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2025年ASH资讯
引言
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学术风向标」之一,美国血液学会(ASH)始终引领着血液病研究与诊疗的创新方向,其每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更是汇聚全球顶尖智慧的行业盛会。
2025 年 11 月 3 日,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官网正式上线本年度摘要,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将集中呈现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来自中国学者关于格罗菲妥单抗(Glofitamab)与 CAR-T 疗法相互作用的研究数据引发关注,一项针对复发 / 难治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单采前使用格罗菲妥单抗对后续 CAR-T 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临床试验编号 NCT07093086),聚焦临床用药顺序与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其安全性与疗效关联数据备受关注。以下将对该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Abstract Number: abs25-10050
中文摘要标题:格罗菲妥单抗(Glofitamab)用药可能显著降低复发 / 难治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 CAR-T 治疗疗效
第一作者:柳喜洋
研究团队: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等多中心
研究背景
格罗菲妥单抗(Glofitamab)作为一种 CD20×CD3 双特异性抗体,已获批准用于治疗复发 / 难治性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R/R DLBCL)。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团队观察到部分患者在进行 CAR-T 细胞单采前接受过该药物治疗。
从作用机制来看,格罗菲妥单抗通过激活 T 细胞发挥治疗作用,但这一过程可能引发 T 细胞过度激活并导致其耗竭。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核心假设:单采前使用格罗菲妥单抗是否会造成 CAR-T 细胞制备失败,或损害 CAR-T 细胞在体内的扩增能力,最终影响 CAR-T 治疗的整体效果?本研究旨在明确格罗菲妥单抗对 CAR-T 制备过程、治疗结局的具体影响,并深入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顺序优化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针对性临床分析,纳入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间在研究中心接受 CAR-T 治疗(关联临床试验编号 NCT07093086,已在 ClinicalTrials.gov 注册)的 16 例 R/R DLBCL 患者。
根据患者单采前是否接受过格罗菲妥单抗治疗,将其分为格罗菲妥单抗暴露组(n=6)与非暴露组(n=10),通过多维度指标的系统性对比分析,全面评估格罗菲妥单抗对 R/R DLBCL 患者 CAR-T 治疗的潜在影响,评估内容涵盖患者基线特征(年龄、性别、病理亚型、ECOG 评分、IPI 评分、既往治疗史等)、单采产品免疫表型(干细胞样记忆 T 细胞 Tscm、中心记忆 T 细胞 Tcm、效应 T 细胞 Teff、效应记忆 T 细胞 Tem 比例,以及调节性 T 细胞 Treg 比例、PD-1 表达水平)、CAR-T 制备关键参数(培养时长、转导效率、CD8+T 细胞比例、终产品存活率、体外扩增倍数)、输注后安全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ICANS 的发生率及分级,参照 ASTCT 相关标准)、输注后疗效(客观缓解率 ORR、完全缓解率 CR、疾病进展率,参照淋巴瘤疗效评估相关标准)及输注后细胞动力学(CAR-T 细胞体内达峰时间 Tmax、峰浓度 Cmax、0-28 天曲线下面积 AUC0-28d)。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暴露组患者中,最后一次使用格罗菲妥单抗至单采的中位间隔时间为 20 天(范围 8-108 天),中位治疗周期为 4 个(范围 2-12 个)。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具有良好一致性,在年龄、性别、病理亚型、ECOG 评分、IPI 评分及既往治疗线数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暴露组患者均未接受过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或既往 CAR-T 治疗;而非暴露组中,2 例(20%)患者接受过 ASCT,3 例(30%)患者有既往 CD19 CAR-T 治疗史,虽存在此差异,但未对整体基线平衡性产生显著影响。
单采产品免疫表型
两组患者单采样本中,核心 T 细胞亚群(干细胞样记忆 T 细胞 Tscm、中心记忆 T 细胞 Tcm、效应 T 细胞 Teff、效应记忆 T 细胞 Tem)的比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对比暴露组,非暴露组的调节性 T 细胞(Treg)比例呈降低趋势(p=0.0778),PD-1 表达水平也呈降低趋势(p=0.3406),提示格罗菲妥单抗可能对单采样本中 T 细胞的免疫状态产生潜在影响。
CAR-T 制备参数
所有 16 例患者均成功制备出符合临床要求的 CAR-T 细胞,制备成功率达 100%。两组在 CAR-T 细胞培养时长、转导效率、CD8+T 细胞比例及终产品存活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暴露组的 CAR-T 细胞体外扩增倍数略低于非暴露组(p=0.0726),这一结果提示格罗菲妥单抗可能对 T 细胞的增殖能力产生轻微损害,虽未影响制备成功,但可能对细胞扩增潜力存在潜在影响。此外,两组 CAR-T 产品的核心亚群(Tscm、Tcm、Teff、Tem)无显著差异,非暴露组 CAR-T 产品中 Treg 比例和 PD-1 表达水平同样略低,与单采样本趋势一致。
输注后安全性
暴露组中,83%(5/6)的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 50%(3/6)为 1-2 级 CRS,33%(2/6)为 3 级 CRS;非暴露组中,50%(5/10)的患者出现 CRS,且所有 CRS 均为 1-2 级(50%,5/10),无 3 级及以上 CRS 发生。
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任何级别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整体安全性表现良好,未出现与 CAR-T 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病例。
输注后疗效
本研究纳入患者的整体客观缓解率(ORR)为 63%,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 56%。但两组疗效差异显著,暴露组 ORR 仅为 33%,显著低于非暴露组的 80%(p=0.026);暴露组疾病进展率为 50%,显著高于非暴露组的 10%。进一步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罗菲妥单抗暴露是导致 CAR-T 治疗 ORR 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95% CI 0.01-0.74),提示单采前使用该药物与 CAR-T 疗效下降存在明确关联。
输注后细胞动力学
两组患者在 CAR-T 细胞体内扩增的关键参数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包括达峰时间 Tmax、峰浓度 Cmax、0-28 天曲线下面积 AUC0-28d,说明格罗菲妥单抗对 CAR-T 细胞在体内的扩增过程无显著影响,其疗效损害可能源于其他机制(如 T 细胞功能受损)。
研究结论
格罗菲妥单抗暴露是导致 R/R DLBCL 患者 CAR-T 治疗客观缓解率(ORR)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采前使用格罗菲妥单抗,可能通过增加 Treg 比例和 PD-1+T 细胞表达水平,损害 T 细胞功能,最终导致 CAR-T 治疗疗效显著下降(ORR 降低 50%)。
基于本研究结果,临床实践中建议延长格罗菲妥单抗的洗脱期,以减少其对后续 CAR-T 治疗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当前研究样本量有限(16 例),未来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进一步明确格罗菲妥单抗对 T 细胞功能及 CAR-T 疗效的具体影响机制,并探索更优的临床用药顺序方案,为 R/R DLBCL 患者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支持。
资料来源: https://submit.hematology.org/program
扫码下载文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