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39|回复: 1

随想录之 漫谈中西医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54

主题

3732

帖子

6787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0-8-7

一生平安康复0-1年

发表于 2018-8-27 13: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从逻辑概念看,中医与所谓的西医(现代医学)在逻辑上似乎不好并列,内涵可以说都是医学,外延却大不相同,一个是区域性的,一个是全球性的。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与其概念并列的应该是希腊传统医学,但古希腊的传统医学已经在浩历史大潮中几经沧桑汇入现代医学,为全球共有,不分国界人种。不过国人还是习惯把中国传统医学称为中医,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也算是约定俗成吧,以下也用中西医的说法。
      目前中西医之间的论战非常激烈,有割袍断义之论题的说法,虽然在医学界内部中西医者之间并无多少对立;西医经常使用中成药,中医也经常参考西医的检查报告,还有中西医结合专业,但在医疗界外的嘴炮仍然呈水火不容之势。
      如果说中医根植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卫气营血、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八纲辨症、辨症施及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古药物百科全书再加上千百年临床经验的话,那么西医的发展则是完全基于现代科学,同时也受限于科技水平,正因为其科技能力还有限,才导致中西医百年论争还在继续。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中医与其它主要古代文明医学史发展史相似,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YD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有其传统医学,其特征均为农业文明;即以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行以可采集的植物类药物为主、针灸术与放血术包括炼金术等为辅的医疗实践。现在的替代医学大多就是对各国传统医学的传承。
       西医方面  文艺复兴运动改变了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使古西医摆脱了原有运行轨道,进入了开放的、随科学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现代医学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就意味着西医要不断以新近科技发展武装自己,不断扬弃过时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和治疗药物。西医教科书四到五年再版一次、更新知识,NCCN医学诊疗指南每年都在更新,随科技发展而与时俱进。
      中医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时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三国时代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唐代医家孙思邈集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明情时期,中医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突出代表是医家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的《本草纲目》。
       中医自古就有儒医和游医之分,所谓儒医是那些胸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抱负的文人医师,熟读儒学又饱学各代医典,临床经验丰富,医案也写得好,特别优秀者还著有医学典籍传芳千古,最大的缺点是他们不宵血腥、基础的工作,如尸体解剖。所谓游医指那些文化底蕴少的走方郎中,他们临床经验丰富,到处行走,见识广,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这些医者中一不留神有可能出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之类。西医外科源于街头巷尾的剃头匠,剃头时顺便帮人割除疖痈、疣痣、肿瘤之类慢慢发展成外科,而华佗的外科手术居然没有流传下来不太好理解,也许是儒医太不宵动手能力?民间真正大众化的实用技能应该能流传,如外科先驱剃头匠,而且他们还没麻药。
       从《黄帝内经》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医,在顺境中发展,其间,曾经出现过有批判性思维的著作”医林改错”,但后继无人。缺乏对自身不足的批判和扬弃,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20世纪,西医大规模进入后,随着国人对西医的态度由怀疑转为接受,中医正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导致民国时期遭到重击,1929年,国民政府以“愚昧落后”、“阻碍科学”、“医事卫生障碍”等理由,通过了“废止中医案”,此政令一出震动了整个医学界。通过各界人士的努力,最终还是保留住了中医。
      解放后,中医得到毛主席的支持,毛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还提出中西医结合思路:“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药得到极大的发扬,文革初期全国的医学科研全都集中在中医药,医学临床也强调中西医结合。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就是那时全面发掘中医药宝库的一个例证。文革后中医一直得到各届党和政府的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发展的道路选择    中医具体应该如何发展,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思考,一种是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上,中医学专业的课程表上十七门医学课程中有七门西医课: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开设有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诊法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中西医专业基础课;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
        另一种道路是坚持中医自身辨证施治的特点,保持传统中医特色,可见中医的发展道路不像西医那样明晰,西医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制定的共同标准,有较为统一的诊疗指南和医疗规范。中医虽然有经典著作为指导,但后世弟子们有不同的发微,形成不同的流派,流派的不同对同一患者就可能有不同的辨证和不同的处方。再加上有人认为“高手在民间”,对中医院校的中医也持怀疑态度。
        说到中西医结合也是一个难题,大道理好说,骗子更会侃。但一旦真要结合就要有实证;随机、对照、前瞻、双盲实验是必须的。另外一种最简单的现象就是西医既开西药又开中成药,但西医开中成药是按病施治,不符合中医精髓“辨证施治”,这是不是真正中西医结合呢?抑或是”废医存药”?广为大家称道的某国大力发展中药,在国际上占有百分之九十的中药市场。然而,他们所谓漢方的实质是“废医存药”。不知道中医界如何定义这两种现象;西医开中成药是中西医结合抑或是倭国式的“废医存药”?不过它们都是很成功的商业案例。
      西医的发展前面已经提及,完全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受限于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造就组织细胞学的诞生,PCR技术的出现就有了分子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所谓精准医学基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西医也同步前行,但是,至今还未征服癌症,对病毒性感染还缺乏有效根除手段,在许多医学领域的疗效还不能令人满意,而正是这些不满意大大地激发了如火如荼生物医学科研,成为当今国际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随着西医的进步,中医受到挤压,从某些医疗领域退出,例如现在已经看不到中医牙科、产科,前者是因为中医没有牙钻技术和补牙材料,后者缺乏无菌手术技术做支撑。为何“洗冤录”没有发展成法医学?为什么“治未病”的先进思想没有转化为全球量级的大规模防治传染病的预防医学?答曰;因为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正如没有输血输液技术,也就很难成为战伤医学和急诊医学的主力。随着生物医学继续进步,中医还会受到挤压。
       如何面临西医的快速发展,中医应该怎么办?是述古还是编新?述古者强调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继续保持中医特色,以不变应万变。编新者积极参与中西医结合,以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科研。由于笔者曾经是深度的中医爱好者,故提出这个难解的话题。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12

主题

572

帖子

1264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2-3-28
发表于 2018-8-27 15: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西医治病,中医调理防病.就像楼主所说“治未病”!不要把中西医放在对立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