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作为复发 / 难治性(R/R)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里出了名的 “硬骨头”,CNSL 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让很多原本有效的靶向治疗 “有劲使不出”。而 CAR-T 细胞疗法的出现,给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可能。
CNSL包括原发性CNSL(PCNSL)和继发性CNSL(SCNSL),预后较差,治疗选择有限,CNS的血脑屏障等特殊环境给有效药物输送和治疗带来了挑战。由于担心CAR-T的神经毒性,注册研究多数排除CNSL患者。近几年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证实CAR-T治疗CNSL的安全性和疗效。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发表了一项CAR-T治疗54例CNSL的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为该高危人群补充了数据。
发表期刊:Br J Haematol
1. 患者多是”久经治疗“的高危群体
这次研究纳入的 54 例患者中,46 例是 SCNSL,8 例是 PCNSL,患者中位年龄 61 岁,中位随访时间 16.8 个月。这些患者大多已经历过多次治疗,中位既往治疗线数达到 3 线,30% 的人还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 2 例是异基因移植)。
不仅如此,79% 的患者在清淋治疗前,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KPS)不到 90,说明身体机能本身就比较弱;57% 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提示肿瘤负荷较高;还有 21% 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存在 MYC、BCL2 和 / 或 BCL6 基因易位,属于预后极差的 “双打击” 或 “三打击” 淋巴瘤,治疗难度远超普通患者。
为了在 CAR-T 输注前控制住病情,70% 的患者接受了桥接治疗,包括22例患者接受超过1种药物。
可即便如此,到 CAR-T 输注的时候,49 例能评估的患者里,80% 仍有活动性 CNS 病变 ——38% 是软脑膜受累,46% 是脑实质受累,还有 15% 两者都有,只有 20% 的患者实现了 CNS 病变清除。从全身情况来看,58% 的患者还存在系统性病灶,治疗起点比普通淋巴瘤患者高出不少。
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CAR-T细胞治疗,包括商业化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tisagenlecleucel(tisacel)和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以及在Sheba医疗中心制造的床旁CAR-T细胞产品。分别使用 Lugano 标准和国际 PCNSL 协作组指南评估全身和 CNS反应。
2. 疗效从短期到长期都有突破
先看短期疗效,CAR-T 输注后 1 个月,33 例(61%)患者实现了全身和 CNS 的总缓解(ORR,包括完全缓解 CR 和部分缓解 PR),其中 21 例(39%)在两个部位都达到了 CR。单看 CNS 的缓解情况,29 例(54%)实现 ORR,21 例(39%)达到 CR,这说明 CAR-T 细胞确实能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里的肿瘤发挥作用。
随着随访时间拉长,疗效还在进一步巩固。到输注后第 100 天,52 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8 例(73%)达到了最佳 ORR,34 例(65%)在全身和 CNS 两个部位都实现了最佳 CR;CNS 特异性的最佳 ORR 达到 66%,最佳 CR 率也有 60%。更让人欣慰的是,有些患者的缓解状态持续了一年以上,打破了 CNSL“缓解难、容易复发” 的老印象。
生存数据也给出了积极信号:全队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是 7.5 个月,1 年 PFS 率 35%;中位总生存期(OS)19 个月,1 年 OS 率 63%。细分来看,病灶部位和疾病活性对生存影响很大:输注时只有孤立性脑实质病变的患者,1 年 PFS 率能到 53%,比孤立性软脑膜病变患者的 13% 高了不少(p=0.028);输注时没有活动性 CNS 病变的患者,1 年 OS 率高达 80%,比还有活动性病变患者的 55% 要好很多(p=0.10,虽然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趋势很明显);全身没有病灶的患者,生存情况也比有全身病变的患者好,这说明 “肿瘤控制得越彻底,患者活得越久”。
预后因素:在PFS的多变量分析中,仅CAR-T产品与PFS(p=0.009)和OS(p=0.013)显著相关,接受tisacel治疗的患者比接受axicel的患者预后更差,而接受lisocel或POC CAR-T产品的患者比接受axicel的患者预后更好。在OS的多变量分析中同样呈现产品影响OS的趋势,且CNS 部位也显著影响OS (p=0.04),与软脑膜受累相比,趋势有利于脑实质 (HR:0.62,95%CI:0.24–1.57) 或无活动性 CNS 受累 (HR:0.28,95%CI:0.07–1.14)。
(A) PFS (B)脑实质与柔脑膜受累的PFS
(C) OS (D)脑实质与柔脑膜受累的OS
3. 可控的毒性反应复发模式藏着关键提醒
安全性:毒性特征与R/R DLBCL的关键试验一致。CRS发生率为81%,主要为1-2级,9%的患者出现3-4级CRS,1例5级CRS死亡。ICANS发生率为52%,包括15%的3级和11%的4级,没有发现活动性与非活动性CNS受累患者之间ICANS等级的显著差异。
复发模式:在纳入研究的 54 例患者中,CAR-T 细胞治疗后的疾病复发情况如下:共有 31 例患者(占比 57%)出现复发,其中 16 例患者(占比 30%)表现为CNS进展。具体进展类型可分为三类:9 例(占比 17%)为单纯软脑膜病变,3 例(占比 5%)为单纯脑实质病变,另有 4 例(占比 7%)同时存在两种病变。 值得关注的是,软脑膜病变的进展具有明显的部位关联性。
在 9 例发生软脑膜复发或进展的患者中,有 7 例在接受 CAR-T 细胞输注前就已存在软脑膜受累,这表明既往该部位受累可能是后续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之不同的是,脑实质病变患者,以及同时合并脑实质与软脑膜病变的患者,其复发模式更为多样,未呈现出类似的部位关联性规律。
该研究提供了关于CD19 CAR-T细胞疗法在CNSL治疗中的重要见解,特别是在多中心环境中。研究结果对于理解CAR-T细胞疗法在CNSL中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策略以及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回顾性设计和样本量较小,但其发现为CNSL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并提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联合疗法,以进一步提高CNS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正如既往部分报道证实,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Cassanello G, Luttwak E, Brown S, et al, Palomba ML. Outcomes of CD19 CAR-T therapy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Insights from a multicentre experience. Br J Haematol. 2025 Aug;207(2):525-534.
扫码可直接下载文献原文 END
供稿:洪飞 | 排版:蒲蝶 | 审核:关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