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耐药复发不是终点,总有新疗法在突破”
在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利妥昔单抗是常用的基础药物,不少患者靠它获得了病情缓解。但现实往往残酷,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或复发,尤其是短时间内就进展的情况,让后续治疗陷入困境。难道这就意味着无路可走了?
一项针对利妥昔单抗耐药 / 复发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研究,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 ——CD20 CAR-T 细胞疗法(U16)不仅展现出优异的疗效,更实现了长期持久的病情控制,为这类难治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1 迎难而上的临床探索
这项研究是国内开展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共纳入了 16 名经历过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患者。这些患者平均接受过 3 线治疗,最多的达到 5 线,其中 9 人在 CAR-T 输注前 3 个月内还使用过利妥昔单抗,属于预后较差的群体。
治疗方案设计严谨:患者先接受 3 天的氟达拉滨 + 环磷酰胺预处理化疗,随后以每公斤体重 1.0×10⁶个 CAR-T 细胞的剂量输注 CD20 CAR-T 细胞,全程密切监测安全性和疗效指标。
2 不负众望的治疗结果
疗效全面告捷,缓解率 100%
治疗后 3 个月的评估显示,所有患者都获得了病情缓解,实现了 100% 的总缓解率。其中 68.75% 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完全消失;32.25% 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期生存数据:中位随访 11.7 个月时,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达 14.5 个月。有 9 名患者在 12 个月时仍维持缓解状态,其中 7 人更是持续完全缓解长达 24 个月,真正实现了长期生存。
安全性可控,不良反应温和
治疗的安全性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研究中所有患者都出现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但多数为 1-2 级的轻微反应,仅 31.25% 的患者出现 3 级 CRS,无 4 级 CRS 发生。仅 1 名患者出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整体毒性反应温和可控。
常见的 3 级以上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这些都是 CAR-T 治疗中常见的一过性反应,通过对症处理可有效缓解。
3 关键发现CAR-T 细胞持久性与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通过定量 PCR 监测发现,CAR-T 细胞的扩增和持久存在是疗效维持的关键。获得长期缓解的患者,体内 CAR-T 细胞可持续阳性 15-30 个月;而 3 个月内复发的患者,体内 CAR-T 细胞拷贝数很快降至检测下限以下。
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CAR-T 输注前 3 个月内使用过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复发率更高(77.8% vs 28.6%),无进展生存期更短,这为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结
这项长期随访研究证实,CD20 CAR-T 疗法为利妥昔单抗耐药 / 复发的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既能实现深度缓解,又能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对于那些经历多线治疗失败、陷入治疗困境的患者来说,CD20 CAR-T 疗法不是 “最后的选择”,而是 “新的希望”。随着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必将有更多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从中受益,走出治疗的阴霾。
资料来源: 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44/Supplement%201/3447/529610/Long-Term-Remission-and-Survival-in-Patients-with 扫码二维码可下载文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