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870|回复: 1

[专家解读] BTK抑制剂的用药小贴士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00

主题

1238

帖子

773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4-6-14
发表于 2023-12-5 17: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的出现,是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其广泛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套细胞淋巴瘤(MCL)以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疾病的治疗,为众多的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由于BTK抑制剂通常需长期服用,其用法及不良反应管理等问题也倍受病友及家属的关注。论坛里常有相关问题的咨询帖。因此,我们特别邀请淋巴瘤之家的医生“CR领航员”--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李聪医生常见BTK抑制剂的用药注意事项为病友们进行深入讲解。需要的病友赶快收藏起来吧~!

Q1 什么是BTK抑制剂?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BCR信号通路在B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存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BTK抑制剂是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选择。

Q2 哪些患者需要服用BTK抑制剂?
目前中国上市的BTK抑制剂中,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获批的医保适应症是复发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套细胞淋巴瘤(MC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奥布替尼获批的医保适应症包括CLL/SLL、MCL及边缘区淋巴瘤(MZL)。另外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亚型患者中也可作为联合用药。

Q3 BTK抑制剂应该服药多久?
适应症以内的BTK抑制剂需长期用药,直到发生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若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应遵医嘱确定服药疗程。

BTK抑制剂应口服给药,每天的用药时间应尽量固定。应用水送服整片药片,不可掰开、压碎或咀嚼药片。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因口服靶向药物常会引起消化道不适,故晚上服药可能有助于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果未在计划时间服用本品,应在距下次用药至少8小时的前提下尽快服用,第二天继续在正常计划时间服药。请勿额外服用本品以弥补漏服剂量。

Q4 服用BTK抑制剂期间有什么忌口吗?
因为代谢途径的原因,一些药物或食物可能会与BTK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浓度,导致药物相关毒性增加。不宜与BTK抑制剂合用的药物包括:强效CYP3A抑制剂(如酮康唑, 克拉霉素, 茚地那韦,伊曲康唑,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特拉匹韦,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中效CYP3A抑制剂(如红霉素,环丙沙星,氟康唑)、强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中效CYP3A诱导剂(如依法韦仑,依曲伟林,奈夫西林)等。另外,西柚/葡萄柚、石榴、杨桃中的柚苷、呋喃香豆素类和类黄酮化合物柑桔素等成分,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从而干扰人体对BTK抑制剂的吸收利用,影响药效。因此服用BTK抑制剂期间不能同时服用上述药物和食物。

Q5 BTK抑制剂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BTK抑制剂单药服用时安全性比较高,但由于BTK抑制剂可能对其它激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也会导致一些副作用。BTK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下降、肺炎、房颤、出血、高血压、乏力、关节痛、皮疹、口腔炎、肌肉痉挛、头痛、肌痛、便秘、腹泻、恶心、转氨酶升高、头晕、失眠等。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毒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肺炎、房颤、出血。尤其是高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毒性、神经毒性、肾损伤、黏膜炎症等反应。

Q6 出现毒副反应怎么办?需要立即停药吗?
有研究报道,因服药出现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止率约为9-32%,BTK抑制剂治疗剂量中断≥8天即可能会导致更多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生存,因此不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自行停药。

那么,服药期间出现毒副反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将不良反应进行分度,大多数不良反应事件属1-2级(轻度),是不需要停服BTK抑制剂的,只需要积极的对症处理即可。但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需要考虑暂停给药: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即低于0.5*10e9/L,持续时间>10)、4级血小板减少症(即低于25*10e9/L,持续时间>10天)、≥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级血小板减少症伴显著出血。同时积极给予升白针、升血小板针等对症处理,待上述毒性恢复到≤1级或基线水平可以恢复用药,若相同的不良反应再次出现,后续用药要逐渐减少剂量。如果出现其他≥3级的毒性,也应考虑暂停服药并对症处理,待上述毒性恢复到≤1级或基线水平可以恢复用药。

Q7 有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需要关注?
(1)房颤: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淋巴瘤类型的房颤发生率稍有不同,如CLL/SLL患者常伴有更高的房颤风险,而不同的产品房颤发生率也有所不同。77%的房颤发生在开始服药的前12个月。大多数发生房颤的患者存在已知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既往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并发感染、房颤病史等。服药期间应注意房颤的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若出现不适,患者应及时至心内科就诊,尽早治疗,控制心率和心律,并动态评估血栓风险。对于出现有症状和不能完全控制的房颤患者,在房颤得到充分控制后,根据医生的评估,可考虑减量服药。

(2)出血:
出血最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也可表现为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内脏出血,如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严重时甚至可能致死。但出血的发生率并不高,约为2.5-4%,且多数为轻度出血。但接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患者,尤其应注意监测出血迹象。如发生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对抗栓药物进行调整,后续也要调整BTK抑制剂的用药剂量。如发生与治疗有关的3级或3级以上的出血或任何级别的颅内出血时,应永久终止BTK抑制剂治疗。

(3)感染: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尤其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感染风险会明显增加。据统计,≥3级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2-23%,因此所有服用BTK抑制剂的患者都应加强感染预防,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老年患者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必要时可予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乙肝病毒以防乙肝病毒再激活。感染高危患者需考虑对单纯疱疹病毒、耶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其他感染进行预防性治疗。通常对于联合使用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和/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推荐预防性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和评估是否出现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和体征。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完善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原微生物,一旦感染诊断明确,应立即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CR领航员-李聪医生介绍
75cad9173caeb687e24d1d7f9515a9fa.png

李聪 医生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 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住培基地教学秘书
  • 从事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与基础研究,负责及参与国内外多项I-III期药物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主持及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四项


邀您加入
81ab1c4ff3968e14b3224210b7489701.png
·CR领航员
领航员是坐在赛车副驾驶负责为赛车手在比赛过程中提供精准的行车路线及比赛信息地重要角色。在病友们走向CR的道路上,如果说病友自己是掌舵的车手,那么可爱的志愿者们就是当之无愧的CR领航员。
·淋巴瘤之家诚挚地邀请愿意帮助淋巴瘤病友们答疑解惑,愿意为淋巴瘤病友们带来诊疗方面科普和资讯的医生朋友,报名加入志愿者团队,成为淋巴瘤病友们CR路上的领航员!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

主题

43

帖子

188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4-4-25
发表于 2024-1-5 21:0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楼主写得太好了!学习。收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