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60
- 您的身份
- 家属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 目前状态
- 医生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医生
最后登录2025-8-27
|
我是“抗淋大军”里的一名老战友。我爸是弥漫大B,2023年2月确诊,走过化疗、移植,做过CD19 CART,刚刚在CART一周年复查时确认复发。此刻我的爸爸在我妹妹的陪伴下,坐在陆道培医院的病房里,和同病房的病友“反复谈论着自己的疾病”这两年,淋巴瘤之家就像我的另一个家,每次迷茫崩溃时,都是在这里爬楼找资料、看大家的经验贴才撑过来。所以也想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写下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希望。
一、 关于移植后复发:信念的第一次崩塌
很多人都把移植当成“终极武器”,我们也是。熬过了大化疗的折磨,看着血象一点点涨起来,出仓那天真的觉得天都亮了。之后那半年,每次复查都像开盲盒,紧张到手抖。半年后盲盒开了个“噩梦款”:复发。作为医学生,我理智上知道移植不是百分百,但作为女儿,情感上完全无法接受。那天晚上,我躲在医院楼梯间哭了半小时,然后擦干眼泪回去查资料、问医生、联系药企。因为你知道,家属没有崩溃的资格。
二、 关于CART:从“神药”到“又一次打击”
很快,我们瞄准了CART。当时真的是抱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心态去的。爸爸又赢得了宝贵的一年时间,生活质量很高,我们甚至都快忘了生病这回事。直到今年复查。petct报告上的高摄取又一次让我希望破灭,我整个人是懵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爬珠穆朗玛峰,好不容易登顶了,却被人一脚踹回山底,还告诉你得重爬。
三、 为什么选择陆道培?
CART后复发,选项真的非常非常少了。作为家属,绝望是肯定的。但作为学医的,我告诉自己不能慌,路一定是人走出来的。我们选择陆道培,主要基于几点,也给有类似情况的战友参考:
1.经验丰富:血液专科医院,处理过大量难治复发的病例,经验方案更多。
2.双靶点CART或新药临床试验:这是我们的目标。19靶点逃逸了,也许需要尝试双靶点(比如CD19/CD20)或者全人源化的CART,希望能克服耐药。
四、 作为一名医学生战友的感悟
知识是武器,也是负担:懂太多,有时反而更恐惧。但更多时候,知识能帮你理性判断,和医生高效沟通,在关键节点做出选择。强烈建议战友们多学习,至少看懂血常规、PET报告上的关键指标。
家属才是最好的“病例管理员”:一定要把所有的病历、影像资料、出院小结,按时间顺序整理得清清楚楚!
允许自己崩溃,但别忘了站起来:想哭就哭,没关系。这两年我哭的次数比过去二十年都多。但哭完了,告诉自己:哭解决不了问题,我爸还需要我。
关于希望,我现在的理解是:它不再是最初那种期待“一劳永逸”的天真,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被磨练出的一种更坚韧的东西——是一种“只要还有路,我们就一起走下去”的执着,是一种“相信科学,相信医生,也相信我们自己”的信念。愿科学的进步能跑赢病魔,愿我们的坚持终能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愿淋巴瘤之家里每一个闪闪发光的故事,最终都能迎来一个圆满的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