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3
返回列表
楼主: 滤泡GB初治

CAR-T 致幻药?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8-5 09:0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自2021年起,三种CAR-T产品(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lisocabtagene maraleucel)和三种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莫妥珠单抗、epcoritamab、odronextamab)在欧美获批用于复发/难治FL三线及以上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8-5 09: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8-5 09:1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滤泡1CR后 发表于 2025-08-05 09:09
自2021年起,三种CAR-T产品(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lisocabtagene maraleucel)和三种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莫妥珠单抗、epcoritamab、odronextamab)在欧美获批用于复发/难治FL三线及以上治疗。

axicabtagene ciloleucel和tisagenlecleucel在R/R FL中均获得高应答率,完全缓解(CR)是实现持久缓解的关键,但POD24患者CR率较低。最新分析显示约50%患者可获长期缓解,是否达到"治愈"尚待验证。Lisocabtagene maraleucel(TRANSCEND FL研究)在POD24患者中也显示显著疗效。

毒性特征方面,axicabtagene ciloleucel(CD28共刺激域)的≥3级CRS和ICANS发生率高于tisagenlecleucel和lisocabtagene maraleucel(4-1BB共刺激域)。后两者较低的毒性发生率及管理经验的积累,推动部分中心探索门诊给药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8-5 09:4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尽管T细胞激活疗法设定了高疗效标杆,其他药物在毒性、成本和便利性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在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均可及的三线及以上FL中,选择面临挑战,因无头对头比较数据。间接比较提示CAR-T单药疗效可能更优。虽然"一次输注,长期有效"的CAR-T模式具有吸引力,但需权衡制备时间、经济毒性、中心化治疗需求及短期/长期毒性,如ZUMA-5和ELARA研究中27%~34%患者需免疫球蛋白替代。双特异性抗体提供"现货型"治疗,起效快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8-27 09:4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北京协和張:每个患者都有一把适合自己的钥匙,不盲目与他人比较。该做化疗或自体移植时,不必因经济条件好而盲目选择 CAR-T,可尝试新靶点联合方案后再进行移植。

CAR-T 治疗可能出现 CRS 和神经毒性,建议在综合医院开展,通过ICU、神经科、感染科等多学科协作保障CAR-T治疗的安全性;双特异性抗体虽安全性较好,但仍需密切监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8-27 09:4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分享给你了一个页面,快来看看吧#【【淋巴瘤大讲堂】CAR-T时代下复发难治弥漫大 B的治疗新路径】##mag2aQ2eNBWPQ4pwcpHmag##(长按复制整段文案,打开@客户端@即可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9-17 13:0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復星凱端宣传: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病程通常较为漫长,但部分患者会经历一个关键的疾病转折点——FL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即转化型滤泡性淋巴瘤,tFL),这一转化通常以疾病进展急剧加速为特征,对患者预后产生显著影响。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tFL仍是淋巴瘤相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既往接受过多重治疗的tFL患者中,其预后显著较差[1]。tFL通常与化疗耐药相关,且患者在接受标准化学免疫治疗后生存期往往不尽理想。目前,复发/难治性(R/R)tFL的标准治疗主要参考DLBCL治疗相关指南,部分患者考虑大剂量治疗联合自体造血细胞移植(HCT),但疗效有限[2]。近年来,以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为标志的治疗格局转变,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R/R DLBCL患者的预后,并为R/R tF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一项多中心、单臂、Ⅰ/Ⅱ期注册性临床研究,纳入年龄≥18岁、组织学确诊为大B细胞淋巴瘤(LBCL)(WHO 2008分类)的患者。研究共设置两个Ⅱ期队列,包括队列1(77例DLBCL患者),以及队列2(8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和16例tFL患者)。这些患者均为难治性疾病,具体定义为对既往末次治疗的最佳反应为疾病进展或稳定,或在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12个月内复发。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等 [3]。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15.4个月时,总体患者的ORR达83%,完全缓解(CR)率达58%;其中队列2(PMBCL/tFL)的ORR和CR率在数值上均优于队列1(DLBCL),分别为83% vs 82%和71% vs 49%(图1)[4]。

在5年随访结果更新中,该研究进一步揭示,在不同疾病类型亚组中,tFL患者亚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在数值上优于DLBCL患者亚组(29.7个月 vs 4.8个月,图2)[3]。

随访5年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报告基本一致。94例患者(93%)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11例(11%)为≥3级。65例患者(64%)出现神经系统事件,其中30例(30%)为≥3级。在接受 CAR-T 治疗的患者(n=101)中未报告新的安全性信号,并且在2年分析后未出现新的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3]。

一项大型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 2017 年至 2022 年间接受标准CD19 CAR-T治疗的1182 例晚期LBCL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 338 例 (29%) 为转化型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iNHL)患者。在tiNHL患者中,284例(84%)为tFL,41例(12%)为转化型边缘区淋巴瘤(tMZL),13例(4%)为转化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tWM),这些患者从惰性淋巴瘤诊断到发生转化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在tiNHL队列中,tFL患者的ORR和CR率分别为84%(95% CI:79%-88%)和68%(95% CI:62%-73%)(图3)。此外,tFL患者的12个月PFS为49.4%(95% CI:43.3%-55.1%)(图4)[5]。

另一项对CAR-T治疗tFL患者的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CAR-T治疗的54例tFL患者。在该tFL 患者队列中,从最初确诊FL到发生转化的中位时间为27个月。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线(范围1~9),其中9例患者(17%)既往接受过ASCT。34例患者(63%)对最后一次治疗无反应,其中29例(53.7%)在转化后表现为原发性难治性疾病。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间为 26.2 个月时,总缓解率为87%,其中CR率为67%。中位DOR为11个月,2年DOR为42%。中位PFS为9.8个月,2年PFS为40% (95% CI: 28.3-56.3%) 。中位OS为31个月,2年OS率为57%(图5)[6]。

此外,还有一项基于CIBMTR登记数据库的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2017-2023年间接受商业化CD19 CAR-T细胞治疗的923例R/R tFL成人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24.5个月时,在893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CAR-T治疗后最佳总缓解率(bORR)为76%,最佳完全缓解(bCR)率为63%。2年OS率为56.7%(95% CI:53.1-60.2),2年PFS率为43.5%(95% CI:40-47.1)(图6)[2]。

临床试验长期随访结果揭示,CAR-T治疗tFL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此外,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系列也显示,CAR-T治疗R/R tFL患者的缓解率、PFS和OS与临床试验相当。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持续探索tFL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微环境,以期持续优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9-17 13:1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国产瑞基奥仑赛宣传说(Relma-cel)是一种自体抗CD19 CAR-T细胞疗法,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FL,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款获批治疗FL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的获批是基于RELIANCE研究的FL队列,近日《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发表了该队列2年随访结果,证实2年总生存率为100%。

RELIANCE研究的FL队列评估了两个剂量(100×10⁶或150×10⁶ CAR-T细胞)的瑞基奥仑赛在≥2线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FL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28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54岁,>60%患者接受过≥3线治疗,53.6%为POD24(一线治疗24个月内进展)患者,32.1%需要桥接治疗,39.3%的患者SPD > 5000 mm2,35.7%的患者为FLIPI-2 3-5分,证实难治、高危人群比例较高。27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在截至2021年12月的首次报道中,研究者评估的3个月完全缓解率(CRR)和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5.2%和100%,最佳CRR为92.9%。

疗效(主要分析集,n=27):3个月CRR为85.2%,ORR为100%,最佳CRR为96.3%,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率)为80.3%,2年总生存率(OS率)为10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中位PFS和中位OS均未达到。

安全性(安全性集,n=28):任何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42.9%,无≥3级CRS。中位至发生时间为7天,中位持续时间为5天。任何级别神经毒性(NT)发生率为17.9%,仅1例(3.6%)发生≥3级NT(100×10⁶剂量组)。中位至发生时间为9天,中位持续时间为7天。最常见≥3级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3%)。治疗期后(>90天),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仅3例(10.7%)发生≥3级AE(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无≥3级感染,无严重AE、特别关注的AE(AESI)或导致死亡的AE。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较常见(治疗期内50%,治疗期后32.1%),但无患者IgG<500mg/dL。
CAR-T细胞持久性: 24个月时,32.1%的患者(9/28)仍可检测到CAR-T细胞。

经过2年随访,瑞基奥仑赛在复发/难治性FL患者(包括高危患者)中显示出持久且深度的临床缓解(高CR率、高2年PFS和OS率)以及可控的安全性特征(严重CRS/NT发生率低,远期安全性良好),且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
与国外已上市的CD19 CAR-T产品在R/R FL中的关键研究长期数据相比,瑞基奥仑赛显示出更高的最佳缓解率和更低的CRS/NT发生率(任何级别及≥3级)。但需注意不同研究间存在差异,直接比较需谨慎。
该研究是中国R/R FL CAR-T疗法迄今最长的随访报告,证实了国产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可为多次治疗失败的R/R FL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9-26 11:3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转:CAR-T无效或复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肿瘤细胞的“逃跑术”
抗原缺失或改变:CAR-T是“靶向导弹”,靠识别CD19、BCMA等抗原来杀伤肿瘤。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肿瘤细胞不再表达该抗原,或者发生剪接/突变,相当于“摘掉了目标标签”,让CAR-T找不到敌人。在CD19 CAR-T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中,约30%复发与“CD19阴性”有关。
抗原异质性:
肿瘤细胞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有的表达多,有的少。CAR-T可能杀死了“高表达”的那部分,但残余“低表达”的细胞继续存活,导致复发。
2. T细胞的“疲劳”
T细胞耗竭:CAR-T在体内增殖一段时间后,功能逐渐下降,杀伤力变弱。尤其在肿瘤负荷高、免疫抑制环境强时,T细胞会更快耗竭。
持久性不足:有些患者的CAR-T在体内扩增不佳,很快就消失,未能长期维持疗效。
3. 肿瘤微环境的“压制”
肿瘤周围的免疫微环境往往是抑制性的:
肿瘤细胞会分泌TGF-β、IL-10等抑制因子。
伴随大量Treg、MDSC等免疫抑制细胞。这些因素让CAR-T在肿瘤局部“英雄无用武之地”。
4. 患者因素
肿瘤负荷过高:
如果治疗前肿瘤负荷很大,CAR-T很难“一口气吃干净”,更容易失败。
患者基础状态差:
比如骨髓功能差、免疫储备不足,都会影响CAR-T的扩增和持久性。
5. 技术与制备相关
T细胞质量问题:
部分患者经过多轮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本身就衰老、功能差,制备出的CAR-T“天生力气不够”。
构建差异:不同的共刺激结构域(如4-1BB vs CD28)、不同的scFv来源,也会影响CAR-T的活性和持久性。所以,CAR-T无效并不代表疗法没用,而是说明:肿瘤会不断“变脸”逃跑;
CAR-T本身也会疲劳和消失;免疫微环境依旧复杂而强大。

那么,科学家们在做什么?如果只是不断叹息“为什么无效”,那故事就停在了遗憾里。但医学的进步,恰恰是因为一遍遍追问“那该怎么办”。
多靶点CAR-T,就像钥匙不止一把,现在已经有双靶点、三靶点的CAR-T设计。比如同时识别CD19和CD22,或者BCMA和GPRC5D。抗原少一个,另一个还能起作用,降低了“逃逸”的机会。
更强的CAR-T
科学家在尝试给T细胞装上“外挂”:让它们在体内能分泌IL-15,避免早早衰竭;或者加入新的信号结构域,让它们杀得更持久。有点像给战士补充能量包。
改造微环境
抑制信号太多怎么办?可以联合PD-1抗体,或者在CAR-T本身加一个“抗PD-1模块”,边打边解除刹车。还有研究在探索和双抗、放疗结合,让肿瘤“变软”,更容易被清除。
序贯与组合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单一疗法很难“包打天下”。先用双抗或小分子减瘤,再上CAR-T;或者在CAR-T后用BTK抑制剂、来那度胺维持,可能拉长缓解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8

主题

1692

帖子

815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25-11-5
发表于 2025-9-27 05: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通过法国DESCAR - T注册数据库的大规模队列分析,提供了CAR - T治疗后T细胞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重要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在超过3000例接受CAR - T治疗的患者中,T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极低,仅为0.03%,4年累积发生率为0.6%。对唯一病例的深入分析表明,CAR整合到肿瘤抑制基因PLAAT4可能是导致该患者T细胞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