵的照片失而复得!捞鱼在此要衷心感谢他,愿我们之间的友谊象这张珍贵的照片一样得以永存!谢谢你,挚友!



这就是捞鱼那张珍贵的的照片

50788091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35

主题

4106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浙一医院、浙江萧山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2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9: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捞鱼 发表于 2019-5-7 06:21
【原】捞鱼 - (37)一张老照片2015-03-05  zjh捞鱼360   阅 44
修改




【原】捞鱼-(50) 睏晏觉
2015-09-19  zjh捞鱼360   阅 31

[url=]修改[/url]





                                                                    睏晏觉

      
    睏晏觉,这是杭州、萧山、绍兴一带的讲法,在上海好像叫做息晏日,普通话叫做午休或者睡午觉。记得据捞鱼看到过的一个资料,说这是中国人或者说是汉族人的专利,其他国家或者说其他民族(主要是西方民族),是没有这个习惯的。因此有人就论证,这是国人的陋习。而多数国内专家学者却对这一习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午间小息是保持全天旺盛精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失为养生保健的好手段。捞鱼对此无特别研究,更不是专家,只知道不知从何时起,这睏晏觉成为了捞鱼每天的必修课。每天中饭吃好上下眼皮就想打架,就想小眯一会,如果偶尔有事小眯不成,这中午的一、两个小时人就会提不起精神,感到浑身不舒服,甚至严重时眼泪鼻涕一起掛,就像吸毒犯瘾一样,十分难受。捞鱼也搞不明白,这人体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捞鱼睏晏觉的时间也就二十分钟,最多也勿会超过半个小时。如果睏过头了,人照样会难过。记得捞鱼年轻时从来不睏晏觉,即使是在大岭下雨天或休息天闲得无聊时,也情愿翻翻旧书、看看旧报,而不作那睡午觉等无聊之事的。现在看那些年轻人等亦很少有习惯睏晏觉的。所以,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捞鱼还是有倾向的,捞鱼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人睏晏觉的习俗是“懒”,是陋习;至少这一习俗对中老年人还是有益的。因为进入中老年龄段后晚上的睡眠质量没有年轻人那么好了,尤其是凌晨,往往都有早醒的习惯。捞鱼就深有体会,一般每天五点左右,很准时,生物闹钟就催你醒来了。呵呵,你还别说捞鱼太早,当习惯性的打开微信、QQ时,已有不少同伴来向你“早上好”了!呵呵,你说中午时分不睏个觉,补充小盹一下能行吗!所以,捞鱼还是相信睏个晏觉小盹一下,对中老年朋友是有好处的。
    同时还在网上整理了一下有关睏晏觉的益处,当然信不信由你。
    午觉时间很短。但不要小瞧了这几十分钟的睡眠,无论是从传统中医,还是从最新的国外研究来看,把它比作最好的“健康充电”法之一,都毫不过分。
    据报道:中医认为,中午11点到1点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睡眠,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令人变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此外,国外关于午睡好处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1.降血压。美国阿勒格尼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工作压力大使人血压升高,不妨午睡片刻,这样会有助降低血压。
      
2.保护心脏。一项希腊研究显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钟,可使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降低37%;另有资料证明,在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得益于午休能舒缓心血管系统,并降低人体紧张度。
      
3.增强记忆力。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午睡可以令人的精力和警觉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德国杜塞道夫大学的研究则显示,午睡不但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增强记忆力。
      
4.提高免疫力。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发现,中午1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5.振奋情绪,赶走抑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现,午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紧张度,缓解压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更是发现,每天午睡还可有效赶走抑郁情绪。

110901wzhu5ixxuucuucve.jpg

0035035625633233_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