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5|回复: 5

夏日凉风 冰城疗愈 ——不一样的哈尔滨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22

主题

852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3A级
就诊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5-23
发表于 昨天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
        当松花江的晨雾还未散去,中央大街的面包石已开始吞吐百年的人间烟火。这里是哈尔滨——一座用教堂穹顶丈量天空、用冰雪雕刻时光的北境之城。西伯利亚的寒流与关东的热情在此奇妙相融,铸铁阳台缠绕着巴洛克的繁复,俄式红肠的烟熏味里飘着格瓦斯的甜香。冬日的冰灯是凝固的银河,夏日的白桦林翻涌成绿色海洋,这座"东方莫斯科"永远在零下三十度的凛冽与啤酒泡沫的酣畅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下面由我这位东北老铁带领大家直抵哈尔滨!


哈尔滨到底有多大?它相当于3个北京,8个上海,468个巴黎,1069个澳门。这法国人啊,坐一个小时车呢,就到德国了,但你从道里坐一个小时车,可能还没到南岗。哈尔滨是全中国最大的省会城市,这也是为什么爆火全是游客,但老牌儿居民区基本感觉不到。它是联合国授权的亚洲唯一一座音乐之城,它是拥有415处历史建筑、222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名城,它还是国家制造基地,是冰雪文化名城,在未来,它还将成为东北亚最闪亮的明珠。中央大街——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全长1450米。来中央大街所有人都会给你讲脚下的面包石。这些面包石啊就是咱哈尔滨本地的,老家在阿城。石头不能平铺,要竖着砸下去,就让整条街的地基非常的稳固,一百多年了没有一块儿石头从中间裂开。据说全国最美的100栋建筑里这条街上就有4栋。中央大街1号,它建于1925年,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座房子最早叫万国储金会,是一个法国人建的。啥是万国储金会啊?就是银行。存入银元10年后还本,每月定期分红,这套路是不是有点儿熟。它对面的中央大街2号,始建于1911年,当年是哈尔滨的一等邮局,这可是中央大街上最早的建筑了,矗立在大街的起点上,见证了这条街100年的起起落落。中央大街50号,懋业银行这里就是令徐志摩流连忘返的地方。曾经中央大街的设计师俄国人肖克也曾经住在过这里,所以它现在被叫做“肖克庭院”。我们再往前走中央大街89号,这里就能买到马迭尔冰棍儿,5块钱品味百年老冰棍儿性价比很高的。马迭尔这个名字它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Modern的音译,摩登时髦的意思。第二种的说法是:当年犹太人失去故乡,流离失所,一生都在渴望mother。所以马迭尔又是mother的音译。有伙伴知道哈尔滨三大怪嘛?冬天吃冰块、喝酒像灌溉、面包像锅盖。这冰块儿说的就是马迭尔冰棍儿,面包像锅盖呢说的就是大列巴。华梅西餐厅就有大列巴。从华梅西餐厅再往前走就是网红打卡地的红专街早市,那里藏着一个秘密基地——红砖街20号。它原来是中共六大代表的秘密接待站。历史书上说中共六大于1928年在莫斯科的郊外召开,但实际上,代表们先是在上海集合,然后兵分三路抵达莫斯科。其中一路是经由天津到哈尔滨,再走中东铁路出境。周总理夫妇走的就是这条路。推荐大家一个喝下午茶的好去处,就是这露西亚餐厅。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哈尔滨俄侨博物馆。屋里的陈设摆件是一位侨胞叫妮娜留下来的老物件。到这里,中央大街City walk就告一段落,我们将转战“东方莫斯科”——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作为哈尔滨必来的网红打卡点,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圣索菲亚教堂不为人知的故事。圣索菲亚教堂,它不是一座,而是三座。故事要从1900年讲起,一条中东铁路把沙俄带到了哈尔滨,而圣索菲亚教堂的前身就是俄第四步兵师的随军祈祷所。当时它还只是一个木质建筑。1907年,一位俄国茶商花了6万块钱新建了一个砖木结构的教堂,可还没起名字就赶上了俄军要撤离。这个茶商就把里面的圣像、圣器和茶具还有教堂的名字留给了新教堂,也就是第二任圣索菲亚教堂。直到1923年,因为教堂无法容纳更多的信徒,一个叫日丹诺夫的设计师在老教堂的旁边新建了圣索菲亚教堂。历时整整9年于1932年的11月25日落成。有人知道为什么他叫索菲亚吗?听上去像不像一位姑娘的名字?索菲亚在古希腊神话中是指阿西娜女神。而圣索菲亚在基督教的教义里指的就是上帝的智慧。科普一下,基督教有三大教派,分别是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而俄罗斯人主要信仰东正教,所以他们的建筑风格大多数都是拜占庭式。拜占庭式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两个像洋葱头一样的穹顶,第二点就是会被人们忽略的十字架上永远都会多一条斜杠。再科普一下如何区分各类教堂的标志。犹太教堂的标志是六芒星,伊斯兰教堂的标志是新月,基督教堂的是十字架,东正教的就是多一个小斜杠。


领略完东方莫斯科的前生今世,我再带领大家一同走进藏在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你看这些面包石,据说比中央大街还要大两岁。中华巴洛克的故事要从1901年讲起。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后,一条远东铁路把哈尔滨分成了两半。铁路这半是沙俄附属地叫道里,房子大多数是洋人盖的,所以有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中主义等流派的建筑。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刚刚介绍的中央大街。而铁路这半以东就是道外。道外最著名的就是中华巴洛克,这里住的是闯关东过来的中国老百姓,他们在这里开商店、盖房子。一面想效仿外国商业的风格,一面带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自尊心。于是中国工匠就效仿道里的洋房盖起了一栋栋中西合璧的房子与沙俄附属地对峙,就形成了哈尔滨独创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这些建筑上没有巴洛克的女神丘比特,而是刻着我们中国的蝙蝠、石榴、金蝉、牡丹、如意、祥云等等这些有吉祥寓意的中式图案。“老鼎丰”它是哈尔滨的老字号,创办于1911年相传老鼎丰的店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绍兴品尝过南味儿点心后题写的。意思就是锅里总有许多好吃的。当年在这里每天要生产上千斤的糕点,都能当日一下售空。到了今天,老鼎丰依旧是哈尔滨人喜爱的食品。这里还有福义永北坊,主营粮食交易。这些中西合璧的老建筑,老牌坊,老字号,在时光的冲刷下记录着我们的民族工商业开始的地方。



游览过了中华巴洛克,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邂逅浪漫的冰雪奇缘——冰雪大世界逛逛。从1999年第一届冰雪大世界到现在26年了,这里还有三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第一,为了冰雪大世界的顺利开园,我们每年专门有采冰节。一般呢都是在每年的大雪前后,江水煮饺子、炖江鱼等等仪式,就是来祈求平安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才能正式取冰。第二啊,大世界里做冰灯的冰不是一般的冰,它需要透光性极好。所以得挑松花江水流最缓、水质最清的地方还要等冰层冻够到30cm以上才能开采。第三,就是冰雪大世界的保护项目。每年东北角上的地藏菩萨这尊佛是整个园区唯一不能拆除的雕塑,一定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自然融化。据说呢,有一年春天来的晚,直到6月才完全融化。这就是冬时成像佑冰园,春来化水润苍生啊!




走了这么久,想必大家一定都饿了吧,我这就请你们去吃东北硬核的酸甜炸弹、黄金琉璃肉——锅包肉!哈尔滨不能没有锅包肉,就像北京不能没有烤鸭。但你知道吗这锅包肉的出现竟然和一个太监有关。我来说说这锅包肉的故事。它的创始人是道台府的郑兴文老师傅,他出身满洲正蓝旗,从小就在恭亲王府拜大师傅学艺。学成出师后郑兴文在老北京东华门儿大街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饭店。因为这食材好,厨艺妙生意十分的兴隆。就在郑兴文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一碗面和一个太监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个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兰德,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小德张。话说呢有一天啊,这张兰德进店点了一碗宽心面卧果,也就是荷包蛋汤面。结果这上菜的小伙计情商不高,直接来了一句:这是你要的面和两个蛋。要知道这当时的老北京的饭馆儿有个规矩啊,任何蛋类的菜,菜名儿里都不能有蛋这个字儿。你像糖溜鸡蛋叫拔丝白果,鸡蛋炒肉片儿叫木樨肉。这小伙计的一句话呀惹的张兰德勃然大怒,任凭郑兴文如何请罪都不成。张兰德前脚刚走,后脚儿九门提督就带着人封了饭店。郑新文一看这北京城是待不下去了呀!就带着14名厨子一路北上,来到了哈尔滨的道台府当起了官厨。当时的哈尔滨是远东大都市,道台府经常宴请一些外国的嘉宾。客人们啊对一道名为“焦烧肉条”儿的菜很是喜欢。但是它是咸口儿的不太适合老外,这道台就要求郑兴文改改味道。这郑兴文发现呢外国人啊普遍喜欢酸甜口,这灵机一动就把焦烧肉条儿一改,变成了一道新菜最早的名字叫锅爆肉。结果呢,这外国人的中文不标准啊,硬生生的把锅爆肉喊成了锅包肉。久而久之,这道菜就被大家传成了锅包肉。过油炸两遍,用白醋和白糖调汁儿,端上桌能闻到冲鼻子的酸味儿。还可能有朋友想问啊,那沈阳的番茄锅包肉又是咋回事儿呢?到底是哪种最正宗?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但主角儿还是郑兴文老师傅。1910年哈尔滨爆发了特大鼠疫。伍连德扑灭鼠疫成为了大功臣。1911年,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举办,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了表示重视这外务大臣特意从哈尔滨请来了郑兴文掌勺,这次是自助餐,但用餐结束以后啊,这锅包肉剩的最多。这不应该呀,老外不就是最喜欢酸甜口嘛。后来这郑兴文师傅一想,应该是锅包肉刚出锅的时候才好吃。这时间一放长了就不脆了。第二天呢,他就用番茄酱调味儿换了个做法,果然,大家吃的狼哇的一点儿也没剩。所以,咱东北不用争谁家最正宗,这白醋和番茄都来自郑兴文老师傅。好了伙伴们,锅包肉咱们品尝完了,我一起带大家去寻找我们的精神食粮。


正值今年高考临近,给大家说说哈尔滨的神秘高校。它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这些领域。这所学校也是我们新中国国防工业现代化梦开始的地方,列为双一流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正在研究报考志愿的家长可以重点听听。我们来聊聊哈工程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老一辈人都叫哈军工。这是一所在战火校园中诞生的学校。毛主席亲自决策建立,周总理亲自指挥建设,创建于1953年,首任院长是我国开国将军陈庚大将。1953年正是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虽然胜局已定,但是我们的武器相差太悬殊了。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先进的武器和高级的军事人才,所以哈军工应运而生。这所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国防现代化的使命。当年,这所学校保密到什么程度?连毛主席像都不能建在教学楼前,只能建在教学楼内。还有就是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之后,周总理让钱老来东北的工业基地看看,在哈尔滨本地领导的陪同下钱老都未能获准进入到学校。后来陈庚院长坐专机从北京过来才让钱老进校园。我国风洞之父的马明德就是其中哈军工的一员。这风洞是啥,它其实就是一个实验室。飞机导弹等飞行器的研究都离不开它。当时我们中国一没先例,二没技术资料,三没制造条件,但是马明德带领的助教和实验员们愣是人工画出了400多张图纸,老一辈人的精神,吾辈之楷模。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在1955年造出了中国的第一座风洞。对我国航空由仿制迅速走上自制的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些故事也只是哈军工众多英雄事迹的一角,因为身处国防领域,哈军工有大量的工作成果是不予公开的。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这所学校连教材还涉密,没有正式出版。学校的老师呢也都是国家的无名英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按下起爆按钮的那个人就是哈军工的学长。哈军工存在的时间不长,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南迁解体只有短短17年。却走出了100多位将军,孕育近40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第一个下海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他就是来自哈军工的中国潜艇之父——邓三瑞教授的三个学生。(陈厚泰、朱德耀、朱庆寿)1996年哈军工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开始了分建,他们前往长沙成立了长沙工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工程系迁往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在哈军工原址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1980年,一则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发射成功。准确落入了南太平洋预定的地点,误差只有两三百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洲际导弹的意义所在,这么说吧它标志着我们有能力将热武器送到任何敌人面前。是直接改变中国国际地位的大事件。所以你问哈工程的人,他们都会告诉你确保新中国安全高速发展的三件大事:两弹爆炸、抗美援朝、洲际导弹。所以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哈工程隶属于国家工信部,是国防七子、东北五校之一,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这四个就是它的办学特色。2022年,西太平洋远航训练任务中,我国一艘055南昌舰和美国航母战斗群,注意啊!是航母战斗群对抗了20来天,结果美国退出了西太平洋。这是我国1840年以来首次制霸西太平洋,我这么说可能有点儿夸张,其实我就是想表达近代我国海军的屈辱感,这一次有一种一扫而光的痛快。这055南昌舰的核心技术就来自我们哈工程。而且国产航母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指挥很多也都来自哈工程。哈工程是大国重器的制造者,中国国防工业的中坚力量。





了解完了哈工程,我再带领大家来看看能聚焦全世界目光的哈尔滨另一所高校,这所大学是我国开国五大名校,建校时间比新中国成立还要早29年。它也是国防七子之一,这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一所从里到外都杠杠硬的大学,也是美国最忌惮的中国大学。所以互联网上有个梗说:清华北大出来的不一定为谁服务,但国防七子出来的一定在保家卫国。我们现在就简单的聊聊哈工大的历史。同样也特别适合给高考的孩子和家长们听听。100年来,从这所学校走出来113位两院院士、122位省部级领导干部、450多位航天国防总师、148位大学校长、47位共和国将军和无数国防行业的骨干。可以说,这是我国国防领域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也都诞生在这个学校,还有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独立因子结构、还有这神州飞天,北斗定位等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它建于1920年,1928年10月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哈工大和中国人民大学一起被国家确定为学习苏联的样板学校,肩负起推动旧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使命。哈工大也成为了给全国各大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这三所学校都有哈工大的基因。所以大家都说哈工大是工程师的摇篮。1954年的10月,全国确定了六所重点大学,五所都在北京。哈工大是唯一一所京外的重点大学。1958年9月,国家领导人来视察提出了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从那时起哈工大就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民到军,一批哈工大人进入到了国防科技领域。1987年哈工大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航天学院,开始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服务。杨立伟曾说过:从总指挥到科研人员他身边40%的人都来自哈工大。孙家栋、刘竹生、董瑶海这些人都是哈工大的毕业生。他们没有明星的流量,但他们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追的明星。1996年哈工大首批进入了国家的211,1999年哈工大又首批确定为985,2017年哈工大入选了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世界级的贵宾普京总统来访带来的好消息就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哈工大开设联合教育中心,这个中心也会成为中俄教育的旗舰项目。有人说啊,哈工大凭一己之力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半壁江山。这个根植在尔滨的大学,用科教兴邦的力量默默的守护着我们的祖国。他们远在边疆,却冲锋在科学报国的最前线。东北啊就是这样,我们不是灯红酒绿、游艇别墅的城市,但这里的每一片黑土地都在默默的挺起中国脊梁!





走完这两所高校不禁让我们心生骄傲。然而,也正是我们曾经的屈辱血泪史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东北人一说到勿忘国耻就有种咬牙切齿的感觉。今天我想用一个东北人的视角和大家说一说731。731遗址不是景点,里面埋葬的那些人他们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和名字。它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如果他们还活着,可能是我们的老邻居,也可能是我们的亲人。






但今天他们安静的躺在这里,蒙受了人间最痛苦的羞辱,最泯灭人性的杀戮,灵魂无法安息。很多朋友说小时候都看过一部电影叫《黑太阳七三一》,他们说是他们童年的阴影。我能理解他们的意思,有些事你站在远处看或许只是一段历史,一部电影。可一但你在里面看就会明白它是真实发生的,而且远比电影更残忍。那是一个民族的血泪和苦难,是一种真正的感同身受。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我也只能是一具被摧残的无名尸体,我会被那些恶魔叫做马路大,在他们眼里我的生命只是剥了皮的木材,而我和我的同胞是他们要从世上抹掉的存在。他们剥夺我们的姓氏、尊严、扒光我们的衣服,用最残忍的实验、最深的恶意摧残我们的身体和意志。看我们挣扎,记录我们的绝望,用无数人命堆出的数据去寻找最快抹杀一个民族的手段。哈尔滨的冬夜零下40度……我的双手裸露被他们绑在木桩上,浇上水再冻成冰皮肤会从白色变成一种紫色,直到冻僵冻硬轻轻一碰就能发出清脆的响声。他们用刀砍,再用热水浇,把皮肤像手套一样生拽下来。看着我骨肉分离他们会放声大笑,在实验记录上他们甚至冠冕堂皇的写着此次试验给人体造成的疼痛是任何酷刑都无法比拟的。如果我能我想用我的双手去撕碎这些恶魔,但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光着脚被他们赶到了铁皮房里。脚下的铁板已经被木炭烧到通红,我只能不停的跳,我祈求他们可以杀了我,让我做任何实验但求你们放过我的孩子,他才两岁!我的请求没有任何回应,他们咧嘴在笑打赌我能忍多久,赌我到底会不会把我的孩子垫在脚下?我慢慢躺下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孩子,后背已经烫焦意识开始模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看着我的孩子无声的喊着妈妈。这是他第一次降临人间,在目睹了黑暗血腥的一切又带着失望悄悄离开世界。如果我能我想逃出这地狱,带他远离痛苦,但我只是个普通人。他们抽干我的血,只为了看看没有血的人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剖开我的肚子把我还没有出生的孩子放进了福尔马林做成了标本。他们给我注射病毒为了让更多的同胞感染,为了让这片土地变成人间炼狱。我从进来那一刻起就要经历人间最残忍的最泯灭人性的实验,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我经常在想人性怎么能沦陷到这种地步?我想这里出现的惨剧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画面要绝望的多。当我们看到这些罪证,我们就会明白杨靖宇将军临死前说的话: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今日得以血溅山河足矣!所以东北抗联14年抗战暮雪风霜、热血难凉,不打就要亡国,不打赢中华民族就要没了。今天我们再次来到了731遗址,我们必须要不停的看,只有看了,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那个黑暗里我们曾经有多么的绝望。当有一天,我们甚至我们的孩子忘记了这段历史,那么忘记就是第二次屠杀!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30万页罪证档案罄竹难书,我怕人们忘了有千万个我在这里无辜惨死,我想告诉所有人,山东、河北、浙江、云南等数百万同胞亲人在这里制造的细菌武器折磨致死,我们甚至到死都以为只是遇到了一场自然天灾。前面那一道光,是我们受难的同胞们渴望却再也没机会走出去的光,他们被迫扛下黑暗,把我们推向光明。这一刻,我们不是过客我们只是个幸存者。

亲爱的战友们,希望哈尔滨的冰雪浪漫、锅包肉的甜香、中央大街的异国风情,能为大家带来一丝轻松与温暖。虽然疾病让我们相遇在这个特别的群体里,但请记得——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就像松花江终会破冰奔流,我们也要相信:寒冬再长,春天也一定会来!如果未来有机会,咱们相约一起去哈尔滨看冰雕、啃马迭尔冰棍!现在,请继续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遵医嘱、保持好心情~  别忘了你笑起来的模样,比圣索菲亚教堂的灯光更耀眼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主题

61

帖子

289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5-23

一生平安

发表于 昨天 2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4

主题

1771

帖子

7663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NK/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瑞金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5-22
发表于 昨天 2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我一口气看完。小时候确实看过黑太阳731部队,80年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22

主题

852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3A级
就诊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5-2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七月重生 发表于 2025-05-22 21:39
我一口气看完。小时候确实看过黑太阳731部队,80年代吧。

感谢支持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

主题

849

帖子

723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3-5年
最后登录
2025-5-22
发表于 昨天 2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随意而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

主题

147

帖子

1314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5-5-22
发表于 昨天 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