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缘区淋巴瘤 (MZL)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血液肿瘤,不同类型的MZL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在临床治疗选择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去制定具体的治疗管理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边缘区淋巴瘤的认识,让患者得到更为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血液知识健康科普项目,特邀深圳市人民医院周继豪教授对MZL的治疗原则进行深入科普。
01 确诊边缘区淋巴瘤后,需要立即开始治疗吗?
边缘区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非常大的血液系统肿瘤。
首先,它是一种「恶性」的肿瘤,「恶性」意味着边缘区淋巴瘤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边缘区淋巴瘤又是一种「惰性」淋巴瘤,这意味着它「长得非常非常缓慢」,因此,它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时间,可能非常久,甚至有可能并不会影响正常的预期寿命。所以说,「并不是」一旦确诊边缘区淋巴瘤,就一定要立即开始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观察和等待。
第二,「开始治疗」需要一些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治疗的毒性,也包括治疗的一些社会和经济的代价,所以真正确诊边缘区淋巴瘤以后,是否立即开始启动治疗,还是需要「仔细」地去为患者「权衡其中的利和弊」来做「综合考量」。例如,有些患者确诊边缘区淋巴瘤时,是一个非常局限的病灶,相对比较常见的是原发于胃的黏膜相关的边缘区淋巴瘤,那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原发于黏膜的比如说眼睛的边缘区淋巴瘤,那这种患者如果说他病灶起病的时候是「极其局限」的,这时候还是应该「立即开始治疗」,这样能够为患者创造出「治愈的机会」,很多患者通过治疗以后,这个边缘区淋巴瘤就从我们身体当中「彻底消失」了。但是如果这个淋巴瘤已经不局限在某个位置,假如「很多器官部位都已经受累」的情况下,那可能就没有彻底治愈的机会,这时我们往往会选择「观察和等待」,观察等到病人出现了「治疗指征」,也就是这个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时候,再开始治疗。很多时候,这种观察等待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甚至是以年来计算的,所以「并非所有患者都应该立即开始治疗」。
02 边缘区淋巴瘤的常用治疗手段有哪些?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边缘区淋巴瘤目前的「治疗手段」,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观察和等待(观察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真正要开始启动治疗时,我们的治疗手段其实是比较多的。
首先,就是最常见的「抗感染治疗」, 尤其是原发于胃的黏膜相关的边缘区淋巴瘤,其发生是跟HP也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所以对于这部分病人,如果HP是阳性,我们首先启动抗幽门螺杆菌的杀菌治疗;又比如说有些患者是原发于眼睛的边缘区淋巴瘤,跟「鹦鹉热衣原体」相关,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启动的是「抗衣原体治疗」,这些都是一些抗感染的治疗手段。
然后,在抗感染的治疗手段无效或者说疾病跟HP或者跟衣原体感染无关时,我们也许会启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其实就是通过「射线的方式把肿瘤杀灭」,这个主要应用于胃的黏膜相关的边缘区淋巴瘤,还有眼睛的边缘区淋巴瘤,就是通过局部放疗照射,把肿瘤「彻底治愈」。然后,包括其他一些病灶,例如脾脏甚至肺部,都有机会通过局部放疗实现治愈。
第三个手段,就是「手术治疗」。比如说有一些病灶,我们发现能够切除时,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把这个「局部病灶切除」,为患者带来「治愈」。
最后,如果说病人抗感染治疗失败了或者没办法抗感染治疗,又比如说病人放疗或者手术的范围比较大,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一个治疗,那我们才会考虑启动「免疫治疗、化疗或者化疗加免疫治疗」。我们现在还有一些「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或免疫治疗以后复发的病人,那我们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的手段,所以说,现在的治疗手段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
03 边缘区淋巴瘤是否必须化疗?是否有替代化疗的新方案?
这个是「很多患者都关心的问题」,因为大家听到「化疗」这两个字时,经常会感到非常的「恐惧」。这与化疗的发展历程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早期化疗确实使用的都是很多「细胞毒性药物」,然后给病人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会比较大」,大家熟知的比如「脱发、恶心吐这些胃肠道反应等」。但实际上,现在我们把对于肿瘤的治疗我们现在统称为「抗肿瘤治疗」,抗肿瘤治疗里面,化疗仅仅是很小的一块内容,除了化疗以外,我们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还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只有化疗才是唯一的治疗办法」。
特别是在边缘区淋巴瘤当中,这些年来免疫治、靶向治疗的进步非常迅猛,例如传统的我们应用时间已经非常久的「免疫治疗手段」,如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等;或者是「免疫调节药物」像来那度胺等;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获得的「BTK抑制剂」如奥布替尼。这些新型治疗方案在边缘区淋巴瘤中得到了「长期的验证」。首先呢,有「比较高的有效率」,再一个更重要的是,有「非常好的安全性」。所以这些治疗手段的问世,已经很大程度上「代替甚至淘汰化疗」。
许多人会因「边缘」二字产生误解,认为是「不被重视」或是「极难治疗」的疾病。事实上,这种恐惧正是源于「不了解」。所谓「边缘」,恰是医学探索的「前沿」。创新药物(如BTK抑制剂)的涌现已经极大改善了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边缘区淋巴瘤已是一种可管理,可控制的疾病,患者将有更好的未来!
周继豪 教授
END 来源:心怡 | 排版:悠然 | 审核:心怡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淋巴瘤病友及家属交流参考,不作为用药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