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201
- 您的身份
- 病友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5-5-6
|

楼主 |
发表于 2024-6-5 01:2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ICIs输注反应相关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或恶心,高级别反应可包括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定、低氧血症、胸痛、咳嗽、呼吸短促、喘息、潮红、出汗、荨麻疹或瘙痒炎、血管性水肿、晕厥前期或晕厥。研究显示在接受阿维鲁单抗治疗的患者中,98.6%的输注反应发生于前4次输注时,其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因此,前4次治疗前推荐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物进行预处理,接受其他ICIs治疗时输注反应的发生率低于10%。免疫联合治疗可能增加输注反应的复杂性。
对轻微或中度的输注反应,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或给予对症治疗即可控制。对严重的、危及生命的输注反应推荐参考各种输注反应指南迅速处理。对3或4级输注反应患者建议永久停药,对再次发生输注反应者也需要考虑永久停药。
ICIs毒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应根据毒性分级、毒性对生命威胁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剂量和剂型。对于瘙痒等对生命威胁不大的毒性,G2时也可暂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在G3时才使用0.5-1mg/(kg·d)的泼尼松,而对于心肌炎等对生命产生严重威胁的毒性,则强调激素的足量使用。使用糖皮质激素要及时,延迟使用(>5天)会影响部分ICIs相关毒性的最终处理效果,例如腹泻/结肠炎。为防止毒性复发,糖皮质激素减量应逐步进行(>4周,有时需要6-8周或更长时间),特别是在治疗免疫相关性肺炎和肝炎之时。通常,不建议在ICIs治疗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来预防输注反应。
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产生短期和长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风险。短期AEs包括感染、失眠、焦虑、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和皮肤变化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增加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持续≥4周)的患者,针对性予以预防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措施。对更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持续≥6周)的患者,还要考虑使用抗真菌药物来预防真菌性肺炎。对于既往存在带状疱疹感染的患者,需警惕其再次激活,必要时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产生的长期AEs包括骨质流失、骨折、白内障或青光眼、肌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精神障碍、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果正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推荐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治疗。为降低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流失,推荐口服补充维生素D3和钙,以及可行的负重活动。使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的患者推荐使用骨保护剂,如果既往存在骨质疏松症病史,则常规使用。对骨质疏松症或有骨质疏松风险但预期生存期长的患者推荐骨密度测试。长期使用激素也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的风险,尤其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史的患者,建议充分了解这些患者的风险,提前处理,并密切监测病情。
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包括TNF-a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麦考酚酯、他克莫司及生物性免疫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免疫抑制剂也有相应的不良反应,推荐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免疫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免疫治疗前,需谨慎评估其风险和益处,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出现免疫相关毒性时,评估毒性分级,行分级管理,注意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根据患者恢复的情况制定后续诊疗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