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我们即将进入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对于正在接受治疗或处于康复期的淋巴瘤患者来说,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使得大家成为各类呼吸道病毒的易感人群,且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也更高。
淋巴瘤之家CR领航员--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李聪医生结合最新的国际权威指南(如《柳叶刀-感染病学》发布的2025年ECIL建议)和国内共识,为大家梳理一份通俗易懂的秋冬季感染应对“攻略”,希望能帮助大家防患于未然,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秋冬。
为什么淋巴瘤患者要特别警惕秋冬季感染?
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是身体的“国防军”,负责抵御细菌、病毒等“外敌”入侵。淋巴瘤本身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而治疗过程又会进一步暂时性地削弱这支“国防军”的战斗力。因此,普通感冒病毒可能对健康人影响不大,但对我们患者则可能“长驱直入”,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甚至影响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秋冬季流行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冠病毒以及腺病毒等,都是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
核心应对策略:预防远胜于治疗
最新指南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免疫抑制患者,预防是重中之重,是第一道也是最有效的防线。
1 疫苗接种——构筑“防火墙” 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
流感疫苗 建议每年秋季接种灭活流感疫苗。请注意,应选择灭活疫苗,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 可与您的主治医生讨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必要性,以预防细菌性肺炎。
关于RSV疫苗 目前已有针对老年人及婴幼儿的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对于成年血液肿瘤患者,相关保护数据仍在积累中,建议与您的医生密切沟通,根据当地可及性和最新证据做出决策。
重要提示: 接种疫苗的时机至关重要,建议在免疫力相对较强的阶段(例如化疗间歇期)进行,且务必提前咨询您的主管医生。此外,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必须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的规定,不得擅自接受疫苗接种。
2 日常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公共交通)规范佩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如N95或KN95)。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
加强通风 家中和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
关注家人健康 鼓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也接种疫苗,如家人出现感冒症状,应佩戴口罩并适当隔离。
如果不幸出现感染迹象,怎么办?——及时诊断与科学治疗 尽管我们尽力预防,但感染风险仍无法完全归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肌肉酸痛或呼吸困难等任何症状,请务必立即行动:
第一步:迅速就医,明确诊断
切勿自行用药:不要自行服用感冒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精准检测:应立即联系您的主治医生或前往医院。医生会为您进行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十几种常见病毒的鼻/咽拭子测试),快速锁定“元凶”是流感、RSV还是其他病毒。这是实现精准治疗的第一步。
第二步: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一旦确诊,早期用药是关键。例如,确诊流感后,应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开始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即使超过48小时,对于重症高危人群同样推荐使用。
对于RSV下呼吸道感染,目前虽无特效口服药,但新版指南提到某些抗病毒药物(如瑞特沙韦)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考虑使用,主要治疗是对症支持,防止病情恶化。
第三步:警惕“特殊情况”——肿瘤治疗相关性肺炎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有时出现的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一定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在某些化疗药、靶向药治疗后出现的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的感染性肺炎,在进行升白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尽快确定病原体并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可能引起与感染性肺炎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
因此,及时就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医生会结合您的用药史、影像学检查(如CT)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
给患者的简明行动建议清单
防: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
察: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快: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立即联系医生,争分夺秒。
准:配合医生完成病原学检测,明确诊断,对症下药。
信:相信您的主治医生团队,遵从专业指导,不迷信偏方。
秋冬季虽充满挑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应对,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祝愿各位病友治疗顺利,安然过冬!
CR领航员介绍
END 编辑:CR医生领航员 李聪 | 排版:悠然 | 审核:心怡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