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48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病理报告
- 高级别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康复1-3年
参加活动:1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高级别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武汉同济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1-3年
最后登录2025-11-21
|
撑伞人的梦
原创 猎豹刚哥 白雪世界CAR一T关爱家园
今天(2025年11月17日)是我CAR一T细胞免疫回输后的第三千天。
我是刚哥。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三千个日夜的跋涉,让我深刻理解了“淋过雨的人,总想为他人撑伞”这句话的重量。我的重生,离不开家人的不离不弃、朋友的无私相助,也离不开病友群中那些陌生却温暖的鼓励。
如今,我愿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为更多在风雨中前行的人点亮一盏灯。
01 暴雨倾盆:至暗时刻的微光
2013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我的人生彻底冲刷。随后三年治疗、十五个大化疗,我咬牙挺到2016年结疗,以为终于天晴。然而,2017年病情复发为高级别B淋巴瘤,绝望再次笼罩。
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淋雨”的滋味——对未来的恐惧、对治疗的无助,几乎将我吞噬。但家人和朋友、同学们用行动为我撑起了第一把伞:他们倾尽所有,日夜陪伴。
家人们常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拼到底。”这份毫无保留的爱,成了我面对治疗困境的勇气源泉。
在传统治疗无效的绝境中,武汉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团队为我带来了CAR-T疗法这一线曙光。
CAR-T疗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改造为“超级免疫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对于像我这样的复发难治性患者,国外随访数据显示,CAR-T治疗可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42.6%。
02 绝处逢生:伞下温暖与科技之光
2017年8月30日,我接受了CAR-T细胞回输。治疗期间,高烧、疼痛、未知的恐惧如影随形。CAR-T细胞治疗可能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副作用,需要专业医疗团队的严密监测与处理。
但当我想到身后的家人,想到那些不断给我打气、帮我搜集信息的朋友,以及病友群里一句句“刚哥加油”,我就告诉自己必须挺住。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尤其难忘的是,一位已康复的病友在群里分享:“CAR-T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这句话像伞骨一样撑起了我摇摇欲坠的信念。最终,治疗成功了——我实现了完全缓解。这场生命的接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伞下的温暖,能融化最坚硬的冰雪。
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不仅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还显著提高了缓解率并延长了生存期。近年来,CAR-T疗法甚至已扩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成功帮助重症肌无力、红斑狼疮等患者恢复健康。
03 为你撑伞:从“我”到“我们”的旅程
重获新生后,我无法忘记那些仍在雨中挣扎的战友。早在治疗期间,我就创建了“白雪世界”病友群,这里逐渐成为血液肿瘤患者的精神家园。
我曾亲眼见证一位单亲妈妈在群友的鼓励下重拾治疗信心,也见过年轻患者因为大家的经验分享少走了弯路。这些经历让我坚信:一把伞的遮蔽有限,但千万把伞能连成一片晴空。
于是,我从受益者转变为科普者。撰写CAR-T科普文章,发起“刚哥聊CAR-T”沙龙,邀请医生和康复病友分享经验。有人说:“刚哥,你就像当年的我,现在反过来帮别人了。”我笑着回答:“因为我知道,雨中伸来的手有多珍贵。”
我们的病友组织始终坚持“让公益成为医患之间温暖的桥梁”这一原则。
2024年9月21日,我们在武汉成功举办了“生命的奇迹,讲述病友自己的故事”系列公益活动暨第一届CAR-T细胞免疫治疗康复病友大会,邀请了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CAR-T康复病友和20余位顶级血液肿瘤专家,共同分享重生故事,探讨治疗进展。
04 伞的延续:第二届CAR-T康复大会的希望之光
2025年10月25日,第二届CAR-T细胞免疫治疗康复大会在天津举办。这次大会以“希望之光”为主题,规模远超首届,线上线下吸引了41万观众参与,见证了CAR-T疗法为生命带来的奇迹。
大会设置了多个重磅环节,其中“希望之光·童梦绽放”成为最动人的部分。两位曾罹患白血病的儿童康复者登台表演《感恩的心》,用纯真的笑容和歌声向生命礼赞。潘静教授现场结合孩子们的治疗与康复历程,解读了CAR-T疗法在儿童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在“灯塔之光—故事荟”环节,数十位来自急淋B、急淋T、淋巴瘤、骨髓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CAR-T康复病友亲临现场,包括完全缓解八年的我、CR七年的赵先生(全球首位全人源BCMA CAR-T回输者)、CR七年的秦阿姨(首位接受上市CAR-T产品治疗并康复的患者)等。
我们用自己的重生经历,讲述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坚持与重生后的感悟,为更多处于困境中的病友传递“不放弃就有希望”的信念。
大会还举办了“血液大咖圆桌会”,十余位CAR-T与血液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就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治疗新进展,CAR-T在自免疾病中的应用等话题展开讨论,为病友传递前沿信息。
05 雨过天晴:三千天的生命馈赠
如今,我已健康生活八年。回望这三千天,我常想起泰戈尔的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而我想说: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伞。从个人求生到群体互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不仅是活着,更是为他人创造活着的希望。
更让我触动的是,许多康复者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有人每天在群里解答疑问,有人为经济困难的家庭筹款,还有许多的医护志愿者免费为病友提供咨询。这种“滚雪球”式的善意,让伞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病友支持事业,推动CAR-T疗法普惠化。随着技术迭代与医保准入的推进,我希望CAR-T疗法能成为惠及更多人的“平民化治疗方案”,让每个患者都能拥有重生的机会。
我相信,每多一个人撑伞,雨中就会少一分寒冷。正如一位病友所说:“刚哥,你撑的伞下,现在已站满了人。”而这,正是我对所有撑伞人最好的回报。
2025年10月25日的天津,第二届CAR-T康复大会落幕时,一位年轻病友拉住我的手:“刚哥,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八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我看着他眼中的光,仿佛看到2017年那个迷茫的自己。正是这份希望的传递,让三千个日夜的坚守有了最深刻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