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303|回复: 2

[基础知识] 6淋巴瘤的治疗二(化疗知识)(103~139)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4

主题

109

帖子

331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结节硬化型
就诊医院
山大齐鲁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0-12-31

一生平安康复0-1年

发表于 2014-3-6 1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103.淋巴瘤的化疗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的化疗就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治疗淋巴瘤,也就是通过一定途径,如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口服接受某种或几种含有特殊化学成分的药物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淋巴瘤细胞从而使淋巴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淋巴瘤所致的临床症状缓解,延长病人生命,达到治疗的目的。
药物治疗肿瘤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使用化学方法合成或从其它物质中提取出化学药物治疗肿瘤,则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1942年,氮芥被成功地用于淋巴瘤的治疗,从而成为近代肿瘤化疗的起点并促进了烷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此后,又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植物药物等。肿瘤化疗也从应用单一药物发展到几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使化疗成为临床肿瘤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部分淋巴瘤病人单用化疗便有治愈的可能。不过,目前化疗还存有对淋巴瘤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毒性较大等缺点。
104.抗肿瘤化疗药分哪几类?淋巴瘤常用化疗药物有哪些?
根据对淋巴瘤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作用,可将化学治疗药物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两大类,如氨甲蝶呤、阿糖胞苷和长春新碱等均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和强的松等均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化疗药物根据来源、化学结构及作用特点,又可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类、生物碱、抗生素及激素等几类。
治疗淋巴瘤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1)       烷化剂类:常用的有环磷酰胺、氮芥和苯丁酸氮芥等。
(2)       抗代谢类:常用的有氨甲蝶呤、阿糖胞苷、足叶乙甙(VP-16)等。
(3)       生物碱类:常用的有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等。
(4)       抗生素类:常用的有阿霉素、表阿霉素、争光霉素等。
(5)       激素类:常用的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等。
(6)       其它:顺铂、甲基苄肼、盐酸米托蒽醌等。
   105.淋巴瘤化疗药物的作用与细胞周期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正常细胞还是淋巴瘤细胞,其增殖的过程大致都是按照“一分为二”的模式进行的,即一个分裂为两个,两个分裂为四个,四个分裂为八个……以此类推。细胞从一次分裂后开始直到下一次分裂的终末这段期间,称为“细胞周期”。细胞在增殖周期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按其规律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G1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前期)、S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期)、G2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有一部分细胞处于休止期(G0期),但在一定情况下它可转入增殖状态。不同类的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部位不一样。现有的化疗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谓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它能杀伤增殖周期中各期的瘤细胞,选择性不高,有的对休止期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主要包括烷化剂类药物及抗肿瘤的抗生素类药物。另一类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仅作用于某一时期,如阿糖胞苷作用于S期,长春新碱作用于M期。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抗代谢类及影响有丝分裂的一些生物碱,对休止期瘤细胞无杀伤作用。
根据不同药物对淋巴瘤细胞周期的不同作用,可设计出多种顺序常规用药、联合用药的方案,以便争取化疗最有效地杀灭淋巴瘤细胞,最少地损伤正常细胞,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106.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化学治疗方案主要是依据细胞增殖周期理论制定的。将作用于不同细胞增殖周期的药物有机地联合起来应用,则可以在同一个疗程中,更多、更有效地杀灭淋巴瘤细胞,或者用某种药物将原来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淋巴瘤细胞阻滞于同以阶段。在这种药物作用终止后,被阻滞的细胞便同时进入下一阶段,这时便可以利用淋巴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周期时间上的差异,用另一种药物选择性地杀伤更多的淋巴瘤细胞。此外,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还可以避免因长期单用某一药物而产生的耐药性。
疗程和间歇期日程是根据药物作用力和毒性大小来设定的。多数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细胞的选择性低,对正常组织也有较高的毒性,特别是联合化疗,使用药物较集中,剂量又大,因此,每一个疗程的持续时间不能太长。对于剂量小且毒性小者,给药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由于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杀伤作用,因此每个疗程完毕后应该有一段间歇期,以便正常细胞有充分的时间获得再生和补充。
107.淋巴瘤化疗时药物的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在治疗淋巴瘤时,医生常常将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如果这时所得到的疗效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化疗药物的疗效有所提高,即称为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如果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所得疗效为这两种化疗药物疗效之和,就称之为相加作用;如果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所得疗效比两种化疗药物疗效之和还大,则称之为协同作用。由于动物实验或临床治疗时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所以只有在所得疗效结果差异较大时,才能明确获得了协同作用,否则一般笼统称为增效作用。有时候,两种药物使用的具体时间不同也可影响疗效,过多与用药时肿瘤细胞所处细胞周期时相不同有关。如动物实验时发现,卡氮芥与环磷酰胺同时使用时疗效相加。先用卡氮芥,接着用环磷酰胺,可得到协同作用,疗效增加约100倍;先用环磷酰胺,再用卡氮芥,虽亦呈协同作用,但疗效不及100倍;若间隔2小时,不论先用哪一种药物,其协同作用的疗效下降约10倍。再如使用长春新碱后8~24小时加用氨甲蝶呤,疗效增加,尤以间隔12小时疗效最好。所以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方案时,应遵照化疗方案要求用药,以取得最佳疗效。
108.淋巴瘤病人化疗时药物的拮抗作用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如果将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所得到的疗效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化疗药物的疗效还低,就称为化疗药物出现了拮抗作用。有时这种拮抗作用与两种药物使用的先后顺序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不应忽视。如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发现:氨甲蝶呤与氟尿嘧啶对淋巴瘤疗效都较好,似可同时选用,但实际上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可使疗效稍减低,其实际疗效比单用一种药的疗效还低;如在先用氟尿嘧啶0.5~1小时后再用氨甲蝶呤,则呈拮抗作用,疗效明显减低。又如在先用长春新碱6~24小时后再用环磷酰胺,则可以出现增效作用;而先用环磷酰胺,再加长春新碱,即可出现拮抗作用,明显减效。这种用药上的时间因素对拮抗作用的发生应引起警惕,在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时切勿不按联合化疗方案随心所欲用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拮抗作用。
109.淋巴瘤病人化疗时为什么要几种药物联合应用?
淋巴瘤病人进行化疗时,医生在1个化疗疗程中常将数种化疗药物同时或先后联合起来应用,这就是所谓联合化疗。与在1个疗程中仅使用1种药物的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具有以下优越性:
(1)              发挥协同作用。联合应用不同作用原理的药物,分别作用于增殖周期的不同阶段或作用于不同代谢途径,可以提高杀灭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2)              减少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同一药物是导致淋巴瘤细胞耐药(对化疗药物具有抵抗力)的因素之一,联合用药去除了该因素,从而可以减少耐药细胞株产生的可能性。
(3)              预防脑转移。大多数化疗药物不能进入脑内,因而无法起到预防治疗淋巴瘤脑转移的作用。联合化疗中的一些药物可到达脑内,则可弥补许多药物在这方面的缺陷,减少淋巴瘤颅内转移或复发的可能性。
(4)              减少毒副作用。联合用药可以减少相互的毒性而不减低抗肿瘤作用,药物的毒性应尽可能不相重叠,在作用相同的药物中,选用其中毒性最小的。
(5)              提高治疗效果。给药的顺序和疗程可按照细胞增殖周期原理,使淋巴瘤细胞同步化,提高另一种对其敏感的药物的疗效,以达到更多地杀伤肿瘤细胞,并给正常细胞以恢复的机会。如在淋巴瘤常用化疗方案中,一般主张先用足够剂量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以杀伤大量的各期增殖细胞和部分非增殖周期(G0期)细胞,并使大量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然后用大量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杀灭进入周期的增殖细胞,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经过一段休息时间,重复上述治疗方案,常能达到缓解或控制淋巴瘤的目的。对临床上发展很快的淋巴瘤,大量淋巴瘤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宜先采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一种或几种药物联合使用,从不同环节上抑制和杀伤敏感的淋巴瘤细胞,使淋巴瘤停止发展,增殖细胞受到较大杀伤后,再用大剂量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消灭周期中的其它淋巴瘤细胞及G0期淋巴瘤细胞。这样进行几次,其中间隔以短暂的休息期,可能会收到较佳的效果。
110.淋巴瘤病人常用的化疗方案有哪些?
淋巴瘤病人的化疗分为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治疗在用药剂量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淋巴瘤病人的化疗方案还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       霍奇金病的化疗方案
1单药化疗方案:氮芥,完全缓解率20%,总有效率61%;环磷酰胺,完全缓解20%,总有效率59%;长春新碱,完全缓解率36%,总有效率58%;氮烯脒胺,完全缓解率5%,总有效率56%;阿霉素,完全缓解率6%,总有效率36%;鬼臼乙叉甙,总有效率61%;甲基苄肼,有效率57%。
2联合化疗方案:Ⅰ、Ⅱ期病人淋巴结直径超过5厘米和纵隔淋巴瘤均需先化疗后放疗。Ⅰ、Ⅱ期病人淋巴瘤病理为淋巴细胞消减型者放疗后也需化疗。Ⅱb、Ⅲ、Ⅳ期病人均需先化疗。
方案1(MOPP或COPP方案):为经典方案,即氮芥(M)或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甲基苄肼(P)+强的松(P),完全缓解率80%以上,总有效率为95%左右,5年生存率为65%;在MOPP方案的基础上加入第五种药物,如加博莱霉素成B-MOPP方案;加VP-16成E-MOPP方案等,可提高5年生存率及完全缓解率。
方案2(ABVD方案):即阿霉素(A)+博莱霉素(B)+长春新碱(V)+氮烯脒胺(D),ABVD方案完全缓解率为62%,与MOPP方案无交叉耐药。近年推荐将MOPP与ABVD二方案交替应用,疗效较佳。
(2)       非霍奇金病的化疗方案
1单药化疗方案:氮芥,完全缓解率40%,有效率为45%~60%,疗效不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的完全缓解率为57%~58%,有效率为60%~70%;长春新碱,完全缓解率为25%~27%,有效率为40%~70%;亚硝脲类完全缓解率为13%,有效率23%~32%;博莱霉素(BLM),完全缓解率15%,总有效率23%~59%;阿霉素完全缓解率为15%,总有效率40%~50%。
2联合化疗方案:非霍奇金病低度恶性Ⅱb、Ⅲ、Ⅳ期以化疗为主,选用多药联合方案,特别是初治病人,尽力争取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再给予放疗巩固疗效,还要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以防止和减少远期毒性或骨髓抑制。
方案1(COP方案):即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强的松(P),完全缓解率为39%~50%。
方案2(CAOP方案):即方案1加入阿霉素(A),完全缓解率为67%。
方案3(M-BACOD方案):即氨甲蝶呤(M)+争光霉素(B)+阿糖胞苷(A)+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地塞米松(D),完全缓解率达80%。
虽然中、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病恶性程度高,但对化疗也较敏感,采用多药联用的强烈化疗,且交替应用对骨髓毒性高低不同的药物,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初治失败的和复发率较高的病例生存期短,常需要更积极、更强烈的化疗,宜采用大剂量的多药联用方案,常用药物有异磷酰胺、阿糖胞苷、氨甲蝶呤、鬼臼乙叉甙及卡铂等。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可给氨甲蝶呤10毫克或阿糖胞苷100毫克鞘内注射,每周1次,可给3~5次。
这些方案由于药物组成的不同和剂量的不同,其治疗强度和毒副作用不同。通常根据淋巴瘤的分型、恶性程度及病人个体的耐受能力,尽量选择最强大的治疗方案,再在治疗中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
111.淋巴瘤病人的联合化疗以1年进行几个疗程为宜?
目前,治疗淋巴瘤有多种联合化疗方案,各种方案的疗程持续时间不等。各种方案的每个疗程所需相隔的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方案所选药物不同、治疗效果不同和不用病人的机体状况对化疗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化疗究竟以1年进行几个疗程为宜,不能一概而论。进行化疗时,化疗药物既杀灭或抑制淋巴瘤细胞,也对机体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伤作用,尤其是可严重抑制生长旺盛的造血系统----骨髓造血干细胞。因此,每个疗程的化疗完毕后至少需要3周以上的间歇期,以便使正常细胞有充分时间获得恢复。但是,在化疗间歇期淋巴瘤细胞也可以得到增殖的机会,故两个疗程之间的间歇期不宜过长,一般1~2周为宜。当淋巴瘤没有完全消失时,在机体能够耐受的条件下,应积极进行化疗,通常每年至少应化疗4个疗程。如果作为经放、化疗的巩固化疗,应积极化疗2年以上,其后则以中药及免疫治疗为主,间断给予定期的巩固化疗。
112.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大剂量给药还是小剂量给药好?
对于淋巴瘤病人化疗所使用的同一种药物来说,大剂量给药较小剂量给药为好。这是因为:
(1)              某些化疗药物小剂量与大剂量对淋巴瘤细胞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小剂量对淋巴瘤细胞只起延缓生长的作用,且这种作用通常是可逆的;剂量增大时,方可杀死淋巴瘤细胞,并且这种杀伤作用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增强。长春新碱、丝裂霉素、争光霉素等化疗药物都有此特点。
(2)              对于许多化疗药物,如氨甲蝶呤、氟尿嘧啶、更生霉素等,所用药物总量相同时,间断大剂量给药方案往往较每天小剂量给药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对骨髓的毒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明显为小。
鉴于以上两点,近年来一般均采用间歇大剂量给药方案治疗淋巴瘤,而每天小剂量给药方案已被淘汰。不过应当说明的是,任何药物所选用的大剂量都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剂量范围,否则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以氨甲蝶呤为例,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剂量较常规剂量增大时,可以使荷瘤动物生存时间延长,但到一定剂量后若再增大剂量,反使荷瘤动物生存时间缩短。这类辩证法的给药规律应在临床治疗时予以重视。身体状况很衰竭或耐受能力差的淋巴瘤病人,所能耐受的化疗剂量范围往往较一般病人为低,所给药物剂量应相应减少。
113.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出现耐药性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出现耐药性是指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细胞起不到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即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的治疗失效。化疗的耐药性分为以下两种:
(1)       自然耐药性:指淋巴瘤细胞原本就对药物有耐药性,化疗药物的疗效欠佳或无效。
(2)       获得性耐药性: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淋巴瘤细胞对以往有效的药物变得耐受,从而使药物失效。产生获得性耐药性的原因是淋巴瘤细胞在治疗后发生突变,淋巴瘤细胞生长周期、代谢途径、对药物的反应发生了改变;反复化疗后淋巴瘤病人的免疫系统被抑制,各种免疫功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4

主题

109

帖子

331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结节硬化型
就诊医院
山大齐鲁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0-12-31

一生平安康复0-1年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8: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114.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出现交叉耐药性是怎么回事?
上一问谈了化疗耐药性是对某一化疗药物而言的。交叉耐药性是指淋巴瘤细胞对某一种药物一旦产生了耐药性,由此对另一种或几种过去没有用过的化疗药物也产生耐药性。淋巴瘤细胞如果对氮芥治疗产生了耐药性,则可同时对环磷酰胺、噻替哌等也产生交叉耐药性。又如对氮芥治疗产生了耐药性,则可同时对环已亚硝脲产生交叉耐药性。但也有些同类药物中对一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对另一种不一定产生耐药性,如卡铂和顺铂都是铂类制剂,有些淋巴瘤细胞对顺铂产生了耐药性,不一定对卡铂也产生耐药性,只是总疗效将明显下降。因此,在几种化疗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中,一般不同时选用易于发生交叉耐药性的药物,而选用无交叉耐药性的药物,以保持长期应用而杀灭更多的淋巴瘤细胞。
115.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出现耐药性有无预防方法?
在前面的问题中已谈到耐药性分为自然耐药性及获得性耐药性。自然耐药性是淋巴瘤细胞原本就具有的,无法预防,唯一能做到的是在选择化疗药物时避免使用那些具有自然耐药性的药物,而选用对淋巴瘤细胞敏感的药物。目前有一种临床尚未广泛开展的预测淋巴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方法,即:将手术切除及其它方法获得的病人淋巴瘤细胞做体外培养并与化疗药物接触后,观察淋巴瘤细胞的死亡率,从而判断淋巴瘤细胞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治疗用药选择,获得性耐药性是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生原因在113问中已经论述。从理论上说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联合化疗时避免长期反复使用同一化疗方案,而尽可能选用两种以上的互相没有交叉耐药的方案交替使用。另外,在化疗期间或化疗间歇期配合使用胸腺肽等免疫促进剂或扶正中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对避免获得性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有一定益处。
116.淋巴瘤病人化疗产生耐药性后怎样解决?
淋巴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临床上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换用以往所使用方案没有交叉耐药性的新的化疗方案。如果考虑耐药是因为化疗后肿瘤生长变得缓慢,从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减低所致,在身体条件能够耐受的前提下,也可以试用加大原方案药物剂量及延长疗程时间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过,应该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方法也并非一定奏效,失效的情况是相当常见的。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有条件时可检测多种药物耐药基因,采用药物递转耐药,仍无效则应考虑选用其它治疗手段,如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热疗及中药治疗等。
117.为什么说化疗难以彻底消灭淋巴瘤细胞?
从理论上说,化疗是不能彻底消灭淋巴瘤细胞的。其原因如下:
(1)        肿瘤细胞的增殖是按指数方式进行的。一个淋巴瘤细胞增殖到临床上体检能摸到或测量出的程度,即大小超过1厘米3(重量约为1克)时,需要经过二十几代增殖,这时肿瘤细胞总数已达109以上。这样的肿块如果经过10代,即达1012(重量约1公斤),将致人于死命。现有的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遵循的是一级动力学规律,即一定量的化疗药物只能杀灭一定百分比的肿瘤细胞,也就是若干对数值的杀死(对数杀灭),而不是也不能百分之百地将淋巴瘤细胞杀灭。根据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即使应用最大耐受量的药物,也是按照一定比例杀灭瘤细胞的。一个对数杀灭是指瘤细胞减少“10”的1次方(例如1012减到1011)。要使已有1012瘤细胞的晚期肿瘤降到109,就需要3个对数杀灭。3个对数杀灭等于消灭了99.9%的肿瘤细胞,而病灶仍存留有109的瘤细胞(重约1毫克)。单用药物达到根治淋巴瘤的疗效,需要取得99.9999%的杀灭效果,实际上这是难于实现的,要消灭这么多的瘤细胞而又不伤害正常组织,几乎是不可能的。残存的瘤细胞在化疗间歇期间会不断加快增殖而导致淋巴瘤复发。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化疗的间歇又是必须的。所以,淋巴瘤细胞在化疗间歇期的加快增殖也是不可避免的。
(2)        淋巴瘤细胞分为增殖细胞和“休眠”细胞,化疗药物对于“休眠”状态的淋巴瘤细胞多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单独应用化疗药物很难将淋巴瘤细胞消灭干净,这是目前化疗药物不能根治淋巴瘤的原因。由于免疫治疗对淋巴瘤细胞呈算术杀灭,即具体细胞数的杀灭,所以有些人寄希望于此。然而,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所能消除的肿瘤细胞数目不超过102~106个。目前临床用作免疫治疗的几种药物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故如何合理使用化疗药物,配合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中医药、免疫等疗法),尽可能多地保护体内的免疫功能并清楚残留的瘤细胞,是淋巴瘤临床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
118.淋巴瘤病人化疗失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所谓化疗失败,就是说化疗没有使淋巴瘤病灶消失或缩小,淋巴瘤病灶无变化甚至继续增大,或者出现新的病灶。导致淋巴瘤化疗失败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种:
(1)        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或者联合化疗方案选药不当,药物剂量过小,持续时间不足。
(2)        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很差,不能耐受化疗。
(3)        化疗中出现血象明显降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致使化疗不得不中途停止。
(4)        病人因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过于痛苦而擅自中止化疗,致使化疗药物没有达到显效剂量。
这些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纠正的,如:连续进行2个疗程的化疗,考虑调整或更换化疗方案等。但是,如果没有医生同意,淋巴瘤病人不能自作主张停止化疗。
119.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常见的药物反应有哪些?
化疗药物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这些毒性反应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反应两大类:
(1)        近期反应: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许多化疗药物都有较强的局部刺激,给药方式不当可引起静脉炎,若渗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甚至经久不愈。全身反应主要有:○1消化道反应:大部分化疗药物对消化道粘膜有损害作用,除局部直接刺激外,还可对神经系统产生间接刺激引发消化道反应,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多数病人在第一次用药时反应比较重,以后随用药次数增多而逐渐减轻。○2骨髓抑制: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是大多数化疗药物共有的毒性反应,也是化疗中途停止最常见的原因。骨髓抑制的程度、发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化疗药物的种类,另一方面取决于骨髓造血细胞寿命的长短。病人出现血细胞尤其是粒细胞减少,甚至红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者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及血便等。○3皮肤粘膜的损害:化疗病人常出现皮肤带状疱疹,应用烷化剂时脱发则甚为普遍,抗代谢药物特别是大剂量应用时常引起口腔粘膜反应,表现为充血、水肿、炎症及溃疡。○4心、肝、肾损害:由于大多数化疗药物从尿中和胆汁中排泄,因而可产生肝、肾损害。阿霉素等抗生素及金属药物可引起心肌损害,其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5免疫抑制:多数化疗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机体免疫抑制的发生及程度与药物的种类和给药的时机有关。免疫抑制常会使病人并发感染、出血或出现皮疹。
(2)        远期反应:主要是化疗药物的致畸胎和致癌作用。所谓致癌作用是指因患淋巴瘤接受化疗的病人,可能因曾接受化疗而再患其它类型的肿瘤。不过,这种情况相当少见,绝不能因此而拒绝化疗。
120.怎样才能保证淋巴瘤病人化疗的顺利进行?
如前所述,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导致淋巴瘤病人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往往就是这些毒副作用。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总是想方设法尽可能地预防或减轻各种毒副作用,使化疗得以顺利完成,这些将要在以后的问题中详细叙述。而作为一个准备接受化疗的淋巴瘤病人,在化疗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准备积极配合医生,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化疗带来的不适,争取完成化疗全疗程。
121.淋巴瘤病人化疗时怎样防治白细胞下降?
前已述及,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实质上是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所致。白细胞下降可以引起多种个不良后果,主要是身体免疫力也就是身体抵抗力的降低,使病人容易发生感染。在白细胞下降时出现的感染,较一般情况下的感染难以控制。不同的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现的快慢、持续时间并不相同,因此血白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不一。一般按照骨髓受抑制后恢复的快慢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恢复迅速的,白细胞于化疗开始即可下降,最低谷一般位于化疗后8~10天,21天左右恢复,如环磷酰胺、氮芥。另一类为恢复缓慢的,白细胞呈双相抑制。第一次下降在化疗后8~10天,以后保持该水平或部分恢复;第二次下降在化疗后27~32天,42~50天才能完全恢复,如丝裂霉素、亚硝脲类。由于白细胞下降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临床医生对其很重视,总是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化疗的适应症,对于全身状况很差,原本已有血白细胞显著降低者,不能给予化疗。○2尽可能根据药物对骨髓抑制的强度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间。如2个疗程间隔10天左右;而1个疗程内的2次用药间隔最好大于36~48小时;使用亚硝脲后6~8周内避免使用其它化疗药物,以免骨髓抑制作用加重。○3化疗开始后可加用一些促白细胞生成药,如强力升白片、生白安、峰岭胶囊等,也可以应用补血补气和健脾补肾中药,如党参、黄芪、鸡血藤、补骨脂、枸杞子、当归、丹参、熟地、阿胶、菟丝子等。
(2)        治疗措施:○1白细胞明显降低,如低于3.0×109/升,应暂停化疗。○2除使用上述促白细胞生成药并可增加用量外,还可使用银耳多糖、茜草双酯、集落刺激因子或中药辩证施治等。白细胞低于1.0×109/升或粒细胞低于0.5×109/升时应少量多次输新鲜血刺激骨髓增生,有条件时应输白细胞或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白细胞严重降低者(少于1.0×109/升)可考虑保护性隔离,以防止感染。
122.淋巴瘤病人化疗时怎样防治贫血和血小板下降?
化疗引起贫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的机制与化疗引起血白细胞数减少的机制相同,所以淋巴瘤病人化疗时防治贫血和血小板下降的措施也与防治血白细胞数下降的措施基本相同。应严格掌握化疗适应证,尽早使用促红细胞生成药物,必要时输血,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低于50×109/升时应暂停化疗。由于血小板下降可使机体出现出血倾向,即可能出现皮肤粘膜、消化道等多部位、多脏器出血,所以若血小板明显降低,可应用血小板成分输血以防止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应及时给予相应止血措施。
123.淋巴瘤病人化疗后食欲差怎么办?
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时应用的化疗药物都可引起食欲减退,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每次化疗疗程开始后的1~2天内,可以为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所致,也可以是药物对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所致。如果病人进食量过少,则难于维持身体的热能供应和水电解质平衡,而一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则不得不中止化疗。作为一个接受化疗的淋巴瘤病人,应该具有克服治疗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和努力完成治疗的意志和信心。一旦化疗过程中出现食欲减退,应该想方设法坚持进食,可将一日3餐改为少量多餐;油腻饮食改为清淡饮食;不能进食米饭等主食时,可改为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及水果和果汁等。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可减轻化疗反应的中药。在进食量确实不够的情况下,医生会给予适当静脉补液,但一般补液的营养成分与自己进食相比较是很不全面的,所以淋巴瘤病人应尽量坚持进食。
124.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为什么会引起沿血管走向的疼痛和静脉变硬甚至不通?
淋巴瘤病人化疗应用的化疗药物,如氮芥、长春新碱、阿霉素等,静脉注射时可出现注射附近区域及沿血管走向的疼痛、红肿、静脉逐渐变硬呈条索状,甚至不通。这是由于上述药物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注射后引起了静脉内摸炎或血栓性静脉炎所致。淋巴瘤病人及其家属一旦发现上述静脉炎的表现,应该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停止在该处的静脉输液。具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可以参考第125问。在发生静脉炎后,只要及时采取措施也是可以治愈的。
125.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淋巴瘤时怎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淋巴瘤病人在接受化疗时,为避免注射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应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注意如下几点:
(1)        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所以下肢静脉不宜注射强刺激性的化疗药物。
(2)        为避免药物反复刺激同一血管而更易发生静脉炎症,应交替使用左右臂静脉。
(3)        为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刺激静脉,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配制药物浓度。
(4)        一般刺激性化疗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均宜缓慢,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应采用静脉冲入法。
(5)        因小静脉血流速度很慢,化疗药物不能得到迅速稀释,故不宜选用过小的静脉用作注射化疗药物的血管。
(6)        对有上腔静脉综合症的病人,不宜使用上肢静脉输注化疗药物。
126.淋巴瘤病人化疗时不慎将药液漏在血管外和皮下会有什么后果?
大多数化疗药物都对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如果皮下或肌内注射这些药物,可引起局部皮肤或肌肉坏死,所以,化疗药物一般都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使其直接进入血管内,迅速被血液稀释。但若不慎使药液漏在血管外或皮下,处理又不及时,则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形成硬结,甚至坏死,经久不愈。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4

主题

109

帖子

331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结节硬化型
就诊医院
山大齐鲁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0-12-31

一生平安康复0-1年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8: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127.淋巴瘤病人化疗时怎样预防药液漏到血管外和皮下?
淋巴瘤病人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为避免药液漏到血管外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静脉注射前,药液稀释排气后,应更换针头,更换针头后不再排气,以免针头上沾着药液,带入皮下。
(2)        静脉注射前要检查有无回血,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时方可注药。
(3)        注药完毕应抽少量回血,使药液不沾于针头,再拔针。
(4)        拔针后应压迫针眼2~3分钟,以防药液漏于皮下。
(5)        若病人为首次用药,用药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做好解释,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与护士密切配合,并向病人交待药物的刺激性、药物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药物静脉注射过程中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局部疼痛,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肤反应。注药时病人如有疼痛或异常感觉,应立即告诉护士。
(6)        可先用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毫升~250毫升作静脉滴入,证明输液通畅并无液体渗漏皮下时,将药液由输液管输入,再加快输液速度,冲走药液以减少对静脉的刺激;也可用大静脉保留输液管输注药液,以防静脉炎。
128.淋巴瘤病人化疗时药液漏到血管外和皮下怎么办?
淋巴瘤病人化疗时,不同的化疗药液漏到血管外或皮下,处置方法略有差异。若为氮芥可立即用1/6克分子硫代硫酸钠溶液局部注射;若为长春新碱类则用透明质酸酶(150单位/毫升)局部注射;若为阿霉素则用琥珀酸可的松(50毫克~200毫克)局部注射;若为丝裂霉素则改用维生素B6局部注射。同时局部用冰袋冷敷24小时,并外敷氢化可的松油膏。如果病人局部疼痛严重,也可同时加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作患肢套式封闭。亦可以局部涂敷如意金黄散或选用硫酸镁、三黄水(黄芩、黄连、黄柏)湿敷。应注意的是早期切忌局部热敷,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129.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引起的恶心呕吐如何处理?
淋巴瘤病人化疗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毒性反应症状就是恶心呕吐,其原因可以是化疗药物对胃肠粘膜损害,也可能是化疗药物刺激中枢神经化学感受器而引起。这时的处置除了镇静休息以外,最主要的是应用药物止吐。常用的药物及措施有:
(1)        灭吐灵:也称胃复安,有片剂和针剂两种。片剂为每片5毫克,每次口服1~2片,每日2~3次,从化疗前开始直至化疗结束。针剂为每支10毫克,用化疗药之前半小时至1小时从静脉输液管中注入,如果化疗中或化疗后反应仍大,可再给1支灭吐灵。
(2)        枢复宁:为目前防治化疗与放疗后呕吐的最有力的止吐药,但价格昂贵。成人剂量为8毫克,每日3次,自接受化疗之日起连用5日。
(3)        针灸:可以选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4)        糖皮质激素:胃肠反应严重者,可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防治,在使用化疗药前给药,如地塞米松2毫克~5毫克,静脉输液时滴入。
130.淋巴瘤病人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如何判定及处理?
淋巴瘤病人化疗时采用的化疗药物,相当多的药物在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时,由于药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而引起肝功能损害。肝脏是身体的重要消化器官之一,如果肝功能受损,则饮食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体内有毒物质的解毒和药物的分解都会受到影响。虽然这种肝功能损害多为一过性改变,但如果处理不及时,也会造成肝细胞较严重的破坏。预防和处理化疗引起的肝损害,必须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一定时期内定期检查肝功能,主要检查项目有转氨酶、胆红质、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以及部分凝血因子等。其中血液中转氨酶水平为判定肝功能损害的常用指标之一,化疗中如果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增高,应该服用保护肝脏、降低血中转氨酶水平的药物,如联苯双酯、肝泰乐或中医辨证施治等,同时适当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如果转氨酶明显增高,则应考虑停止化疗,同时静滴葡萄糖液及大剂量维生素C等,并应注意是否感染了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如有则应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
131.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防治肝脏损害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在上一问中已经谈到,许多化疗药物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尽快分析处理,不使肝损害加重。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肝损害的药物有:
(1)        肝泰乐(化学名葡萄糖醛酸内酯):有护肝解毒作用。片剂为50毫克与100毫克两种,每次口服100毫克~200毫克,每日3次。注射剂为100毫克1支与200毫克1支两种规格,可以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每次100毫克~200毫克,每日1次。
(2)        肌苷:片剂为0.2克1片,口服0.2克~0.6克/次,3次/日。针剂分为0.1克与0.2克两种,可以静脉滴注或注射,0.2克~0.6克/次,1~2次/日。
(3)        益肝灵:为片剂,口服2片/次,3次/日。
(4)        核三(联苯双酯):具有较明显的降低转氨酶的功能,但可能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因此,要长期服用,逐渐减量。常用剂量:9毫克~15毫克/次,3次/日,转氨酶正常后改为6毫克~9毫克/次,3次/日。或25毫克~50毫克/次,3次/日,转氨酶正常后减为2次/日。
(5)        其它保肝降酶药:尚有降酶灵、肝健灵、辅酶A、维生素E及中药垂盆草等,均可选用。
132.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应如何处理?
在淋巴瘤病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来说,导致淋巴瘤病人在化疗期间出现发热的可能原因有以下3个:
(1)        感染性发热:接受化疗的病人因化疗药物导致骨髓和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正常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力低下,抵抗力降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淋巴瘤病人病人感染的发热与其它疾病的发热,处理原则略不同,一旦确诊为感染性发热,应用抗生素剂量应大而足,只有感染控制了,体温才会得以控制。
(2)        药物热:化疗药物引起的发热反应较为常见,如阿糖胞苷、氨甲蝶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等,用后多有不同程度发热。不同药物所致发热的特点不尽相同,用药前服用退热剂及抗组胺药,可以减轻药物热。
(3)        癌性发热:为淋巴瘤组织分解代谢及坏死的产物刺激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其特点为体温曲线一般无明显规律性,多为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化疗期间出现的发热,只有除外感染性发热和药物性热之后,方可考虑为癌性发热。
发热的对症处理方法有:
(1)        药物降温:○1常用降温药,如柴胡、消炎痛、紫雪丹等。新癀片是一种较有效的退热药,口服1~2片,但要注意液体补充,防止退热时出汗过多引起虚脱。○2糖皮质激素。小量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是处理化疗引起的发热最有效的药物。○3中药。如病人于发热的同时伴咽红、口腔溃疡、舌红质胖、苔焦黄厚腻或变黑、脉滑速,辩证为热毒内炽、气阴两虚者,可酌情服用人参白虎汤:红参3克~5克,生石膏30克~60克,知母、麦冬各10克,青蒿、黄芩、石斛各10克~15克,甘草6克~10克等加减。○4上述处理仍未退热,可给予消炎痛栓,尽量避免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药物的应用。
(2)        物理降温:采用冰袋冷敷或用50%酒精擦抹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表浅部位。多饮白开水。物理降温应配合退热药物使用。
133.为什么淋巴瘤病人的抗感染治疗与一般病人不同?
淋巴瘤病人一旦发生感染,尝尝来势凶猛,进展迅速,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更为凶险。据报道,当粒细胞减少病人并发绿脓杆菌败血症时,若没有给予及时治疗,约有70%的病人可在48小时内死于感染。因此,及时地对感染进行恰当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取送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之后,尽管尚没有检验报告也必须立即给予经验性治疗。待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明确之后,要及时换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1)        经验性治疗:当病人体温升高(常以38.5°C作界线),且在停止输液、输血等2.5小时后仍不退时,应首先考虑感染。此时详问病史及做全面体检,取送各种培养,包括血培养并行X线检查。然后,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其选择尽量概括所有可能的病原菌,而并非针对某一种细菌。最常用的用药方案,为氨基糖甙类(如丁胺卡那霉素)加抗绿脓杆菌的β-内酰胺类(如氧哌嗪青霉素)。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尤其是老年)或有明显听力障碍的病人,主张以第三代头孢类代替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上述首选抗生素后,一般观察48~72小时。若体温下降,可继续用原抗生素观察;若病因仍不明,体温亦不降,则需加用或更换其它抗生素。更换时可参考感染部位及其常见的病原菌。如口腔感染多由厌氧菌引起,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灭滴灵);如食管炎症多由真菌或病毒引起,加用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制霉菌素)或无环鸟苷;如X线片示有肺炎,且为间质性或弥漫性,多由支原体、卡氏肺囊虫或巨细胞病毒引起,可加用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大蒜素及抗病毒药等;肛周感染有时由厌氧菌引起,必要时可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更换抗生素后,可再观察48~72小时。若体温下降或病原菌已肯定,则仍按上述原则处理。若感染仍未控制,则需加用强有力的抗真菌药物,如二性霉素B或氟康唑静滴,或加用抗结核及抗病毒药物。
(2)        针对性治疗:一旦感染的病原菌明确,根据其药敏试验应用相应的抗生素。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霉素);β-内酰胺类(氧哌嗪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先锋V号、先锋Ⅵ号、西力欣、先锋必、菌必治、头孢氨噻肟、复达欣、泰宁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环丙氟哌酸等);其它抗生素有:红霉素(对支原体感染有效),复方新诺明(对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预防与治疗均有效)、万古霉素(对耐药葡萄球菌有效),灭滴灵(对厌氧菌感染疗效好)。抗真菌的药物有二性霉素B、克霉灵、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等。抗病毒的药物有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大蒜素(也具有抗细菌及真菌作用)、干扰素。
134.有心脏病的淋巴瘤病人化疗时怎么办?
淋巴瘤病人如果同时患有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在化疗尤其是应用大剂量化疗时可能出现心脏病加重或突发,诱发心力衰竭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此类病人化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或避免使用某些有严重心血管毒副作用的药物。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        用药前检查心脏状态,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等检查。
(2)        化疗前或应用化疗药物的同时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E、维生素C等。
(3)        应用化疗药物时应缓慢静滴,速度不宜过快。
(4)        发现心脏损害后,可立即用糖皮质激素;如心脏功能衰竭时可应用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
化疗药物中对心脏毒性最大的为阿霉素,其次为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大剂量阿糖胞苷等,对原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
135.淋巴瘤病人在化疗中如何防治血尿?
淋巴瘤病人在化疗中出现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化疗药物的代谢产物对泌尿系统上皮细胞的损害。如出血性膀胱炎,最多见于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时,这与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丙烯醛有关。
只要注意正确地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是可以大大减低的。措施如下:
(1)        充分补液。在输注环磷酰胺前后要超过人体需要量补液,目的是保证充足的肾脏排尿,每日输液量应在3000毫升以上。在每日输环磷酰胺前4小时内,与最后1次输环磷酰胺后6小时内,超量输液尤为重要。
(2)        在输注环磷酰胺前后,皆可用利尿剂以加速利尿。一般用法为输注环磷酰胺前或后半小时静脉给药,每次给速尿20毫克。也可口服利尿药,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可在输环磷酰胺前1小时口服250毫克~500毫克。
(3)        应用泌尿系统保护剂。可按化疗药物剂量的20%给予美司那注射液,分3次于化疗同时、化疗后4小时、8小时静脉滴注。美司那的化学名为α-巯基乙基磺酸钠盐,它可与环磷酰胺的毒性代谢产物反应后形成非毒性产物,由尿中迅速排出体外。
(4)        避免与其它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防止肾损害的发生。
136.淋巴瘤病人在化疗中如何防治尿酸过高引起的肾脏损害?
尿酸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物之一,血浆中含量约0.02克~0.07克/升。而化疗可使淋巴瘤细胞快速溶解,分解为尿酸,使病人血浆中尿酸浓度大大增加,超过0.3克/升。当尿液呈酸性时,尿酸易沉淀于肾内形成结晶,可引起肾脏损害,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因此,淋巴瘤病人在化疗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高尿酸血症,最常见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的化疗中,预防措施有:
(1)        大量输液:可以稀释尿液,防治尿酸在尿液中浓度过高。输液量应在每日3000毫升以上。
(2)        碱化尿液:目的是防止尿酸在酸性条件下结晶。常用碳酸氢钠,可静脉给药,也可口服。乙酰唑胺也有类似作用,但酸中毒者禁用。
(3)        抑制尿酸形成:别嘌呤醇有抑制尿酸形成的作用,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1克,每日3次。
137.如何防治淋巴瘤病人在化疗中出现的免疫抑制?
多数化疗药物都能引起人体免疫力的降低,而免疫力降低的后果则是人体自身抗肿瘤和抗感染能力的降低。化疗药物对免疫抑制过重,甚至反而会促使淋巴瘤的发展,而且会因人体患感染性疾病而影响进一步化疗或其它抗肿瘤治疗的施行。为减轻化疗药物的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目前在淋巴瘤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已注意了以下几点:
(1)        在保证化疗疗效的前提下,不盲目地追求过高的化疗剂量。
(2)        因小剂量连续给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比大剂量间断给药明显增大,所以一般均采用大剂量间断给药方案。
(3)        对有肝转移或全身情况很差的病人,更应尽量选用免疫抑制作用较轻的药物,甚或不做化疗。
(4)        如有可能,在化疗过程中或化疗后应动态观察病人免疫指标的变化,根据其变化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5)        在化疗过程中或化疗间歇期,可适当配合使用免疫促进剂或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
138.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如何防治眼、耳、鼻、口、肛门及外生殖器感染?
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病人的骨髓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外周血白细胞因此而减少,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尤其是眼、耳、鼻、口腔、肛门及外生殖器更易感染。这些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平时常有一定数量的致病菌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菌便乘机而入,引发感染,出现发热、局部发炎等表现。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继发感染,是化疗中重要的支持治疗内容。常用方法包括:
(1)        严格消毒隔离:争取有一个无菌或相对无菌的空间。目前最好的措施是无菌空气层流室,但国内多数医院条件有限,尚不能满足所有化疗病人的需要。因此,应努力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
(2)        无菌护理:常规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用1﹕2000洗必泰溶液或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每日3次;用1﹕1000洗必泰鱼肝油膏涂鼻前庭;用清水或1﹕2000洗必泰液清洗外阴及肛门等。
(3)        促进白细胞增生辅助药物的应用: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升白安2片/次,3次/日;强力升白片4片/次,3次/日;峰岭胶囊4粒/次,3次/日;氨肽素5片/次,3次/日,以及茜草双酯等。
(4)        输血:输注新鲜全血或白细胞悬液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5)        加速免疫恢复措施:为近年来应用的较新手段,常用制剂有: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2(IL-2)等。
(6)        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最主要的方法。抗生素种类较多,可根据不同病菌选择相应抗生素。
139.淋巴瘤病人化疗期间应经常检查的项目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
前面已经介绍过化疗前常做的检查项目,其中多数项目在化疗期间也需要反复检查,目的是连续观察治疗效果,了解体内各脏器有无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对判断预后及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其中主要的检查项目有:
(1)        外周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一般每周应查2~3。特殊情况下,如白细胞降至1.0×109/升(1000/立方毫米)左右时,应每日查1次。
(2)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期间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骨髓象是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最重要的依据。化疗前及化疗后均须做骨穿检查,化疗期间也应每两周检查1次,遇病情变化则随时检查。
(3)        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检查:由于化疗药物对肝、肾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因此,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有关血液生化指标,就可以及时了解这些器官的生理状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每周检查1次为宜。
(4)        心电图、胸片检查:目的是监测心、肺功能有无受损,以便及时纠正。一般化疗前后各检查1次,化疗期间可视病情变化而定,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时,最好拍胸片检查肺部是否感染。
(5)        其它:如体格检查、尿便常规等,也应反复检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