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9|回复: 1

反复迎战霍奇金的青春———治疗历程全记录+代问诊关键问题清单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62

主题

795

帖子

2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5-18

一生平安

发表于 昨天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本病例于2025年5月9日问诊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

春末的风裹着梧桐絮掠过校园,17岁的小林攥着篮球冲过塑胶跑道时,后颈突然传来刺痛。他伸手摸到个鸽蛋大的肿块,以为是训练拉伤,随手抹了片膏药便抛诸脑后。直到三个月后,领口再也遮不住隆起的硬块,持续低烧与盗汗像藤蔓般缠上身体,他才在母亲颤抖的指尖下,读懂了诊断书上"霍奇金淋巴瘤"几个字的重量。

化疗室的日光灯管总在凌晨三点泛着冷白,小林数着点滴管里坠落的药液,看着ABVD方案没能遏制的肿瘤在PET影像上亮起刺眼的白光。5分。进展。。父亲悄悄把他的篮球鞋锁进柜子时,他在卫生间吐得直不起腰,却对着镜子把头发剃成寸头,笑着对赶来的女友晃了晃推子:"省得掉发时麻烦。"

当IGVE、PD1+GVD方案终于让他获得cr时,病房窗外的玉兰花正开得肆意。小林在本子上画满抗癌进度条,每完成一个疗程就涂红一格。2024年6月8日,最后一支化疗药注入静脉,他在家人的欢呼声中走出医院,却不知癌细胞正悄然在纵膈深处蛰伏。

深秋的CT报告单像霜打的落叶般飘落,看着病灶从4.01cm的尸体扩张到4.5cm,小林在放疗室的金属床上数着头顶的镭射灯。十五次放疗灼烧着皮肤,他却在放疗间隙用手机记录颈部皮肤从粉红到焦黑的变化,做成对比图集发在病友群:"看,我这是人体彩绘新潮流。"

隆冬的寒夜,左颈部新出现的肿块像冰棱般刺进骨髓。当穿刺针取出病变组织时,小林盯着病理报告上的诊断,突然想起初治时在右颈部的第一刀。他攥着报告单走向医生办公室,羽绒服帽子下,新长出的绒毛被风吹得凌乱。

2025年的春节,小林在层流床上度过。苯达莫司汀带来的眩晕感中,他把移植计划折成纸鹤挂在床头。四个疗程的BV+PD1治疗如同漫长的雨季,他用手机备忘录记录每次呕吐的时间、也记录着护士教他折纸鹤时阳光落在指缝的样子。

4月的PET影像室外,当小林拿到1分的PET报告时,窗外的樱花正簌簌落在小林肩头。他抚摸自己的光头,突然想起确诊那天母亲崩溃的哭声,想起化疗时偷偷藏起的安眠药,想起无数个与病魔对峙的深夜。此刻阳光穿过医院走廊的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他本子上那些被涂红的抗癌进度条,终于连成一片耀眼的红。

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可伴周期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早期患者通过ABVD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愈率较高(80%-90%),但约10%-30%患者出现耐药或复发,复发后治疗难度显著增加。

小林为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初治即对ABVD标准方案原发耐药(3疗程后PET 5分),后续多线治疗(IGVE、PD-1联合化疗)仅获短暂缓解,化疗结束后2个月即出现纵膈病灶增大及对侧颈部新发转移(PET复评5分),呈现肿瘤细胞高侵袭性(跨区域进展)、多重耐药(化疗/免疫治疗抵抗)及快速复发的生物学特征,符合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表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复发/难治患者的首选方案,通过大剂量化疗清除残留肿瘤细胞后回输自体干细胞,可重建正常造血功能。对挽救化疗敏感的患者接受ASCT后,5年无进展生存率可达50%-60%,联合CD30单抗(如Brentuximab vedotin)或PD-1抑制剂等新药,可进一步提升移植前缓解深度及移植后维持疗效,为无法根治的患者争取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机会。

小林的治疗之路如此艰难,好不容易争取到的1分,接下来该怎么办?为此,家属带着问题求助到之家服务中心,希望通过我们问诊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

1、目前当地主治建议直接桥接移植,根据患者目前多线治疗后,采干成功率如何?请问主任如若移植,何时采干较为合适?具体方案如何选择?药物剂量如何判断?移植后是否仍需PD-1或BV维持?
2、若不建议移植,请主任给出具体后续的治疗及维持方案,建议维持多久?
3、患者的治疗史似乎对传统化疗敏感性低,但对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敏感性较高。而自体移植也是一种大剂量的化疗,所以移植的效果还是优于维持或者其他方案吗?
4、目前情况是否适合放疗?如适合,放疗所有原发部位是否可行?放疗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

我们整理完小林资料后,交予张薇教授,并得到回复:

根据以上资料看,患者为年轻男性,于2023年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D)。
经治疗评估,该患者对一线ABVD化疗方案呈现原发耐药;采用二线PD-1抑制剂联合GVD方案治疗后,病情达完全缓解(CR)。
然而,在1年观察期内,纵隔及颈部淋巴结先后出现复发,经BV联合PD-1治疗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

建议如下:
患者对常规化疗敏感性欠佳,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较高复发风险。
1.在自体移植后实施联合维持治疗,具体方案为BV联合PD-1抑制剂,以每月1次的频率进行治疗,共计8次
2.CD30 CAR-T细胞治疗具备可行性,但鉴于当前患者已处于完全缓解状态,难以入组研究,可能仅能进行同情CD30 CAR-T治疗。
3.如有进一步的需求,后续治疗可以来门诊咨询,带齐影像学资料。

小林的诊疗历程展现了青少年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的典型挑战:初治对ABVD方案原发耐药(PET 5分),多线治疗后仍快速复发(纵膈进展+对侧转移),最终通过BV+PD-1再获缓解(PET 1分)。其病情特点提示肿瘤高侵袭性与多重耐药,自体移植联合维持治疗成为关键突破口。

如您的病例也需要权威专家的建议,可直接向我在平台内私信,或加下方二维码微信,或联系13521270579,感谢您对淋巴瘤之家服务中心的信任!

(本文已获患者授权发布,基于真实医学案例改编,关键诊断细节属实,患者信息已匿名化处理。医学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具体治疗请遵医嘱)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4

主题

302

帖子

4160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5-5-18
发表于 昨天 1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这么说cd30 cart 可以代替移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