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确诊淋巴瘤让很多病友陷入恐惧和无助之中,他们非常希望找到与自己病情相似且已经康复的病友,从而坚定自己战胜淋巴瘤的信心。
淋巴瘤之家诚邀已经康复,甚至康复十年乃至更久的【灯塔家人】们,在此云集,像灯塔一样,为治疗中的淋巴瘤病友们带去希望和经验,为他们照亮前方的路。
病友档案
病友:黄夏晨 论坛昵称:超强能量者@超强能量者 职业:中学教师 2023年7月,确诊了滤泡性淋巴瘤Ⅳ期,从2023年8月-2024年1月,经过6次R-CHOP方案的治疗后CR,转为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目前已经维持治疗1年,2025年4月,举办了《天佑泡泡》的个人书法展。
我的“泡泡”比较严重
2023年4月,我开始感觉到尾椎不舒服,走路或者蹲起的时候会感到有放射性的麻木。继而发展为腿疼,记得最疼的时候,晚上不能入睡。这时候,我还以为是骨头的问题,所以去医院做了CT。医生告诉我,这不是骨头的问题,我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但是我一直拖到7月份学校放假,才去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做了核磁共振和PET-CT,发现纵隔上下都已经有多处淋巴结肿大,病理确诊了滤泡性淋巴瘤。这个分型的淋巴瘤虽然是惰性的,但是因为我确诊的有点晚,比较严重,已经开始侵犯中枢神经,医生认为,我必须马上接受治疗。
我当时对化疗很抵触,但是我爱人态度坚决,在他的推动下,我开始用R-CHOP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现在想起来,我很感谢他当时的坚决。虽然因为自己拖延就医,使得病情进展了,但是我的治疗效果很好,6次治疗后,我CR了。医生让我转为3个月一次的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现在我就是每3个月去一次医院,复查、输液,已经维持一年,自己感觉精神状况非常好。
把“光头”化作美美的回忆
用过“红药水”的病友们,大概都会留下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曾经整夜抱着马桶呕吐,以至于如今仍然不能想象一袋红色的液体在我面前。还有就是“脱发”!我本来性格像男孩子,觉得如果有机会留个短发还挺酷的,但是真的开始脱发的时候,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轻松。头发不是一下子掉光的,是今天掉一片,明天掉一片……床上、家里,到处都是,好像要一点一点地摧毁我的心理防线似的。最后我找了个顾客少的理发馆,决定去剃掉头发。可真到剃的时候,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
我生病的事情一直瞒着老人和孩子,所以我就戴上了假发套。有一次,因为天太热,我在屋子里就把假发套摘了,这时候孩子刚好走了进来,发现妈妈没有头发,就愣住了。爸爸就向孩子解释说,“妈妈生病了,我们一起,都陪妈妈去剃个光头,怎么样?”虽然这个建议被我制止了,但是却给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持。
我确诊后,我爱人就承担起了选择医院,了解治疗方案、化疗副反应等所有的事情,也包括照顾我的饮食、照顾孩子这些家务。让我特别安心地去治疗和养病。记得有一次孩子对我说,爸爸带他去爬山,还拜访了许多寺庙,在寺庙里带着他一起为妈妈祈福。
化疗结束的时候,头发刚刚长出来一点点,我的一位好友,是位摄影师,她给我拍了一组照片,帮我记录那一段治疗的状态。现在我的头发都长出来了,比以前更茂盛,而且还带自来卷,大家都说这是我最好看的发型。现在看当时那些照片,觉得非常珍贵,也很开心。我建议像我一样有脱发经历的病友都可以去拍一些这样的照片,这是我们努力过的见证。
疾病带给我的改变
小时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但是我比较贪玩,没有认真琢磨过这件事。一直到工作后,主要还是以临摹前人的作品为主,想着怎么能写得像前人,琢磨的是技法的问题。但是生病后,我发现自己在写书法这件事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想自己独立创作一些东西,我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且不再去特别关注技法,想着怎么能把我自己的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生病前,我主要是临帖,比如“二王”的作品,但是生病后,我开始更喜欢碑学,碑学讲究的是“笔似刀”,笔就像刀一样,一点一点地把笔画中的力量感和苍劲感写出来,可能这种感觉与我自己生病的经历更符合吧。
还有一点改变,我以前主要是写小字,现在却更喜欢写大字,因为在写大字的时候,我更能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当我把一张大纸铺开,把毛笔沾满墨汁,在纸上挥洒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可以让我忘却心里所有的焦虑与不安,可以把所有不好的情绪一扫而空,我就只是专注于每一笔每一画中,关注运笔、顿挫,关注线条的走向和力量,这个写的过程更像是与自己在对话,写完之后,就感觉心一下子打开了,特别舒服、特别解压。
我也加入了淋巴瘤之家的“小青松艺术疗愈群”(淋巴瘤病友群),群里的病友都是希望通过手工、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给心里的情绪找到一个可以宣泄、表达和探索的方式。我理解的所谓“艺术疗愈”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艺术疗愈”,它更注重的过程,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画得多好,写得多好,而是在这个写和画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情绪传达出来,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扫码加入小青松艺术疗愈群
“天佑泡泡”——献给淋巴瘤病友的书法展
我在自己的治疗经历中切实的感受到,淋巴瘤绝不是生命终点,它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拥抱生活的起点。在我患病期间,书法不仅成为了一个可以疗愈心灵的伙伴,它一直在支撑着我,它让我的心能够慢慢地沉静下来,忘掉疾病带给我们的焦虑,让我在每一笔的顿挫当中,感受与自己的对话,让我在困境中找到一种力量。所以我就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举办了这次书法展,主题就是“天佑泡泡”。因为我在淋巴瘤之家APP里发帖时,很多病友就给我留言,说“天佑泡泡”,我才知道,“泡泡”是我们滤泡性淋巴瘤病友的一个非常可爱的代称,天佑泡泡,就是保佑我们不要复发,永远CR!
下面是《天佑泡泡》这个书法展中,三个特别想介绍给大家的作品。
作品一:《滚》和它背后的故事 有一天我在家整理自己的病历等资料,有诊断证明,有治疗缴费的单子…… 厚厚的一沓,心里感概万千,尤其是那些写着金额的缴费单,每一张都可以让我出国旅游一次了。我就把它们挑出来,我想把它们作为我一个作品的背景呈现出来,这就是我治疗的一个真真实实的记录。然后我还想在它们的上边写一个字,当时考虑了很多字,后来我就想,我要让疾病离我们远去,让疾病走开,所以我就用了一个字“滚”,我觉得这个字非常能代表我当时的心情。这个“滚”字左边的三点水,我就用手蘸了墨汁,拍在纸上,上面还可以看见我的指纹,也是我这个主体的体现吧,这个字写完,我的觉得特别痛快,我甚至感觉,疾病就都离开我了,希望淋巴瘤都能从我们的身体里“滚”开!
作品二:淋巴瘤之家与《我的治疗日记》 我生病之后,特别想找到一些与我同病型的病友去交流,于是我找到了淋巴瘤之家,当时我特别开心,我终于可以有一个地方能非常全面地了解淋巴瘤的知识,而且可以和同型病友们交流。每次治疗回到家,我都会在淋巴瘤之家的APP上写治疗日记,记录自己这次治疗的过程,包括身体的反应和感受。每次记录完,都有大量的病友在我的贴子下面留言,给我反馈,鼓励我,我就特别开心,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力量。我回看这些治疗日记,觉得特别珍贵,所以当我结疗,取掉PICC管,可以重新写字的时候,我就把治疗时在淋巴瘤之家发的治疗日记抄录下来,模仿古人手札的形式,写成这个作品,就叫做《我的抗癌日记》,比如这里写着,有一次治疗结束,“白细胞0.61”,如果没有在淋巴瘤之家当时写下这些治疗的过程和感受,很多事情就忘记了。
作品三:《无惧》的意义 这两个大字是“无惧”,在我最初想办这个书法展的时候,一下子想到的就是这两个字。因为面对疾病,我们不能畏惧。这个《天佑泡泡》的书法展,它不仅是我与病魔的交锋中的成长的一个见证,是我对生命的一次深情告白,同时,我想向大家呈现出我们淋巴瘤病友积极的生命状态,能够传达给我们淋巴瘤病友一定能战胜疾病的信念,哪怕是风雨兼程,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光。
我想对病友说
在我生病之前,我每天想着都是怎么去上好课,怎么评职称,怎么发论文,都是这样的事情在缠绕着我,我会不遗余力地去做这些事情,没有反观到我的内心,没有去关照自己的身体,也透支了自己的身体。生病之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发现现在能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给我分享他看到的一本书,做的一个乐高玩具,他就会特别开心。妈妈的陪伴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而我以前都忽视了孩子的需要,以前孩子来找我分享的时候,我总是没有时间,觉得自己正在做着非常重要的事情,陪孩子非常浪费时间。其实孩子很快就会长大,他们很快就不需要我的陪伴,那些和孩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才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时刻。
所以,我觉得是疾病让我停下来,让我开始反观自己,开始去关照自己的内心。这个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不是这场病,我根本不会想到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想把“内观”、“养心”这四个字,送给我们的淋巴瘤病友们,希望与大家共勉。
END 编辑:行风 | 排版:悠然 | 审核:孔雀河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