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67|回复: 0

女性,60岁,套细胞淋巴瘤二疗后病例分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50

主题

764

帖子

2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4-4-17

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21-6-8 11: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代问诊2021年3月4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克晓燕 门诊
病史
女性,60岁
剖宫产(1984年),脂肪肝,痛风,甲状腺结节。
2020.12自诉感冒后出现右耳闷、听力下降,伴间断性耳鸣,流脓涕,就诊于湘雅二医院,行鼻内镜示:双下鼻甲肥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鼻中隔偏曲,鼻咽部右侧咽隐窝可见不规则新生物;鼻咽肿物病检示:(鼻咽部)粘膜慢性炎,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免疫组化提示B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建议做B细胞基因重排,进一步排除淋巴瘤。纯音测听示:右耳中度混合性耳聋;声导抗示:右耳“B”型,左耳“A”型。随后拒绝治疗。
2020.12.10超声示: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较大约16*8mm,右侧较大约18*9mm。CT示:
2020.2再次就诊于湘雅医院,鼻内镜示:鼻腔粘膜稍充血,双侧下鼻甲稍大,双下鼻甲与鼻中隔少许粘连,双鼻腔未见明显新生物,可见少许分泌物;鼻咽部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吸除后右侧咽隐窝呈活检术后改变,局部粘膜肿胀、可见伪膜覆盖,左侧咽隐窝粘膜光滑。颈部彩超示: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CT示:鼻炎顶后壁、右侧壁增厚,最大层面约21*19mm,相应鼻咽腔变窄,右侧咽隐窝消失,需除外鼻咽癌;双侧筛窦、上颌窦炎;右侧中耳乳突炎;双侧颈部多发稍大淋巴结,大者短径约8mm。
2021.1.6行CT示:双肺散在微小结节,LU-RADS 2类;左肾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高血压分型报告:左心搏指数增高,左心排指数增高,射血分数增大。肺功能检测: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1.7查血示:白细胞4.1*10^9/L,血红蛋白108 g/L,总蛋白61.3 g/L,白蛋白37.5 g/L,尿酸379.9 μmol/L。
1.11医院病理诊断:(鼻咽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PAX-5(+),Ki67(40%+),CD3(-),CD5(+),EBER(-),TdT(-),CyclinD1(+),Bc1-2(+),Bc1-6(-),CD10(-),MUM1(-),CD21(+),CD56(-),TIA-1(-),CD34(-),CD23(示FDC网破坏),SOX11(+)。
1.22医院行PET/CT:鼻咽右侧隐窝壁增厚,糖代谢异常增高(SUVmax7.4),符合淋巴瘤浸润改变;鼻咽左侧隐窝糖代谢稍增高(SUVmax5.2),炎性改变可能性大;双侧扁桃体增大,糖代谢明显增高(SUVmax12.0),淋巴瘤漫润?慢性炎症?右颈Ib区、双侧颈(II、IH区)、双侧腋窝、肠系膜、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多发稍大淋巴结,大部分糖代谢轻度增高(较大者短径约0.7cm,SUVmax5.2),淋巴瘤浸润可能;右肺斜裂旁小结节,糖代谢不高,多为良性结节;双侧上颌窦、筛窦炎;脊柱退行性变。MIPI评分1分。
1.25医院直结肠镜示:慢性结肠炎;乙状结肠息肉;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降段粘膜下隆起性质待定。
1.28予以第1周期R-CHOP方案治疗。
1.29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减低,粒:红=4.43:1;粒系增生减低,中性杆状核及分叶核比值增加;红系增生减低,晚幼红比值减低;淋巴系统可见胞体较大异淋占1%,偶见幼淋,单核偏高;全片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成堆分布;未见寄生虫;白细胞分布、分类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大小较一致,血小板成堆分布;未见寄生虫。骨髓病理:骨髓增生减低,三系细胞可见,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散在分布,未见淋巴瘤累及。
1.29医院病理诊断:(阑尾开口)粘膜慢性活动性炎,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局灶淋巴组织增生,未见隐窝脓肿或肉芽肿;(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
2.18予以第2周期R-HDAC方案治疗。

疑问
1、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基因检测结果,目前的交替方案是否适合?靶向药物是否建议初治联合应用?
2、是否建议自体干细胞移植?如果不推荐移植,达到CR后需要何种方案做维持治疗?建议维持多久?
3、如果在化疗过程中因患者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是否还有其他适合的方案?
4、针对化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口腔溃疡,便秘感染等副作用,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
5、此患者预后如何?

答复
1、病理可以再会诊,观察形态有无母细胞变的情况。
2、治疗一线方案,可加R-CHOP/R-DHAP经济情况允许,可加用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或泽布替尼。
3、3疗前复查PET/CT,评估疗效,据地是否调整方案,如BR等。
4、如果治疗顺利,一般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结疗后可用伊布替尼+美罗华维持,或IR₂维持亦可。
5、患者CCND3,SMARCA4基因突变,可能与BTK抑制剂不够敏感,不良预后相关,必要时可联合应用靶向药,但基因对预后的影响研究较新,标本量较小,仅供参考。
6、如骨髓抑制较重,可加强靶向治疗,调整化疗剂量。
0c3a60f5379ddbcbc25b6291fb7ee59.jpg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