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2025年ASH资讯
引言
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学术风向标」之一,美国血液学会(ASH)始终引领着血液病研究与诊疗的创新方向,其每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更是汇聚全球顶尖智慧的行业盛会。
2025年11月3日,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官网正式上线本年度摘要,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将集中呈现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来自中国学者的CAR-T研究数据引发关注,一项关于新型 Loop 结构 CD19/CD22 双靶点 CAR-T 疗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NCT07093086),针对 R/R B-NHL 患者的抗原逃逸问题展开探索,其初步安全性与疗效数据备受关注。以下将对该研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Abstract Number: abs25-9339
中文摘要标题:一种新型环状结构 CD19/CD22 双靶点 CAR-T 疗法用于治疗难治性 / 复发性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一作者:张薇
研究团队: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等多中心
研究背景
CAR-T 细胞疗法在 B 细胞恶性肿瘤治疗中已展现出显著疗效,但靶点抗原丢失导致的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关键挑战。为应对抗原逃逸及抗原表达异质性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的 CD19/CD22 双靶点 CAR 构建体,分别命名为 TanCAR-T1、TanCAR-T2、LoopCAR-T1 和 LoopCAR-T2。
通过系统性功能筛选,LoopCAR-T1 被确定为最优构建体,其在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分泌及增殖能力方面均表现更优。基于这一结果,研究团队选择该结构开展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其治疗难治性 / 复发性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临床试验编号 NCT07093086)。研究流程上,患者先接受清淋化疗,随后输注 CD19/22 双靶点 CAR-T 细胞,输注剂量范围为每公斤体重 5×10⁶至 1.0×10⁷个 CAR-T 细胞。
研究目标方面,主要目标是评估该双靶点 CAR-T 疗法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分级参照 ASTCT 2019 标准,疗效评估则依据 Lugano 2014 标准;次要目标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估,以进一步了解该疗法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及效果相关机制。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纳入时间为 2024 年 12 月 11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共 18 例患者接受了新型环状结构 CD19/CD22 双靶点 CAR-T 疗法。患者中位年龄为 56 岁,年龄范围 40-75 岁,性别分布均衡(9 例男性、9 例女性)。组织学类型上,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占比最高,共 15 例(83%),另有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HGBL)、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各 1 例。
患者病情整体偏晚期且复杂,所有患者均为 III/IV 期疾病,其中 IV 期患者 17 例(94%),12 例(67%)出现 B 症状;ECOG 评分方面,13 例(72%)为 1 分,5 例(28%)≥2 分;IPI 评分≥3 分的患者有 11 例(61%),Ki-67 指数≥75% 的患者也为 11 例(61%)。
此外,7 例(39%)患者为双表达淋巴瘤,2 例(11%)存在双打击 / 三打击遗传学改变,9 例(50%)有 TP53 突变;患者既往治疗线数中位值为 3 线(范围 2-5 线),9 例(50%)接受过≥3 线治疗,3 例(17%)曾接受自体移植,1 例(6%)有既往 CD19 CAR-T 治疗失败史;6 例(89%)患者存在结外受累,其中 33%(6 例)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44%(8 例)结外受累部位≥2 个;16 例(89%)患者为难治性病例,10 例(56%)为复发性病例,15 例(83%)患者在单采后为该双靶点 CAR-T 治疗接受了桥接治疗。
安全性结果
在安全性方面,67%(12/18)的患者出现 CRS,仅 1 例(6%)为 3 级 CRS,且经支持治疗后缓解;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 ICANS 事件,包括 6 例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同时未报告与 CAR-T 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整体安全性表现良好。
疗效结果
疗效方面,该疗法展现出较高的有效性,最佳总体缓解率(BOR)为 83%(15/18),其中 67%(12/18)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17%(3/18)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尤其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 6 例患者中,BOR 仍保持 83%(5/6),且所有缓解患者(100%)均达到 CR,显示出对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病例的良好疗效。
药代动力学结果
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18 例患者中,CAR-T 细胞中位达峰时间(Tmax)为 14 天(范围 7-21 天),中位峰浓度(Cmax)为 91850 拷贝 /μg DNA(范围 2780-1550000 拷贝 /μg DNA),中位 0-28 天曲线下面积(AUC0-28)为 738571(范围 32191-17675117)。
值得关注的是,3 例治疗无应答患者的 CAR-T 细胞仍表现出较强的扩增能力,其 Cmax 中位值为 210000 拷贝 /μg DNA(范围 2780-370000 拷贝 /μg DNA),AUC0-28 中位值为 1841080(范围 32191-2965788),这一现象表明,CAR-T 细胞的充分扩增并不一定与临床疗效相关,提示可能存在独立于药代动力学因素之外的耐药机制。
研究结论
新型环状结构 CD19/CD22 双靶点 CAR-T 细胞在治疗难治性 / 复发性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选择。不过,当前研究样本量有限,为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并评估长期疗效,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的队列研究及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资料来源: https://submit.hematology.org/program
供稿:洪飞 | 排版:蒲蝶 | 审核:关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