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
- 您的身份
- 家属
- 病理报告
- 伯基特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伯基特淋巴瘤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12-4-5
|
北大医院应用淋巴细胞输注治疗EB病毒相关疾病和淋巴瘤获重大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在国际上首次创建独特的免疫治疗方法,应用大剂量HLA半相合母亲淋巴细胞输注治疗EB病毒相关的淋巴瘤,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知道Epstein-Barr 病毒(EBV)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全球90%以上人群EB病毒IgG抗体阳性。该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最后潜伏在B淋巴细胞。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原发EBV感染可无症状或出现自限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后天免疫抑制时,EBV感染后可出现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引起淋巴异常增殖性疾病(LPD)或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征(HLH),甚至恶性淋巴瘤。在WHO 2008 淋巴瘤的分类中,儿童的EBV- LPD已被列为淋巴瘤的一种类型。迄今为止,这类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或者化疗效果均不满意。近年,细胞免疫治疗在EBV相关淋巴瘤,尤其是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相关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PTLD)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作为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在移植后EBV相关性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DLI中同时含有大量异体反应性T细胞,应用HLA半相合供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高,且与回输剂量相关。 妊娠时期母亲和胎儿间的双向血流交换,可以在母亲和孩子体内长期形成母子微嵌合体(fetal-maternal microchimerism),近年发现母子微嵌合状态有可能诱导母子特异的免疫耐受,有利于亲缘之间的器官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应用巣式PCR与实时定量PCR相结合的技术,检测到许多母子体细胞存在微嵌合状态。由此设想,应用大剂量HLA半相合母亲的淋巴细胞输注治疗EBV-LPD患者不会产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我们实验性输注大剂量HLA半相合母亲淋巴细胞治疗一批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 (EBV-LPD)患者,这些患者均在输注后一周左右获得临床症状的明显缓解及病毒学指标的改善,肿大淋巴结迅速消退,且无一例发生明显GVHD。上述研究提示,大剂量母亲淋巴细胞输注可作为一种治疗儿童EB病毒相关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这一研究结果一经揭示,即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朱平教授及其科研小组的论文:High doses of mother’s lymphocyte infusion to treat EBV-positive T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in childhood于2010年9月被国际血液学著名杂志BLOOD接受,2010年10月发表。该论文摘要曾被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接受,受邀于2009年12月7日赴美大会口头报告。今又被《中国医学论坛报》评为2010年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事件)之一。这是血液科人多年来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的结果。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血液科就一直致力于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经过数位专家的努力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泛应用于包括实体瘤在内各种肿瘤的微小残留病变的治疗、难治复发性肿瘤的控制、病毒持续感染的治疗等众多领域,弥补了放化疗的不足,起到了放化疗以及手术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建立完善的百级洁净实验室可以制备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等多种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为孤立无援的肿瘤患者找到了有效治疗的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供稿) | 姓名:朱平 | 性别:男 | 行政职务:血液科副主任 | 技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专业:内科-血液 | |
|
姓名:朱平 | 性别:男 | 行政职务:血液科副主任 | 技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专业:内科-血液 | | 近年主要从事白血病、淋巴瘤以及血液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免疫(基因)治疗研究。发现T细胞通过特殊的抗原肽控制着不同基因型的B细胞,以此原理制备了“抗淋巴肿瘤的基因家族特异性核酸”基因药物。建立了能够用于白血病以及其他多种疾病临床诊断的PCR基因芯片,获得国家专利。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诊治,遗传性贫血的基因突变,骨髓移植后细胞嵌合状态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因不稳定性、杂合性丢失、基因突变和基因甲基化状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分子机理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发表论著180篇。主编科技著作包括“现代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学”、“临床分子遗传学”、“血液分子细胞生物学”、“PCR基因扩增实验操作手册”、“淋巴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实践”、“肿瘤分子生物学”等10部。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成果2等奖,北京市科学进步3等奖等国家和省地级科技成果奖或者优秀科技著作奖共计10次,北京医科大学科技奖2次。 | 1950年出生,汉族,湖北汉口人。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研究室主任。1982年获得西安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学位,1986-87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研修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曾经在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任教,分别负责血液学教研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室。1994年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现任研究员、教授、血液内科副主任、血液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跨学科中心专家、北京大学985课题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首都医科大学特聘教授。 | 出诊时间 | |
| 周一下午 | 挂 号 费 | |
| 14.00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