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2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北京儿童医院
- 病理报告
- 伯基特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伯基特淋巴瘤
就诊医院北京儿童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10-7
|
亲爱的战友,您好。
当您点开这篇文章,无论您正处于确诊初期的兵荒马乱,还是治疗中的煎熬挣扎,或是像我们一样进入了结疗后的观察期,请先接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我们素未谋面,但“儿童淋巴瘤”这几个字,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最能理解彼此的战友。
我的孩子确诊伯基特淋巴瘤白血病期那一刻,那是一段从崩溃的深渊,一点点爬向希望之光的路。如今,孩子已经结疗10个月,这期间的心路历程,如同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修行。我想将我们的故事与思考分享给您,希望能给予您一丝力量和慰藉。
一、 从崩溃到自愈:允许一切发生,是疗愈的开始。
1. 接纳“不坚强”的自己
确诊那一刻,感觉全世界的灯都熄灭了。崩溃、痛哭、质问“为什么是我的孩子?”——这些都是最正常、最人性的反应。请允许自己崩溃,不要为此感到羞愧。我们不是超人,只是一个心被撕碎的父母。这份崩溃,恰恰源于我们最深切的爱。
我们的做法: 我和孩子爸爸在开车回家的某个路口停下来,在车里抱头痛哭,哭完了,擦干眼泪,互相告诉对方:“我们有权利悲伤,但孩子需要我们。从今天起,我们轮流崩溃,但绝不能同时倒下。”
2. 在信息与信任中寻找锚点
崩溃之后,是信息的洪流和选择的迷茫。这时,最重要的一步是:信任你的医疗团队。找一家专业的权威的儿童医院,把专业的判断交给医生。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成为“半个专家”,学习淋巴瘤的分型、分期、治疗方案和可能的副作用。知识能驱散一部分未知的恐惧,让我们在混乱中找到一个可以抓住的锚。
我们的做法: 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孩子的各项指标、用药反应、想问医生的问题。这不仅能避免遗漏,更能让我们在被动中找回一丝“主动权”。
3. 建立你的“后方支援系统”
单靠父母两人,很难打赢这场持久战。坦诚地向家人、可信赖的朋友求助。他们或许无法感同身受,但可以帮你处理家务、送饭、临时看护,让你有喘息的机会。不要害怕“麻烦”别人,接受帮助,也是给自己和孩子积蓄能量。
二、 积极治疗期:在风暴中,为孩子筑起温暖的港湾。
治疗的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考验着孩子的身体,更考验着全家人的心力。
1. 家长的心态是孩子的“定心丸”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敏感。他们会从我们的眼神、语气和肢体语言中读取信息。如果我们焦虑不安,孩子会更加恐惧。
我们的做法:
“病房角色扮演”: 在孩子面前,我们是乐观、镇定的“项目经理”,负责协调一切,告诉他:“我们正在和医生一起,用最厉害的药打败身体里的小怪兽。”
情绪的“安全阀”: 当我需要宣泄时,我会选择在洗手间里短暂地哭一会,或者深夜在医院的角落给朋友打电话倾诉,把负面情绪与孩子隔离开。
2. 孩子的心理建设:诚实与童真的平衡
用他们能懂的语言解释: 我们不建议用“打针就像被蚊子叮”这样轻描淡写的谎言。可以告诉他:“这个药水有点厉害,打进身体可能会不舒服,但它能帮你打败坏细胞。如果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
维持“正常感”与“掌控感”: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维持一些日常仪式,比如读绘本、玩简单的桌游、看一会儿动画片。给孩子一些小的选择权,比如“今天想先听故事还是先擦脸?”,这能帮助他们对抗疾病带来的失控感。
游戏与艺术的力量: 医疗游戏(比如给玩偶做“穿刺”)、绘画、听音乐,都是孩子表达恐惧和情绪的重要出口。
三、 结疗后的新长征:从“幸存者”到“生活者”
结疗,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并不意味着焦虑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另一种“等待戈多”般的心境。
1. 应对“复查焦虑症”
每次复查前,那种如临大敌、寝食难安的感觉,几乎每个家长都会经历。
我们的做法:
正视并正常化这种焦虑: 告诉自己,“紧张是正常的,这说明我无比在乎。”
制定“复查日仪式”: 复查当天,做完所有检查后,我们会给孩子做一顿他喜欢的食物,或者去公园散散步。把“审判日”变成一个带有积极结尾的特殊日子。
管理信息源: 避免在复查前夜不停地刷手机,搜索各种复发案例吓自己。相信数据,相信医生。
2. 重新定义“正常生活”
结疗后,我们总想把孩子裹在棉花里,过度保护。但孩子需要的是回归生活,而不是活在疾病的阴影里。
我们的做法:
逐步放松保护: 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逐步让孩子回归集体生活,与小伙伴交往。这对他重建社交能力和自信心至关重要。
关注孩子的长期心理: 孩子可能会因为脱发、休学的经历而变得敏感或自卑。我们需要持续地给予心理营养,告诉他:“你经历的这一切,让你成为了一个特别勇敢的小战士,我们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把关注点稍微从孩子身上移开一点: 父母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去工作,去发展一个爱好,去和伴侣约会。只有父母的生活丰满了,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健康、更松弛的成长环境。
四、 最终的坦然:不是忘记,而是与经历融为一体。
结疗10个月,我不敢说我们已经完全“坦然”。但我们已经学会与这段经历共存。它不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而是融入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它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 不再为遥远的未来过度忧虑,而是珍惜今天孩子的每一个笑容,每一次安稳的睡眠。
它让我们看清了生活的优先级: 什么是最重要的,一目了然。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再也无法困扰我们。
它赋予了我们对生命更深的敬畏与坚韧。
亲爱的战友,这条路无比艰难,但您不是一个人在走。请记住:
1. 照顾好自己,不是自私,是战略。 您的身心健康,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2. 一天一天过,一件事一件事办。 别去想遥远的未来,专注于打好今天的这一仗。
3. 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胜利。 今天胃口好了,今天指标升了,今天笑容多了——都值得被庆祝。
4. 永远,永远怀抱希望。 现代医学在发展,孩子的生命力在勃发,爱与信念,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愿我们的经历,能化作夜空中的一颗微星,虽不能照亮您全部的路,但希望能让您知道,在这条路上,您永不孤单。我们一起,陪着我们的小战士们,勇敢地走下去。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不向命运低头的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