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089|回复: 3

“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的人文感召力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54

主题

3726

帖子

6787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0-8-7

一生平安康复0-1年

发表于 2016-9-1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
    这是一百多年前特鲁多医生的一句广为医学界尊崇的铭言,在医学题材的影视剧中也反复出现。它至少表达了两重意思;一、医生应该对每个病人有医疗和人文关怀。从伦理的维度,它表达了医学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二、而从生物医学的维度,现代医学的能力依然有限。
       与特鲁多医生的时代相比,现代医学有了很大的进步,能治愈的疾病大大增加,雨丝版主在引用这句名言时翻译为“偶尔治愈”,现在情况有所进步故选择了“有时治愈”。但迄今为止,仍然还有很多疾病不能治愈例如几乎所有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
    记得在文革时期,大力提倡振兴中医药。不是有种“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说法吗?因此根据中医能治本的理论,开发治疗常见病“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应该能成功吧,但最终发现各种中医疗法也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慢性炎症。几十年过去了,慢性支气管炎依然不能治愈,但发病率大大降低,半世纪前到处可的老慢支现在很少见了,这不得不归功于抗生素应用,在急性期已经把支气管炎治愈。但慢性的,抗生素也只能控制急性发做。当然过度使用也导致滥用抗生素,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有人认为至今还有百分之八十的疾病不能治愈,这个数据不知来自何方。但它提醒人们“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仍然应该是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环境下,患者感觉很难受到人文关怀,只有期盼能够治愈,当面临“偶尔治愈”的现实时感到很无助。因此医学更应该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精神!
    幸运的是在淋巴瘤治疗方面,现代医学成就令人鼓午,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中的大B淋巴瘤的化疗治愈率已经过半。
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疾病的预防和治愈率,但“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体现的人文精神永存。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2

主题

1297

帖子

2119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就诊医院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3-3-11

一生平安家人平安

发表于 2016-9-1 13: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赞一个,精神关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0

主题

937

帖子

4794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
就诊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
已确诊,未治疗,观察随访中
最后登录
2025-5-31

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16-9-3 1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周口
应该把“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普及到大众,因为大众总是把治愈想当然的作为首要目标,其实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医生不可能总有这样的实力。盲目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医生累,病人家属也累,应该改变这种多输的结果。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要适应优胜劣汰的规律,尽管人文关怀可以慰籍心灵,但是在一个大尺度的背景中看待人类的发展进程,基因的优化是必然的结果。扯的远了,感慨而已,见笑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54

主题

3726

帖子

6787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0-8-7

一生平安康复0-1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1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华一杰 发表于 2016-9-3 18:43
应该把“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普及到大众,因为大众总是把治愈想当然的作为首要目标,其实医学科 ...

有道理,从大自然的角度,古代人均寿命35岁就能保障种族的延续。是科学发展使人类以超自然方式获取更多的物质,更长的寿命。从基因优化的维度看,好像现代人与两千年前并没有多大变化,你看屈原的楚辞,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者,古希腊的数学家,他们现代人似乎没有超过他们的智慧,从体魄看也似乎没有超过古希腊人的雄健。
做为医生,应该具有治病救人和人文关怀的职业素养。人总是希望健康长寿,也无可厚非。然尔,如果人们长寿的愿望都实现了,地球也装不下。因此,死亡是必须的,医学可能会提供有尊严的故去。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